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最平常的:经历余震
最想做的:早日完成任务归家
最感人的:在广元电脑重装商家不要钱、志愿者帮我们补衣服、在野外吃午饭村民送菜
……
在“5.12”地震后赴青川县桥梁检测归来后所写的日志上,县公路管理段路政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全旭东记录了他与所在的“浙江交通赴川抗震抢修保通突击队桥梁支队”青川组队员们在检测桥梁的一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5.12”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灾区干线公路、桥梁严重损毁,交通受阻。在灾情发生一个月后,全旭东作为桥梁检测工程技术人员,主动请缨,成为我县惟一一名赴川的工程技术专家。2008年6月4日,全旭东与省、市选派出的多名桥梁工程技术专家赴四川青川县为灾区公路、桥梁作一次全面“会诊”,为后续道路交通抢险救灾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灾区公路早日抢通。
6月6日,到达灾区后的第一天,全旭东没来得及休息,早早地和队员们外出检测,一路颠簸,中途遇上了五、六次余震,顺利完成检测工作。全旭东说:“不在现场,是无法真正感受这场灾难的,满目疮痍,余震不断,这些让我们的思想压力很大。"在忙碌的工作中,队员们慢慢缓解了思想上的压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我们去的时候环境非常艰苦,路途遥远、道路损坏严重,坐车十分辛苦,刚去的几天一直晕车,后来逐渐习惯了这种路况。晚上,大家就统一住帐篷。遇上下雨天帐篷内不断漏水,队员们经常无法正常休息。虽然在去灾区之前就有了思想准备,但是真正到了现场,前所未有的艰苦还是让我们感到了压力。”全旭东出自己最初到达灾区的心情。
天气热是在灾区最难忍受的一件事。刚好在6月份,队员们一穿上工作服马上就能出一身汗,但队员们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每天都要背30多公斤的设备和器材来回作业。到了晚上温度骤降,野外驻营加上蚊虫较多,队员们的睡眠质量都很差。
在青川县的十几天,全旭东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般从早上6点就起床,7:30随3名队员出发,搭乘几个小时的车程,奔赴到各乡镇区检测桥梁,遇上100多米高的桥梁,为了准确查看,检测隐患,队员们并不畏惧,毅然爬到高高的肋拱上,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中午便在野外草草地吃顿方便面,直到晚上6时多回驻地吃晚饭,尔后还要整理检测数据到凌晨12时才睡觉。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16日,全旭东与桥梁检测队其他队员并肩战斗,检测了26座大小、高度不一的桥梁,青川县36个乡镇他们到达过26个,行程1000余公里,凭借着毅力、耐力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能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是我们一生的荣耀和记忆!我们从受灾的四川人民身上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学到了会使我们受益终身的东西——那就是团结、坚韧、乐观、向上和感恩。”全旭乐说。 (朱晓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