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某古巷的一裱画店里,无意间看到一幅《牡丹图》:美艳而不落俗,富贵中有股清雅之气,令我惊艳不已。
《牡丹图》画面繁盛充盈,有态有度,颇见精神。细观其用笔施彩,点点画画之间有着很强的传统功力,很不一般。
后来打听得知,这“很不一般”的《牡丹图》,出自年近八旬的武义籍画家徐克旺先生之手。
徐克旺,1931年生于武义泉溪,早年任职于部队及公安系统。1991年离休,现为黄宾虹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浙江钱江画院画师,金华市美协会员,金华市老年大学国画教师。徐老从小喜好绘画,几十年来一直画个不停。1978年从外地调回浙江工作后,徐克旺请教浙江美院肖峰、邓野等教授,特别是离休后任教金华老年大学的17年时间,更是“教学相长”,使他的绘画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他平时喜欢研读古人名画和画论,重写生。在取法前贤继承传统方面,他主张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一脉相承,而不是表面形式的摹仿。平时学习时,他习惯以意临为主,有其自己一套得“意”忘“形”的自学方法。特别是对花鸟大师任伯年、吴昌硕、王雪涛情有独钟,研习所花的精力颇多。他认为书画要有“自己的东西”,绘画贵有悟性。多读多看对提高绘画水平十分有效而重要,因此,徐老家中购藏有大量名家画册和原作。近年,他的画作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获奖。《人民日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文介绍,其作入编《世纪中国名家艺术大典》、《中国文化当代著名画家珍品选》、《中国美术家选集》等二十多部辞书。
徐老擅画牡丹,是浙中之地很有名头的“牡丹王”。
徐老画的牡丹气度恢宏、绚烂纷披,很是耐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喜好和对绘画技艺长期艰苦的磨炼,保证了其作品品味和内蕴的纯正与地道。细品徐老的牡丹,可以看出其中富含阴阳哲理,讲究主次、大小、强弱、曲直、浓淡、聚散、疏密、前后、左右等对立统一,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娴熟的笔墨技巧。更为可贵的是,他能从传统中走出来,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在自己的牡丹上深深地刻划上“徐氏”之印。
中国画贵能传情。徐老画的牡丹神态如生,情趣动人,见真性情。他将真情实意溶于笔墨之中,激情饱满,又理智冷静,充分表现了生命的自由与和谐。他笔下的牡丹画面有灵性,可谓花有精神,墨彩灵动。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真正做到了笔墨与自然之美的统一,既状写牡丹的形神,又抒发自己的情感,正所谓“笔墨虽在乎手,实根于心。”
“牡丹” 题材在中国的绘画中早已司空见惯,到处泛滥。但徐老广采博取,厚积薄发,深入传统,又走出传统,不仅融入了现代气息和当代审美理念,而且已经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牡丹样式,表现出很强的震撼力,深深地吸引、感染并折服每一位欣赏者。作品绚烂大美,艳丽炫目,将现代绘画的视觉张力与中国民间艺术的喜庆格调很好地糅作一体。如今,徐氏的牡丹画法,备受画界关注,前段时间深圳某高校专门制成了大批光盘碟片,供师生研习。
徐老还创造出一种新法“牡丹”,采用独特墨彩技法,利用随机生发的水墨(彩)所造成的偶发性效果,营造出新颖、漫溢、含混、自然之境,使深厚之中见空灵,清新明快中显大美,醇和明丽,令人赏心悦目。
徐老个子瘦小精神爽健,为人厚道实在、淡泊宁静。79岁高龄,依然骑自行车外出。“徐氏牡丹”, 以其画风严谨缜密、秀润有韵度而广受称誉,备受海内外企业家、收藏家的亲睐和追捧,如今已是“洛阳纸贵”,尺幅千金。但已然“名家” 的徐老依然淡泊自守,住在金华老城区一栋不算大的公寓房中安度晚年,且时不时为一些公益活动捐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