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武川人文
 

“一经一笔上桃溪”

——陈从周先生情系延福寺之三
2017年11月17日 09:40:23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延福寺全貌

  镇澜桥

  欣闻千年古刹延福寺有史以来最大修复工程已经竣工,曾几度倾圮、几多荒凉的古寺,遇到了千年等一回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让人惊喜不已。当下,延福寺殿宇巍峨、宝相庄严、高僧吟诵、香火鼎盛、梵音缭绕、一派佛国天光之象,成为浙江省中南部大型佛教胜地。

  惊喜之余,不禁饮水思源——想起千年之前,高僧守一开山创建延福寺之举;想起七百年前,山师德环率众重建中央大殿之德;想起数十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和陈从周倾心竭力保护延福寺之功。

  1934年10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专程赶往延福寺,首次掀开了她的盖头,评价极高,认为形制特殊,是江南罕见的元代建筑。武义县延福寺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近日告诉我,整修后的延福寺内将辟出一块地方,建一个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梁思成遗孀林洙(后妻)送来这两位建筑学家的好多遗物,非常支持建馆。我听后说,这将提升延福寺的文化品位,也是武义人懂得报恩的表现。同时,我还提议:馆中是否可以增加纪念陈从周教授的内容,因为他对延福寺后期的保护和宣传无人可比、对延福寺的关心和感情也无人可及啊!

  为此,我想应该专撰一文,谈谈陈从周先生与延福寺的特殊缘分。

  陈从周,浙江绍兴人,生于1918年,原名郁文,自号梓人、梓翁,书房额题“梓室”。同济大学教授,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学家,也是散文家、诗人、画家,并对研习昆剧独有见地。他与梁思成先生谊兼师友,有“北梁南陈”之说。

  1963年夏,中国佛教协会要修复扬州鉴真纪念堂。邀梁思成教授主持筹建工作,同时邀陈从周教授共同参与,两人合作融洽。建成后,会长赵朴初题诗赠陈“多能真见梓人才,自是胸中有成竹”。赵翁真是别具慧眼。陈先生1948年30岁时即撰《徐志摩年谱》,成为后人研究徐志摩必读资料。50年代出版配有宋词美文的名著《苏州园林》,别具一格,令人刮目相看。1977年受中国科学院所约,分撰《中国建筑史》。1978年,他受邀赴美国设计建造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使中国古典园林第一次走出国门,在世界上掀起了中国园林热。从此声名鹊起,奠定了陈从周先生在全国园林界的地位。1982年《说园》的出版,各种版本都一售而空,一时洛阳纸贵!同时译成多国文字,远销日、俄、美、英、法、意和西班牙等国,影响十分广泛。

  作为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对延福寺情有独钟,在武义尚无铁路和高速公路、更无高铁的年代,他不顾旅途劳顿,曾先后三顾延福寺。

  第一次是1954年。这年7月,陈先生应邀赴浙江作古建筑勘察,以便向浙江省文管会提供重点保护修缮计划。浙江省文管会同志陪同他到延福寺实地勘察,这为之后延福寺修缮并列入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造了条件。是年12月,他在《文物参考资料》上发表《金华天宁寺元代正殿》,文中将其结构特点、木构部件与延福寺一一比较,有7处提到“宣平延福寺”。

  第二次是1963年。这年夏天,陈先生安排大弟子路秉杰带领4位大学生为延福寺实地测绘。到了秋天,陈先生由浙江省文管会委员朱家济先生陪同赴武义检查延福寺大殿的修复工程。10月,陈从周写下《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初稿,全面介绍延福寺的历史和建筑艺术特色。此文1965年11月完成修改,登载于1966年《文物》杂志第4期,成为后来延福寺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极有份量的材料。

  第三次是1980年。9月27日,陈从周先生陪同日本横滨大学古建筑学专家关口欣也博士一起来到延福寺考察。这一次已是改革开放年代,陈先生谈笑风生,心情显得特别舒畅,不由得诗兴大发,接连赋诗三首:

  一、武义延福寺

  轻舟寻梦到桃溪,延福相迎喜上眉。

  我未忘情重到此,风云十载记依稀。

  二、别延福寺

  西来中土寄深思,两国文明欲永垂。

  难得关君能解意,归程回首又迟迟。

  三、延福寺题壁

  半生湖海任东西,老健未甘与世违;

  准备廿年尘事了,一经一笔上桃溪。

  从重访到别离、到题壁,每首诗分明都是有情而发,情深意切,大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延福送我情”之慨。第一首表达桃溪是他的梦乡,是他心向往之的乐土,尽管经过十年动乱的风云变幻,备受磨难,都未曾忘却。第二首是赞扬关口欣也博士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续写新篇,又表现了对古寺的深深眷恋。第三首抒发诗人老骥伏枥再干20年的豪情,然后,带上书笔到桃溪颐养天年。

  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一个大名鼎鼎的身居闹市名人,一个“半生湖海,踏遍名园”的古建筑园林专家,怎么对这野山古寺情有独钟?

  先看看先生笔下提到频率最高的几个名胜吧。

  绍兴是他的祖籍地,一个水乡、桥乡、酒乡、兰乡,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故乡。绍兴上虞道墟镇杜浦村还有他父亲建的宗祠。这么美的故乡,他没有回祖籍地终老之念。再看杭州,这是生他养他成长的地方,谁都知道这是天堂之乡。一次,他住西湖“水竹居”酒店,观刘庄之美,苏堤如带,小阁临流,山色空濛。“远峰近山,层翠间出现沉浮的雾气,如轻纱、如白练,缥缈着如仙子舞衣,引我出世脱俗。偶然间数声流莺,跃过水面传来,太清脆了。”如此美妙之境在他的笔下,更加美轮美奂了,但他没有在此或附近打算逸居天年。

  苏州是江南园林荟萃之地,是陈先生心心念念,保护了网狮园等许多古建筑园林的地方,他写的第一本专著就是《苏州园林》。他断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再来看一下浙江海盐南北湖,是一个有山景、有湖景、有海景,三种胜景合在一起,天下无双!为了保护南北湖风景,几经斡旋终无果,最后他不得不告御状到中央总书记,抢救了南北湖。对这些风景绝佳处,他还是没有选其安度晚年之意。

  对这些举世闻名的风水宝地,他可谓有赞有叹:“过去杭州的浣纱溪、苏州、无锡、绍兴等的市河,如今都会引起我含泪的追思,这些城市正如人一样患着‘心肌梗塞’症。”他还说:“我是生长于六桥三竺间的湖上人家,当然饱餐了西湖的秀色,但是近年来,西子湖渐渐穿上了‘西装’,仿佛出洋才回国人似的,每次回里,总觉得很陌生,有点不敢去亲近她”。他赋诗:“旧巢倦燕觅残英,正淡乡情恋客身;池馆他人留残梦,无端清泪湿苔痕”。早在1963年,他和梁思成筹建鉴真纪念馆同游瘦西湖时,梁对陈说:我喜欢瘦西湖,不喜欢胖西湖。陈心有灵犀,谈笑间,对西湖周边的建筑就有些微辞了。

  陈先生坦言:“我也爱西湖,但我更爱浙江的山水。我总觉得‘明秀’二字,对它来说确实担当得起,它有山有水,那种空灵清逸的境界,我觉得全世界少有”。

  踏遍天下名胜处,寻梦桃溪几多情?

  桃溪,这小小的幽僻小镇,为何让陈先生魂牵梦萦以至于相期终老呢?

  琢磨一下三首诗的标题颇耐寻味。第一首《武义延福寺》着力描述延福寺有独特魅力,不管千里万里,也不管遭受种种摧残,始终如一“未忘情”,抱梦而来。第二首《别延福寺》,一个“别”字,道尽相见时难别也难,说别难分别,归程又迟迟。第三首《延福寺题壁》言如此情深,难分难离,干脆以后就上延福寺栖身,圆其美梦,以免相思之苦,离别之难,而且要把此诗题在壁上,以明心志。

  桃溪的魅力是多层次的。陈先生首先看中的是延福寺的古建筑艺术之美。龙蛰深海,虎踞深山。据陈先生考察:“延福寺为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所建,原名为福田,宋代改为延福。元延佑四年(1317年)重建,并置田山立碑。现存的中央大殿即为元代木结构大殿,是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古建筑中建造年代最早的,结构亦最完整的,是研究宋到明建筑发展过渡的实例。同时,它与北方元代建筑又有若干不同的地方,保存了比元代更老的做法。文中还肯定了柱子是名副其实的梭柱,上下均有收分,曲线柔和;平梁头底与金柱头铺作之间,加弓形月梁剳牵,前檐柱与金柱间用乳栿,上施蜀柱,下刻作鹰嘴状(按其大弟子路秉杰说法,即用了不等高斜置梁)。此种做法,在已知的古建筑中,当以此殿为最早(金华天宁寺也作此状)。他还考证说明天王殿与观音堂分别为清代乾隆与光绪年间修建。中央大殿内有一口宋代铸钟。观音堂前一对石狮为元代以前之物。上述是陈从周在《文物》上发表的《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的部分内容要点。文后附实测图、剖面图等14幅。

  陈从周的散文中极少用“最”字之类的字眼,即使他的专业著作中也很少见,而他对延福寺用了三个“最”字。可见这古建筑艺术的含金量之高,评价之高!陈先生告诉我,业界曾一度认为“江南无古建”,因为江南多雨潮湿易腐烂,而且白蚁多,易蛀蚀,加之改朝换代的兵灾、火灾,木构古建筑很难传世。偌大的杭州,曾是数百年的古都,也没有一座宋元古建筑存世。因此发现延福寺,可以想象梁思成、林徽因这对古建筑专家伉俪是何等惊喜!而梁、林来不及撰文评析的话,则由陈先生相告世人了。

  延福寺不仅仅古建筑古朴壮丽,而且寺外的山水景色如画,也让陈先生十分欣赏。

  走出寺门,见延福寺躺在福平山的怀抱中,古木参天,寺院若隐若现,呈深山藏古寺之态。转身向南,门前一片旷野,清风送爽,延福六景徐徐展开。左边是木鱼山,也叫官印山,小小的圆形山头拱出地面,匍伏于福平山麓。越过宽阔的田畴,翠屏山如绿色的长屏,横亘于天际。山顶一巨岩雄峙,巍然高耸,势接云霄,形如佛教打击乐器钵倒悬着,名为悬磬岩。老百姓觉得像饭甑,俗称饭甑坛。右边连着一倒凹字形小山,有很雅的名:“仙女散花”。山脚下,陶村东西两溪汇合为五柳溪,沿翠屏山弯弯曲曲向南蜿蜒而去。细细品味,木鱼山、翠屏山、悬磬岩、仙女散花、五柳溪,各有情趣。正如老先生挂在家中的对联:“山水外极少乐趣,天地间尽是真情”。

  从寺外西边小径上福平山远眺,彩屏山显得低矮,山外有山,层峦迭嶂,连绵不绝,一山更比一山高,雾岚缥缈,霞披翠绿,好一副山水画卷!若黄公望大画家有幸居此,也许会有“桃溪山居图”名世。

  漫步寺外东边小道,渐行渐宽,渐有古树移近眼帘,此处是馒头山。往左边一望古樟蓊郁,古桥悠然。走进细看,一棵数百年的大樟树老态龙钟,横斜逸出倾向桥边,树荫古桥,桥傍古樟,宛若撑着绿色大伞,为桥兄弟顶风挡雨。此桥名为镇澜桥,是一座古老单孔石拱桥,虽然没有苏堤六桥那么娇柔玲珑,也没有扬州五亭桥那么雍容华丽,但拱高如虹,高出水面近10米,自有它的古朴端庄之美。更有意思的是桥的两侧古藤如帘,风吹帘摆,摇曳多姿,又添一景。倒映水中,天光云影、桥影、树影、藤影、随着阳光云彩而变化,另有一番无法捉摸的奇象。当年林徽因见之好生欢喜,留下靓丽倩影。

  立在桥头,凉风习习,阳光被枝叶遮挡,夏天也不觉得暑气蒸人。坐在桥边小憩,天高云淡,软风柔波,不时有鸣鸟飞掠而过。即使神疲倦怠之人,片刻便会气清神宁,心情开朗起来。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好景,春有百花燕子飞,夏风冬雪秋明净。如果中秋时节,在此赏月,更是妙不可言。陈老给我的信中曾说:“我颇念桥头一树也”,可见对镇澜桥印象极深,十分怀念。

  在陈老眼里,整个桃溪就是一个大园林,延福寺是古建筑物,主景:宜静观细品;镇澜桥是一个小园,精点景区,可静观浮想,也可动观流连;延福六景是借景、对景,可动观慢游,大园包小园,实景、虚景一应俱全。

  当然还有隔景,隔景在哪里呢?镇澜桥原是桃溪通向原宣平县城和处州府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入延福寺的入门胜地。镇澜桥离延福寺只有一箭之遥,距桃溪镇陶村也不过两百步,但林深不见古寺庙,山重水复疑无村。走出馒头山,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蓦然间,一大村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粉墙黛瓦,鳞次栉比,徽式民居珠般散落在小盆地。在造园家看来,馒头山成了大园林的屏风,镇澜桥是进入延福寺和陶村的洞门,这就增加了园林的幽深,增加了美感、惊喜感,活脱脱一个世外桃源。

  陈从周之所以要上桃溪圆梦,还另有情结。桃溪是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古镇,山上多古松,桃花夹岸,六座古石桥,六座古祠堂,还有许多明清徽居,文有昆剧团,武有武进士。尤其这昆剧,特别让陈先生心悦意美。陈先生早年是“钟情山水、知己泉石”;“以茶为友,爱园如命”;晚年则“爱园为家,托曲为命”,极喜欢昆曲。记得在上海拜访他时,谈起我家乡昆剧团时,他两眼发光,饶有兴致。他告诉我:昆曲起源于昆山,是戏剧的老祖宗,中国文化的瑰宝,非常斯文优雅。他认为,“园与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景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他还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园林艺术美与昆剧艺术美相通。他借著名戏剧家华文漪之口传递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的话:“学园林与建筑的人,要从昆曲中吸收营养,那么昆曲与园林建筑是姐妹行了,作为妹妹来讲,应多上姐姐家”。以姐妹相喻,说得十分形象生动。这么一个有古建筑,有山水、有古树、有古桥、又有昆曲,自然美景加人文荟萃的地方,怎么叫他不“归程回首又迟迟”呢?

  清代宣平县令杨葆光游憩延福寺,曾咏诗;“山接木鱼风引磬,坛开饭甑露承盘……,夹涧流泉珠乱溅,山家初汲起饮烟……,隔溪茆店还投宿,远寺钟声最耐听,如此清和如此景,愧无佳句对山灵。”可见杨县令十分欣赏延福寺,笔下情景,楚楚动人,尽管如此,但未曾有选延福寺相伴终老之意,只是想找更美的诗句来赞美它。这跟陈先生寻梦而来,风云十载未忘情,准备廿年之后上桃溪的情愫相比,情怀高下差远矣!如果延福寺化为妙龄女子,她会把绣球抛给谁?不言而喻。作为古建筑园林艺术和文化修养高蹈者,对延福寺触景生情,一往情深,是不难理解的,说得明白一点,陈老是延福寺的知音,延福寺是陈老的知己,是梦中情人。这与他“钟情山水,知己泉石”的座右铭情理相通。正如他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中所说,“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产生不尽之景,斛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造园手法。《文心雕龙》所谓‘为情造文’,我说为情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1987年7月,这时陈老爱侣仙逝已一年有余,离他第一次考察延福寺已33年,距最后一次来桃溪也有7年,但他给我信中还是念念不忘:“何日重到桃溪,再谒延福寺”。真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园啊!

  延福寺坐北朝南略偏西,寒风不侵,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居此间,闲庭信步,一壶清茶,一卷在手,听听昆曲,或约三五好友,观山观水观云影,谈天谈地谈世事,该是何等的舒心惬意,这真是世上少有的养生胜地啊!

  古建筑、人文和自然环境三者,如果单选一个或者两个因素来考量,桃溪肯定不如苏州、杭州、绍兴和南北湖有魅力,但三者合而为一,抑或对自然环境的“明秀”看得略重些的话,桃溪就略胜一筹了。这或许是陈老寻梦桃溪的根源吧。

  行笔至此,还有人会为陈先生对延福寺的深情厚意感到不解或疑惑,还有人会觉得“一经一笔上桃溪”是浪言虚语、委蛇应景之作吗?

  很可惜,天不遂人意。后来,陈先生家发生许多意外之事:1986年5月其老伴西去;1987年11月底,其在美国攻读建筑学硕士的独养儿子又不幸遇害;1989年,他本人第一次突发中风住院。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他觉得身不由己,“一切随宜了”,最后终老于梓室。

  陈从周三勘延福,撰文题词,挥毫赋诗,名扬神州,声播寰宇,把汗水和心血洒在了延福寺,把智慧和深情献给了延福寺,把梦想和终老都托付给了延福寺。如能在修复后的延福寺中给他留一席之地,或相美于其师友,或勒石为纪念,相信先生在天之灵当欣然含笑,于延福古寺则锦上添花,而桃源人家则平添一段奇缘佳话!

初审:张莹   编辑:何凌云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