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提质,全县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8.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1.48亿元,增长10.2%。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414元(按2008年年均汇率折算为4235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0:58.1:32.9变化为9.2:58.8:32.0,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2、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加强就业工作。全县净增城镇就业岗位214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1%。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2200人(包括本县来料加工简单技术技能培训209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063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3563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071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408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制约依然存在;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7.72万亩,粮食总产量10.25万吨,产值23573万元,增长21.5%。蔬菜面积7.14万亩,产量11.83万吨,产值18922万元,增长12.7%。茶园面积10.28万亩,其中有机茶颁证面积2.65万亩,茶叶总产量7055吨,产值18773万元,增长14.1%。果园总面积3.54万亩,水果总产量45106吨,总产值7398万元,增长1.9%。
生态林业建设稳步推进。阔叶林改造实施面积1600亩,完成迹地更新13178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521亩,四旁植树18.1万株。效益林业发展良好。实施新造毛竹基地4260亩,竹林扩鞭1000亩,完成毛竹低效林改造4170亩,板栗低效林改造1250亩。全年实现林业产值5829万元,现价增长19.3%。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年末生猪存栏 13.99万头,全年生猪出栏19.43万头,猪全年饲养量33.42万头,比上年增加2.71万头;家禽年末存栏160.73万只,年内出栏450.94万只,全年饲养量611.67万只,增长4.7%。淡水渔业总产值2600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教隆寺等9座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启动清溪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78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扎实开展“创业创新,转型提质”活动,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趋缓,经济效益下滑。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2.20亿元,增长11.8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3.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6.59亿元,增长18.2%,增幅同比回落14.4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209.47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出口交货值99.43亿元,增长17.6%,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4.7、18.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据列入超级汇总的4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实现利税总额12.58亿元,增长6.3%,其中利润总额4.27亿元,下降25.5%,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达11.45亿元,增长2.7%。经济效益考核得分182.54分,比上年下降5.45分。11项评价考核指标中有7项指标考核得分下降,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2.16%,得分下降4.72分;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3.35%,得分下降5.47分;亏损率26.06%,得分下降3.15分;总资产贡献率10.42%,得分下降1.6分。
工业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面积累计达20.02平方公里,工业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247家,竣工企业1160家,竣工率为93.0%。区内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27.18亿元,同比增长22.8%。
建筑业下降。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建筑施工面积182.60万平方米,下降10.8%。完成房屋竣工面积95.17万平方米,增长9.1%。实现总产值9.54亿元,下降9%。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54亿元,下降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