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笔者看到“今日武义”上的一篇报道《大学生村官义务当起暑期 “孩子王”》,介绍了壶山街道北缸窑村大学生村官叶雯婷在村里义务办起了暑期班,帮助辅导村里的小孩功课,解决外出打工村民的后顾之忧,受到当地村干部及群众的一致赞扬。
笔者想到前段时间陆续听到过一些抱怨,有些大学生认为农村工作太琐碎,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同时自己作为外乡人,得不到村民的认同,有劲使不出。相信这则消息能给他们一些启示。
赢得群众认同,要着眼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学生来到农村,应该立足于“做事”,不能立足于“做官”,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是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的出发点。只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在工作中认同你,支持你。叶雯婷正是看到了学校放暑假后,村里的孩子因双亲都外出,生活没人照料,功课没人辅导的现状,通过开办“暑期班”的方式,既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丰富充实的暑假,又给有孩子的村民们消除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乐了农家娃,帮了农户忙。
找准工作切入点,要着手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多村官对工作有一个倾向,就是希望“办大事、出大成绩”,对招商引资,创业富民等非常热衷,但笔者认为能干这些固然好,但是这类事情受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很大,需要有良好的创业素质和人脉资源,并不是每个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村官都具备这个条件。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说,还是应该先扎根农村,脚踏实地的办一些帮助村民的“小事”,进而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也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比如叶雯婷开办“暑期班”,既锻炼了自己,又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相信将来她回忆起自己做村官这段经历的时候,能够自豪的说,我在这里做了一些事,帮了一些人。
体现自身价值,要着力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经过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各项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受制于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农村在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以及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等软件方面距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正是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的领域。叶雯婷发挥自己文化水平高、知识面丰富的优势,为村民的小孩开办暑期班是个很好的例子,其他大学生村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比如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报考乡村医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帮助村民进行农产品网上贸易等等。农村不缺乏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舞台”,需要的只是发现“舞台”的眼睛。 (吴祖轩)
|
|
|
编辑:
韩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