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作风事关成败,只有端正作风,才能成就事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以从严务实作风抓好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干部的作风有问题,必定是思想先出问题。“四风”之所以会存在、会反弹,就与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认识错误有关。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以为作风问题是小事,抓经济、搞发展才是大事;有的党员干部以为改作风是一阵风,“熬一阵子”就过去了;有的党员干部用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代替解决作风问题。于是,改进作风中,等待观望者有之,虚晃应付者有之,结果有些问题客观存在却视而不见,有些问题风头一过就死灰复燃。
抓常,就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从思想上消除不以为然的态度,乘胜前进、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把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深化下去,把群众期盼的良好作风变成始终如一的生活常态。
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从办证速度到接待脸色,从四风“隐身衣”到“最后一公里”困扰,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从来都在现实问题中。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体现责任担当,一锤一锤地敲,办一件成一件,才能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改作风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来去匆匆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一曝十寒的改作风,也改不出好作风。强调“持久抓”,就是要从源头上打消那种消极等待、拖延观望的侥幸心理。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硬仗,真正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真正做到善做善成,善始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