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忆往昔峥嵘岁月 话今朝壮心不已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再聚首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5月2日,20多名武义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又一次齐声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唱了58年,如今再唱,多了些历史的沧桑,但听起来仍然铿锵有力。
1951年1月,武川大地上300多名热血男儿,毅然告别父母亲人,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奔赴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在战场上,他们坚强勇敢、奋勇杀敌,许多人立功受奖,也有不少人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的烈士陵园里。
58年后,老志愿军们欢聚在七彩武亿,举杯共叙战友情,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紧握的双手,真诚的问候,爽朗的笑声,老战士的见面简洁而热烈。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5岁,最年轻的也有76岁了,不管现在他们是何身份,今天在彼此的眼里都只是一位曾经共同出生入死、在同一条战壕里摸爬滚打的战友,他们把酒言欢,忆的是军营生活,叙的是别后岁月。相隔半个多世纪,回忆起那段光荣岁月,现场人们仿佛都回到了50多年前的那个战场上。
这次聚会的发起者邹维和老人,回忆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时我们为了避开美军的轰炸,都是夜里行军。可是敌军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先进得多,一发照明弹过来,身边就照得雪亮雪亮的,紧接着机枪就扫射过来了,刚刚还与你抢着扛弹药的战友,就倒在了你身边……”
“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时,年纪轻、个子小,背负着步枪、弹药、铁锹、大米、罐头等加起来至少有二三十公斤,有时达50多公斤,行军时随时都会遭遇到敌人的袭击,全靠战友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管明达老人告诉记者。
在朝鲜战场上,每次战斗都很激烈,但老战士们并不愿意向记者多谈那段辉煌的经历,他们更珍惜的,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回国后,大家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1986年春节,邹维和、李善等老战士发起了第一次武义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聚会。此后,老战友们每年都要聚会一两次,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家都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聚会的主题也变成如何保持革命晚节,言传身教引导下一代发扬武义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张莹 李滢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