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是解决生活垃圾、美化生活环境的必由之路。我县提出垃圾分类已有几年,并且已在一定范围内尝试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想使其在大范围乃至全县推广,必须要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提高全民知晓率和操作能力。加大媒体和村镇宣传力度,以电视报纸微信等为媒介,将垃圾细分方法及操作步骤用简单通俗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村镇干部应增加宣传的互动性、持续性,将发放资料、现场指导、入户指导等结合起来,使公众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开展以“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让垃圾分类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加大垃圾文明处理宣传的“情感指数”,将宣传垃圾文化处理的相关标语拟人化,用更富感情甚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能够发出声音的宣传标语,增强宣传效果。
探索多种促进机制,制定激励措施。采用垃圾排放计量收费、厨余垃圾按量退费、分类积分换物等多形式激励机制,对在垃圾分类方面表现优异的村民给予物资奖励,激发村民积极性。采取回收奖励措施,如采用“鸡毛换糖”形式,即村民只要上交指定数量的可回收垃圾,便可换取一些生活用品。通过此类激励措施,使垃圾分类事半功倍。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镇干部的日常考核条目中,工作完成未达标的进行相应扣分。
完善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让村民便于接受,便于分类。出台垃圾分类统一标准,对如何实施垃圾分类制定细则。购置统一标识的垃圾桶,购置标识鲜明的垃圾分类回收车,定期为村民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袋。加大源头减量资金投入,由单一末端处理向系统管理转变。垃圾分类与包装减量、净菜进城、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和文明点餐并重,加大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金投入。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项庞大的工程,更是场持久战。打好这场战并取得全县范围的最终胜利,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标语,更是一种激励。这就要求必须切实建立长效机制,为工作开展保驾护航,方能促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