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姐踩的不是高跟鞋,是寂寞”、“哥跟的不是帖子,是寂寞”……今年7月开始,“**不是**,是寂寞”的句式瞬间流行——一幅幅恶搞的画、一句句简单的“寂寞”标语,既成就了广大网民亘古不变的寂寞情怀,也使“寂寞党”成为2009年度网络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从抵触到认同寂寞
大学毕业n年的尹蓝一直坚信,“人在骨子里都是寂寞的。”生性高傲的她,刚开始对网上动不动就出现的寂寞句式很不屑,认为那都是网民太无聊,人来疯似的跟风。直到偶然看到有人写博“过的不是夜生活,是寂寞”,尹蓝有一种挫败感,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寂寞,因为单身。
在这个十余万人口的小县城,年近30的单身女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而尹蓝就是其中之一,她高学历、高收入,拥有体面稳定的工作,交友广泛。和同是“剩女”的闺蜜们一起抱怨男人的缺点,一起逃避家长的唠叨,坚称“一个人的日子非常好”。 工作很忙碌,活动很丰富,逛街吃饭、K歌泡吧。可每次曲终人散,回到空荡荡的家里,热闹过后的清冷让她觉得格外寂寞。
“朋友不能一直听你发牢骚,父母未必理解你的处境。很多事只能对另一半说,很多情绪也只有对另一半发泄。”凡事独立自主的尹蓝常常在果断决定后,体会到内心的寂寞无处可逃。尹蓝不是没谈过恋爱,知道两个人也会寂寞。“但两个人的时候,即便大家各忙各的,但空气里有安心的味道。看他坐在那里,就会很踏实。”
但尹蓝说,自己对爱情很憧憬,“不愿意凑合将就。”于是,朋友常说她要求太高,尹蓝不同意,“或许是怕受伤害,怕付出。一个人的日子挺不错的,在确定两个人的日子会更好前,谁都不愿意投入太多。”比起寂寞,尹蓝大概更怕受伤害。
工作狂,闲时寂寞
“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发现有些话还真符合心境。”身为我县某中学教师的小军的话道出了广大“寂寞党”的心声。
“寂寞党”于今年7月开始“飘红”网络。正值暑假,身为人师的小军得以第一时间跟上“寂寞党”的步伐。
小军分析自己加入日益壮大的“寂寞党”的原因,“一半是觉得好玩,一半也真觉得寂寞。”小军坦言:“工作的时候,就是忙,忙得不要说寂寞、孤独,就算是吃饭睡觉最好也能省掉。”但这种高强度的忙碌,对于他来说却不完全等于充实。半夜三更结束工作回家以及难得的周末,“有时候也会想,这样的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还没等想到答案,就自动放弃了这个问题。”一开始,小军以为这仅仅是因为身体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突然停下来反而不适应,但久而久之,他意识到真的是寂寞,“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寒假,觉得解放了,四处找人玩。”但别人都还在上班,小军问遍了同学,没人有空陪他,“最后,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宅’了十几天,一直到正月才出去走动。”
小军说:“以前还常常想着利用休假出去玩,可是找不到人,只好不了了之。”小军说自己的寂寞更像是空虚,“其实工作的时候不是不寂寞,只是手脚不停、脑子运转,一时忘记了寂寞。”已经工作三四年的小军,生活分为两种状态——工作中、休假中,“赚来的工资,连用的时间都没有。”
异乡客寂寞他乡
每次下班过马路,面对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夜景,K总忍不住想:“这个县城真是繁华,可又与我何干?”
三年前,K读大四,面临人生择业的三岔路口,因为种种机缘巧合,K来到了武义这座小城按部就班地过着上班族的生活。“打牌、K歌、洗脚……”表面上,K和同事玩成一片,过着开心的生活;但他心里一直有种人在异乡的寂寞。这期间,K遇到不少挫折,寂寞得想父母、想家。“大概是那些时刻人特别脆弱吧。”K想熬过去就没事。哪知道时间越久,突然间的寂寞引发的思乡情愈发强烈。
每晚入睡前躺在床上,K有种立马打包回家的冲动。“虽然爸妈未必帮得上忙,但他们肯定永远站在我这边。”“在这里就是一个人战斗,没有目标,没有期盼,没有希望。”因此,“寂寞党”在这个夏天大行其道时,K的QQ个性签名立即改换成了:“哥抽得不是烟,是寂寞。”
本地人,也寂寞
土生土长的武义人,亦感到寂寞。“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在普通单位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小永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一年前,交往两年的女友伴随大学毕业提出分手,两人各回各的城市,从此天各一方。
联系虽断,回忆还在。小永时常在超市、街头、小吃街等一切和大学所在城市相似的地方,时空倒置似地记起和女友手牵手的情景。这毕业一年的时间里,小永坚持维护作为一个“宅男”的标准生活——工作、吃饭、睡觉,除此之外就是与网络为伍。“打游戏,也潜水灌水,一个人在网络上看电影,通过淘宝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生活,别人看起来很平静,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开始是难过、心痛,后来就是寂寞,彻底的寂寞”。
“我努力工作,表现上佳,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业绩,都得到同行的肯定。我虽然买不起房,但仍然积极生活、努力存钱。”他认为,自己只是清楚地看到现实,“所以才会觉得寂寞,没有人能分担,没有人能倾诉。” (钱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