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武川人文
 

武义旧时“端午节”见闻

武义旧时“端午节”见闻
2017年05月26日 09:02: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推端午船》朱志强画

  □ 陈南山

  近年,我县知名画家朱志强,经过大量采访,绘制了100多幅反映建国前武义“民间习俗”和“民众劳作”的《风情图》,并约我为之逐一题词。其中有“推端午船”幅,勾起了我对少年时“端阳节”的记忆,现将我曾亲身经历过的所见所闻记述如下,旨在留给后人作为饭后茶余闲聊时的“地方轶趣”。

  端阳节是中华民族传承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就是端阳节一个特色,很多地方还要在大江大河里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有句俗语这样说:“同天空,各乡风”。的确,我们武义就是另具风情的,龙舟可在大街上推的,乡人们称它为“推端午船”。每年定于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县里端午节的“董事”们筹集款项,双坑人送来毛竹,又请竹匠艺人,在上街“城隍庙”的正厅里编造一艘三丈多长扎有龙头的大龙舟。船上还捆着五个稻草鬼,然后糊上桑皮纸,画上图案,刷上桐油。端午船一定要在四月廿八日前造好。接着又经和尚、道士一起做了七天七夜的“法事”。等到五月五日上午,时辰一到,一群古代“兵弁”装束的汉子,在法师、道士、和尚结阵驱逐下,从上街向下街,当着大街两旁人山人海的观众,吆喝着飞快地将端午船“划推”了出去。穿过东门,又出“八素门”外,直奔武义港河边,在那里设起“香案”,法师作法、道士念咒、和尚念经。又是焚香、又是明烛,又是鞭炮震天,又是锣鼓动地。再加上“法角”吹动的低沉凄声,摆在人们面前是一场肃穆、恐怖、令人毛发倒竖的古代祭祀仪式。

  祭罢,立马把纸船推进河中,燃起熊熊大火。这就是我们武义建国前在端阳节举行的“驱五鬼”、“送瘟神”的旧俗。是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诗词中所写的“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真实写照。

  农历五月,盛夏时令,天气炎热,各种疫病频发。古人迷信,误认是鬼怪、瘟神在作祟。所以在端阳节这一天,每家的门窗上都要插上“蒲剑、艾旗”,说会阻当鬼怪、瘟神入户。吃了大蒜,喝了雄黄酒、菖蒲酒、朱砂酒,说能驱秽、辟邪,妖魔、鬼怪不敢近身。到了民国初年,西方化学知识传入,人们才知道,雄黄是硫化砷,朱砂是硫化汞,都是自然界中最毒的矿物,误食后会引起人体中毒,特别是小孩,中毒后会变成呆子。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就少有人喝它了,家家户户都兴吃大蒜蒲,故有“五月五,五蒲大蒜过端午”之说。

  五月五日推端午船这一习俗,在清《武义嘉庆县志》和《武川备考》中,均有记载。然而源于何时,却无史考。在旧社会,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宅残破,生活环境脏乱,卫生条件极差,家家户户均受蚊子、苍蝇、跳蚤、虱子、臭虫等寄住,生虫肆虐。染有“常见病”诸如疮、疖、痈、疽以及眼疾者约占人群百分之六、七十。特别连年流行的天花、麻疹、霍乱、鼠疫、疟疾、白喉、伤寒这些时疫,天天死人,村村死人,百姓们哀叹,是“天灭人”的灾难。还有地方病,在我们武义有“东乡大脚、西乡癞头、北乡大肚、南乡肺痨”的说法,这仅按比率而言。大脚病,指的是由“丝虫病”诱发的“橡皮腿,大脚疯”,患者拖着屋柱般双脚,步履艰难,折磨终生。大肚病,指的是由“血吸虫病”诱发的“黄胖肝腹水”,导致人体死亡,有全家灭口。说起癞头,更惨不忍睹,每逢武义集市,大街上人头攒动,举目望去,白花花地一大片,一代又一代,不知毁却了多少帅哥、美女的容貌。上述就是旧社会武义民众遭受病患的现实。当年医药落后,缺医缺药,小病拖,重病误。政府不管防疫,民众不知防疫。百姓们只有听天由命,用推端午船,驱“五鬼”,送“瘟神”,期盼实现“康宁、平安”的虔诚诉求,实属古人的无奈之举。

  端阳节是女人们特别开心的日子,这一天,无论女婴、少女,姑娘、少妇,还有相当众多的老太婆,都在盛情打扮,身着花裤、花衣,头插花朵,面施胭脂、花粉。前额中央,印上一颗红红的吉祥痣,鼻子尖又点一颗红红的美人痣,与演戏“花旦”的打扮难分上下,实在可称“浓妆艳丽”。除外还有另一番节日的特定的装束,她们在手腕和项颈上系着红、黄、蓝、绿、紫彩线搓成的“五彩索”。胸前又佩戴着香袋、香包和挂着“樟脑丸”或“小蒜头”编成的“五彩缕”。右侧衣襟塞了一块“花手巾”,脚上还穿绣花鞋,特别显得婀娜多姿分外妖娆。

  武义的端阳节对女人来说还特别开恩。在旧社会,严禁女人抛头露面,严禁女人上街落市。一年到头,唯有这一天准许女人进城看“推端午船”。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节日一早,那些盛妆打扮,来自城郊和山区的姑娘、少妇,结伴成群,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三步一摇,五步一扭,非“跛”似“跛”,不“残”是“残”的缠足女人。

  五月盛夏,气候闷热,到了中午时分,人们开始大汗淋漓,女人脸上的胭脂花粉随着汗液的流动,划出了一道道沟痕,实在太给她们难堪了。武义民间广为流传一首《野话落》(山歌),是这样唱的:“山里婆娘进城看端午,没粉擦,擦石灰。没油搽,搽猪尿(武义话读sui)。没花插,插狼衣。一块红纸代胭脂,搽得面孔红兮兮。”初听,似呼在打趣、奚落,细思,却反映了旧时女人在生活贫乏条件下的爱美之心不减,与对自由、人权的追求和企盼。

  看端午船,不会让婴儿、儿童、少年到场。一怕邪气重。二怕受惊吓。三怕遭踩踏。所以现在八十五岁以下的老人看到过“推端午船”的人,为数实在不会太多。我只看到过一次,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但对端午节发生武义的几大“事件”,却一直记忆犹新。

  1943年,我方值十岁。端午那天早上,我们几个小伙伴在老家后陈村的池塘边钓鱼,忽然听到从一河之隔的“履坦镇”方向传来阵阵“放炮声”。十分钟、廿分钟过去,一直响个不停。旁边一个大人在说:“今年履坦的端午真热闹,你们还不快去看!”当我们方出村口,只见黑压压地一大批履坦逃难民众迎面涌来。说:“不好了,国军和日本鬼子在打仗了。”当我回到家里,不见了父母,屁滚尿流,随着人群逃到百花山的松林里躲藏了起来,枪炮声一直响到中午才停住。后听大人们说,日寇攻打“履坦岗头”不下,改绕寺后、三角店,从西门侵占武义城。武义县长蔡一鸣和所有县机关都撤到括苍山深山里的新宅村领导抗日,武义百姓赠他一个“抗日县长”美誉。

  1947年,是武义光复的第三个年头,我才一十四岁,初进“明招中学”读书。是年全国卷起波澜壮阔的“反饥饿、反迫害”的“反蒋”学生运动,时称“闹学潮”。校方生怕波及,提前到古历五月初四放假。部分住校生决定看完端午船再回家。第二天一早,其中有我们同学五人,站在县衙西侧的小店门口,只见所有店门口都站着守店人。听说,他们一挡端午船乱闯,二挡观众涌入,提防歹徒趁乱抢劫。忽听上街鞭炮声、人群的喧哗声大作了起来。有人说:“来了!”只见,八大“钢叉”开道,八面“蝴蚣旗”引路。紧跟的是端午船、大法师,和抬着“张飞”模样手擎西瓜大铁锤的“张东平”泥像、“城隍爷”泥像。成群结队身穿“道服”的道士和身披“袈裟”的和尚,气喘喘地跟在最后头。

  端午船所经之处,两廊店面,又是焚香,又是放鞭炮,又是撒茶叶米,不时还向端午船扔来一双双老太婆“三寸金莲”穿过又脏又臭的“尖足小破鞋”。端午船推得飞快,追尾观众像潮水般地汹涌过来。我和另一同学慌忙逃进店里,其余三个来不及反应,就被人流卷走了。守店人正要赶走我俩,老板娘说:“别赶了,我看这两个小孩多活趟啊!”男老板接口说:“多危险啊,你们的父母也太不管事了!”

  人流朝着下街涌去,我俩按照那个时代学校平时的礼节教育,习惯地用鞠躬致谢。临走,男老板特别关爱地叮嘱说,“别往人堆里挤,要踏泡的”!

  “要踏泡的”,这句话引起了我俩对三位同学的担心。还好,他们被卷到县衙门前空旷地段时,幸运地逃了出来。

  中午过后,我们去城隍庙看演“白蛇传”,那里人山人海,我们生怕踏泡,不敢往里挤。听说东门外大操场有大型的“武术团”、“杂技团”表演,我们又赶到大操场。只见那里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又生怕踏泡,也不敢往里钻。只得转折来到现在戏院(当时是空基)处。那里也非常热闹,有耍猴戏的,有变戏法的,有拍着胸脯卖狗皮膏药的,有打着小锣卖梨膏糖的,有吹小糖人、旋棉花糖的,还有打花鼓的,还有打铜钱花的,还有西洋景。这些人南腔北调,不知从什么地方赶到武义来的。对面“打银店”门口旁边,一张小桌上,放着一只搪瓷大桶,上面写着“荷兰水,五百元(相当现在五角)一杯”的字样。生意可红火极了,围着一堆人,一杯接着一杯卖。一只“黄铜水龙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这玩意儿从来没有看到过,开了关,关了开,太新奇了。出于好奇,各人都买一杯。黄晶晶的荷兰水,老板用牙签般粗的小竹棍又给点上一滴“薄荷油”,一口下去,甜蜜蜜、凉飕飕,沁人肺腑。

  1948年,武义的端阳节是在白色恐怖下度过的。古历五月四日夜,国民党突然调集“巨州绥靖公署”、“浙江第三保安团”,永康、武义两县的“自卫大队和警察大队”以及“国民党在武义的驻军”,好几千兵力,封锁城墙四门和控制所有渡口、要道。对武义“汽车站”、“壶山小学”、“柳宅村”进行大搜捕,声称缉拿共党要犯“许东涛”。武义百姓谁还敢进城呢?那年我在武义“简师初中班”读书,校舍设在在塘里矿区,大家不知就里,我随一批住校生趁放假之机,冒冒失失地闯进城来。大街静悄悄少有人来往,唯见县衙门前围着一群“壶山小学”的小学生,有男孩、有女孩。有手拎粽子的,有手捧麦饼的,说昨夜他们的老师许东山(许东涛的弟弟)被捕了。哭着、闹着,要求探监,要求释放老师。没多久,从东门进来一队士兵,绑着许东涛的亲人,抬着许东涛的老娘,还押着一个小男孩,是许东涛的长子。消息传来,说要对许东涛全家抄家灭族了,全县为之震惊,无不在说:“真烧火相啊!”

  1949年5月9日(农历四月十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进驻县城,宣告武义解放。军事管制委员会、武义县人民政府相接成立。

  6月1日,那天正是“端阳佳节”,在东门外大操场(今人民医院)举行了盛大庆典活动。主席台横披写着“庆祝上海暨武义县胜利解放大会”。台上站立着体态十分威严的王心斋县长、陶健副县长以及军代表等人。会场东侧是“明招中学”和“壶山小学”师生队伍,西侧为“武义简师”和“熟溪小学”的师生队伍。会场中央席地而坐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十二军二十四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六支队九大队”的全体官兵。只见众多的团、营、连的鲜红战旗,在迎风飘扬,还有战士们高举着那数不清的“战功锦旗”在随风招展,再加上校旗,工商界的彩旗,整个会场就是旌旗的海洋。解放军“赛歌”声,此起彼落。成千上万的与会群众欢声雷动。随着大会“司仪”宣读到“鸣炮奏乐”仪程时,各学校的军乐队齐奏,解放军各战斗序列的司号员“军号”齐吹。摆在“熟溪河”北岸(现在温泉桥头)解放军炮兵阵地上的山炮、迫击炮齐轰了起来。天在震,地在动,举目望去,远处“琉璃背山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冲天烟柱。是它宣告了武义“旧社会”的结束,是它宣告了武义“新纪元”的开始。

  弹指间,60多年瞬时逝去。旧时的许多不合时宜的“旧俗”、“陋习”被革除,其中我县端阳节“送瘟神驱五鬼”的“推端午船”祭祀活动亦由此不再。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