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敬天地,齐祀祖先
郭下村集体谢年——带你走近独特的民俗文化
武义新闻网讯 (记者王美姿 通讯员朱世峰) 2009年1月25日,正值农历大年三十。岁终祭神,又称谢年、送岁,是一年中祭神最隆重的一次。正所谓“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各地的谢年仪式不尽相同,却都寄寓了对来年好运的殷切期盼。记者日前获悉,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村——我县熟溪街道郭下村,将举行解放后首次集体谢年仪式,旨在弘扬民俗文化,祈福牛年大吉。
25日清晨,岁末的空气还凝结在龙山周围,可郭下村的村民们早已忙活开来,蒸牲礼,备烛台,全村笼罩着欢快忙碌的气氛。在举行集体谢年仪式的屋下厅,也早已布置妥帖。两盏红灯笼高悬,红绸也绕着梁柱结成彩球,这就是民间所谓“张灯结彩”,预示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八点未至,村民们已陆续聚集到此,将自家的福礼纷纷摆上了厅中的长桌。据村中老者介绍,郭下村谢年以“三牲”祭品最为重要,即猪头(或整刀肉)、全鸡、全鹅。在牲礼上还要插上筷子(给神歆享祭品用,3、5、7支不等,民间传闻神用单筷)和盐。八时许,案台上已摆满了牲礼、果品、甜食和烛台,仪式正式开始。在经过迎天地神灵、致祝福诗、敬酒焚银、奏乐鸣炮、执香送神等仪式,这些祭品在村民眼中便有了吉祥与祝福,新年也有了新的憧憬与期望。礼仪通赞,即平时所谓的司仪,是80高龄的何春木老人。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精神矍铄,对于村中恢复举办这一活动,他表示对古文化得以传承感到由衷欣慰。
郭下村老年协会会长何邦政表示,集体谢年作为郭下村独特的祖传风俗,有着“敬老、敬祖、敬天”的文化理念,应该得到保护和弘扬。郭下村老年协会副会长何云好告诉记者,集体谢年活动是祖辈们世代相传的风俗。1949年解放前,每逢年关,村中都会集体举办谢年仪式,大年三十敬天地,大年初一敬祖先,以希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解放后,这一民俗被划归破除封建迷信的行列,集体的谢年活动再也没有开展,代之以每家每户自操自办的祭祀仪式,自今已六十余年。村中七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对集体谢年风俗大都一无所知。眼看祖先传承下来的的习俗渐渐淡去,被时间所湮没,村中的老一辈人心里真不是滋味。而从今年开始,集体谢年活动将恢复,弘扬了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教育年轻一辈勿忘祖先,孝敬老人。青年何俊辉在谢年仪式后说,小时候并不知道村中有这种风俗,如今见识了如此庄严神圣的场面,由衷地感到兴奋和自豪,并表示一定会铭记祖先,敬爱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