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述评 □鄢子和
东晋阮孚归隐明招山,他和堂弟阮瑶及刘伶之女把竹林七贤的嫡系血脉种在了武义,并开创了隐逸明招文化;大唐道士和养生大师叶法善,诗文医道非常了得,其养生理念和秘方造福武义1300多年;南宋吕祖谦在明招山点燃的务实明招文化,使武义地方文化与全国一流文化比肩发展;现代诗人、新文化运动先驱潘漠华,工笔重彩画家潘洁兹,红色作家谢挺宇和当下引领武义文化发展的叶一苇老人,完成了武义文学艺术厚重多彩的历史传承。所以说,武义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温泉名城和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的战略目标,是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基础的,在打造“养生武义”的众多文化资源中,艺术养生就是其中独特而亮丽的存在。
从东晋镇南将军阮孚的弃官归隐到中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右派林希翎的安置打磨,在武义这片神奇的土地种上神秘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其中国宝延福寺的无榫建筑,大通寺明代石刻群的明快大气雕刻,李清照避乱陈家厅填词作画,冯梦龙、李渔缘武义江采风等等,都是中国人文艺术的神奇邂逅和灿烂登陆。当下诗书画印自成一家的叶一苇老人,归隐家乡著作日丰声名日隆,特别是以明招学者姿态毅然投入和硕果累累的风范,就如安泰触及地母胸脯的蓬勃爆发,说明武义是片艺术养生的厚土名不虚传。
武义当下发展的文学艺术可圈可点的亮点也触手可及。书法家群体独树一帜,协会功能非常强大,举办全浙书法大展、全省篆刻作品展、全省书法艺术研讨会等等引人瞩目,吴舫先生龙走蛇舞的沙体大字,圆熟飘逸的蓝跃军书体,狼豪横扫武阳川的林鸿行草,还有陶雪华和王文政等人秀丽隐逸的书品,都给人深刻印象;新秀董三军等人的印章,让人感觉叶老“诗心造印”的印学艺术后继有人。已故画家徐从河的国画彰显传统内涵,钟章法的“云海”和吴远谋的“画马”已成中国画坛现象,县域梅子明、包剑良等人也佳作频出,武义美术成色不可小觑。武义当下文学个体边缘创作成主体风景,沈子悊先生的叶法善传奇、汤宏英的童话、雷军美的诗歌等一出手就有相当读者群,武义草昆和民俗等挖掘也成铁板钉钉的特色菜,武义文学似乎缺少名家和大家,但读读旮旯游客、一个人的醉生梦死、布衣汤汤、长裙雨孩、7颜Se等人的博客,就会感觉文学思想情采的力量。武义的音舞群体人才倍出,在全国、省市专业比赛中屡屡折桂。武义摄影也是独特现象,其专业性和社会性的结合非常到位,郑建华、吴维康等人的特色摄影已经赢得市场和掌声,退职官员和成功老板的广泛加入,使武义摄影与武义旅游结合得牛气冲天。
艺术天才和民俗文化是引领人们认识地域风情及灵魂的风向标。自然胜景鬼斧神工,人文资源人杰地灵,艺术人才和艺术作品如温泉喷涌,是中国温泉城武义艺术养生的亮丽风景。艺术养生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思想感悟,是其它资源不可替代的养生创造元素,她能提升人类精神修养和人文情操。江山要有文人捧,武义名山胜水有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艺术人才支撑,才有厚重内涵和腾飞空间。对武义的艺术养生资源,地方政府要以慧眼加以引导并以措施加以保护。
|
|
|
编辑:
何凌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