|
 |
|
|
草根阶层的创业经历④
“鞋保姆美鞋吧” 有别于一般鞋摊将鞋子乱堆,“鞋保姆美鞋吧”店内的鞋子多而不乱,一双双全部陈列在鞋架里,鞋架有限,摆不下的整齐归类在鞋架下面的木质台阶上,两个小师傅就蹲在一边忙着给手中的鞋子上色。“都是很贵的鞋子和包包,咱总不能随意乱丢。”老板王忠海今年26岁,是标准的80后小伙,他经营的这间小店,里面的名牌鞋包“此起彼伏”、“琳琅满目”:百丽、天美意、思加图、LV、Gucci、Prada……这阵势大概能让不少女人当场流口水;这里若是打造成一个折扣店,绝对生意火爆。
从记者进门那一刻开始,王忠海就一直在修一双百丽的靴子,从店的陈设来看,这个牌子算很普通了。“鞋跟和鞋边有磨损,需要订跟和重新补色。”倒腾着地上几个不同颜色的罐子,打算调出与鞋子颜色最接近的棕色,然后再用画笔小心翼翼地上色……记者看到王忠海脚边陈列着一双Chole长靴就是刚刚完工的产品,这双焕然一新的鞋子不低头看很难瞧出护理过的痕迹。
从曾经的制鞋工人到现在瞄准市场、转身服务大牌,王忠海有颗与时俱进的脑袋。老家江西吉安的王海忠,中专就读于渝州电子学校,尽管学电子专业,王忠海却对做鞋子之类的手艺活更感兴趣。“1999年毕业后在吉安的一家制鞋厂做了3、4年。”尽管王忠海挺中意这份职业,但苦于一万多点的年薪,让他有了自己单干创业的念头。“自己办鞋厂不实际,没资金没人力。”当时的王忠海已经看到专为大牌鞋包提供修护服务的职业——“高级鞋匠”所含有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
2004年春节休假结束后,王忠海没有再回鞋厂上班,一个人跑去上海自费学习了半年的鞋包护理维修技术。2004年下半年,他来到永康,以连锁加盟商的形式经营起了“鞋保姆”。王忠海说,在永康的三年不仅让他的技术日益精湛,而且也赢得了顾客的广泛好评,“当时我是第一个在永康修理维护大牌高级鞋包的人,《永康日报》为此还专门采访过我。”虽然在永康市场根基牢固,开“鞋保姆”的连锁分店已不成问题,但考虑到“鞋保姆”并非自己的品牌,一心想着有自己的品牌修鞋连锁分店的王忠海,决定离开永康,自创一个新品牌。
2007年夏天,王忠海来到武义开设了“鞋保姆美鞋吧”,“刚开张时,生意并不好。”但王忠海并不气馁,在做投递广告的同时,他认真维修护理好每一双鞋、每一只包,抱定“以质量取胜、靠口碑说话”的经营宗旨,朝拥有自己的品牌连锁分店这一理想目标一点点地迈进。
现在,王忠海和他的两个雇工师傅,平均每天要修护70双左右的鞋子,这还不包括皮包、皮带等。尽管门上的营业时间写着早8点至晚8点,但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1点以后,“我就睡在鞋店的阁楼上,图方便也为了安全。”王海忠在鞋店附近另租了屋子,除了给雇工师傅做住所外,需要修鞋机器、烘干机等操作的修鞋程序也都在那里进行。由于工序繁复、质量要求高,一项收费5到几十元不等的鞋子修补护理业务,在扣除水电、房租、材料费、人工费等成本后,实际利润并不高,“每双鞋的净利润差不多是两三元。”而一双鞋从修补到护理完成,往往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因此,王忠海每年的净利润只在三四万元左右,虽然困难不少,但王忠海已经计划明年正式将鞋店名字改为“美鞋吧”:“希望早一点拥有自己的品牌修鞋连锁分店,为所有时尚人士解决鞋包护理的烦恼。”(钱文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