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苏学子不远千里前来考察写生 俞源古村成众高校研训基地
学生们在俞源村写生
武义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小波)4月2日,在俞源村的俞氏宗祠里,数名学生拉着卷尺,正在丈量大厅檐下石板的长度。村中的小溪边,一些学生手拿写生本,正认真地给溪对岸的老房子“画像”(如图)。
据了解,他们是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听说俞源适合写生,就不远千里前来俞源村考察写生。这次他们来了50多人,准备呆一个星期。“俞源村是一个古朴、精美和宁静的古村,古建筑和传统风貌保护得很好。来到俞源,就像进入了明清建筑和古村落科学设计的博物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考察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一位正在作画的男生由衷地赞美俞源。
俞源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极具江南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村落的太极星象布局闻名于世。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纷纷把俞源作为“活着的”古村落范本,经常组织学生前来考察、学习、写生。俞源村村委会主任俞森鑫说,今年,这样的“学生团队”就来了五六批。他们或写生作画,或考察研究,一般都要小住上五六天。村里则尽量给学生们提供方便和帮助。
据了解,俞源村旅游开发10年来,遵循专家学者意见,立足长远发展,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在开放迎客的同时,注重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一批濒危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去年,在专家指导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复了下士街的明代香火屋。保护良好的古村落风貌,不但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青睐”俞源,把俞源作为教学研训基地。
俞森鑫说,2008年,俞源古村接待游客5万多人,旅游收入90多万元。如果单从经济角度看,俞源村的旅游业似乎还欠点“热度”,但俞源村注重保护传统风貌,避免了古村镇旅游开发中往往会出现的商业气息过浓问题,这为俞源村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久前,东阳市房管局组织蔡宅、厦程里等几个古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前来俞源村,考察保护、修缮古建筑以及开发旅游资源方面的做法。4月3日,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继去年考察俞源后,再次来到俞源。陈志华教授对俞源古村的保护工作表示满意,强调保护好古村的传统风貌,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俞森鑫表示,古村的旅游开发不能急功近利,涸泽而渔。俞源村的先辈们创造了灿烂的村落文明,村里的一砖一石都极富人文色彩。俞源将切实保护好古建筑及村落的传统风貌,充分挖掘整理先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并打响一个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与旅游业达到共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