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武川人文
 

岑寂明招山

2018年08月03日 10:04:1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杨 荻

  武义县城东北七八公里的地域,系与永康市接壤处,其地山峦丛聚错落,如竹岩山、黄公山、太师山、杨仙山,山丘一律低矮,或延绵如城垣,或孤立如髻螺,山上被覆着森郁的林木和竹子,青青苍苍,严严实实。山峦之间,幽藏着一条条不同走向的窄小垅谷,谷内散落着陂塘、明晃晃的水田和庄稼地,除了偶尔隐现的孤独农人,多数时虚无人踪,于是阳光泼洒植物丛生的一方静土,只有松鼠跳跃,虫蛇出没,鸟雀鸣啭,到月夜,蛙类鼓鸣,田水幽咽,更见得寂阒清冷。

  其中一座孤零零的山峰叫钵盂峰,它位于俊秀的峰峦之间,白溪从它近处的田间蜿蜒流过;在它的四围,九座山峰回环,形似九龙,“诸山争而向之,其形为龙争珠”,故又称玩珠山。沿着玩珠山麓的道路向北,一道东西走向的窄浅沟谷豁然打开,于是,一座古老的丛林的一角呈露了,似乎听得见隐约的佛号,它背倚着的,则是明招山。

  一

  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中,有两位姓阮,阮籍和阮咸叔侄。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著有《咏怀》等诗歌名篇,阮咸的名气相对小一些,他当过散骑侍郎,为人放旷,不拘礼法,精通音律,善弹直颈琵琶(后此乐器即叫阮咸)。山涛评价他:真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也。古代名著《世说新语》记录他的任诞行径有两则,一是与族人围着大瓮豪饮,有群猪来饮,便共饮之。二是居母丧时,姑姑回夫家去,起先答应留下鲜卑族婢女,但离开时又将她带走,阮咸早先与婢女有染,闻讯情急之下借了客人一头驴追去,“累骑而返”,说“人种不可失”!其惊世骇俗之举引得物议沸然。

  这人种,就是后来的阮孚。阮孚字遥集,《世说新语》载有他的语录,并说他爽朗多所遗,即放达不拘小节。《中兴书》也说“孚风韵疏诞,少有门风”。阮孚似乎比他的父亲更加放浪不羁和好饮成癖,位列饮酒史上兖州八伯之一,号称诞伯。阮孚生活于社稷沦荡的时代,316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司马睿立足建康于317年建立东晋,阮孚被授予安东参军等职,皇室正需要他有所作为,但他沉溺杯酒,消极怠职,漠不关心。《晋书·阮孚传》说他“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他终日酣畅纵酒,有时被监察部门拿获,元帝司马睿却宽容他。元帝后来派他做车骑将军王裒的长史,同时劝他关心军务,节制少饮,他却委婉反劝元帝安心端拱,以乐当年。迁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后,还将御赐的金貂拿去换酒,又被有司弹劾。明帝司马绍在位时,阮孚参与平叛王敦有功,被奖励赐予南安县侯,转吏部尚书,领东海师,他称疾不拜。明帝病危时他却逃避托孤。327年,年幼的成帝即位,外戚庾亮任宰相,阮孚对亲族说:今江东虽累世,而年数实浅。主幼时艰,运终百六,而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将兆乱矣。于是苦求外放,刚好广州刺史去世,王导等考虑到他非京尹之才,于是任命他为镇南将军,总督交广宁三州军事,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到广州,卒,年四十九岁。不久苏峻果然作乱,进攻建康,时人以为他有识见。

  与正史记载的结局不同的是,地方史志说他只是诈死,“赴任途中避乱隐居武义明招山。晚年舍宅建刹,名惠安寺。”随他一起隐逸的还有从弟阮瑶夫妻(阮瑶妻子即刘伶女儿)等人。

  阮孚的身影融入了时属东阳郡永康县的明招山的山色中,他留给后人的是颓放无为的背影,以及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一是“囊中羞涩”,宋代阴时夫《韵正群玉》记载: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答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而另一则“阮孚蜡屐”则见于《世说新语》: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祖约和阮孚,一个好财一个好屐,似乎都是为物所累,但祖约看见访客遮遮掩掩,守财奴的心态毕露无遗,而正在给木屐打蜡的阮孚神色自若,还慢悠悠发出一句感叹:这一生不知能穿几双木屐!于是襟怀高下立判。如果说囊中羞涩透露出穷困的阮孚的幽默感,那么后一典故则折射出他人生的苍茫感,或许正是这种苟活于乱世的苍茫感、无常感促使他决意隐遁山林。明招山之于阮孚,或如东晋末年的桃花源之于陶渊明,他的选择,与东晋时谢安的东山高卧是一脉相承的,崇尚隐逸,归依自然,服从内心,恬适无为,彼时已然成为士子一种度过生命的范式。

  隐于明招山的阮孚有着怎样的图景?史志语焉不详。据说,阮孚终老山中,他去世后,阮氏上报东晋朝廷,建墓于明招山,还将一座山峰命名为蜡屐山,另建有阮孚祠,定期祭祀。据当地阮氏宗谱记述,阮孚等人隐于明招山后,到唐天授二年(691年)武义重置县治时,阮姓已繁衍为大族,“武邑开创初,首称八姓,而阮氏为诸姓最远。”“聚族而处者多矣,未有如阮氏之族贤而且多贵者也。”南宋的著名思想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曾说,“严子陵葬越,墓侧皆严也;阮遥集葬婺,山旁皆阮也,彼非贤者之裔胄耶?”

  八百多年后,南宋武义士子巩丰盘桓于明招山,有感而发“千古高风挽不回,故山花落又花开,莫欺亭畔苍苍藓,曾映高人屐齿来”(《蜡屐亭》)的诗句,诗中的高人,就是他所倾慕的阮孚。

  二

  玩珠山和明招山之间的山坞并不深广,但是幽且静,低洼处横陈着东西两口水塘,塘岸空地旁一排参天绿林,是上百年的三角槭、苦槠树、女贞和水杉,枝干横斜,浓荫蔽地,掩映着后面荒败的古寺。在土路东侧,葳蕤的草木遮藏着一条河卵石砌地的修长甬道,两旁的苦竹和李树森森然。沿着幽径走到尽头,再转折向北,甬道不断抬高,阮孚墓就位于尽头高处。

  墓是平地起封的穹顶式圆形石墓,墓顶灌木丛生,墓碑勒着“晋镇南将军阮孚之墓”,是近年新修的。后来,在寺墙旁侧的乱砖堆中,发现一块字迹漫漶的长方形古碑,依稀可以辨出那是阮孚的墓碑,已被当做废弃物。

  一道已经残缺的白土墙圈起寺庙的前半部分,里面荒地上植着柏、樟,零散倒卧着各种古石件。正中一口方形的放生池,养着水莲,黄花盛开,池后是古刹智觉寺的山门天王殿,佛殿三开间门厅,敞口朝里,方形石柱嵌着木雕斗拱,柱上刻满彩色楹联,这是智觉寺唯一残余的建筑。在殿后山脚,是正在新修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但格调与老殿格格不入。其东面一座二层的僧寮,已经完工,据说现在住着三四个僧人,当家的本清和尚已外出多日,只遇见一个叫妙贤的杂役僧,五十三岁,来自广西,尖鼻子,干瘦,脸容像皱巴巴的核桃,笑容可掬。

  从寺前围墙外的林荫道西行,可以抵达一片老梨园,梨树苍苍,新发的枝叶掩着一座新修的石质灵塔,细看,即明招德谦禅师的灵塔。

  三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开启。那一年,一位独眼禅师从婺州(金华)的智者寺来到明招山麓。

  此时的惠安寺已经颓毁,榛莽遍地,这位“独具慧眼”的德谦禅师振锡而来,“开山聚徒,乃复其旧”。只是,香火重燃的惠安寺,已被改称明招寺。

  德谦禅师是义乌人,十二岁即出家,因为左目失明,号称独眼龙,他嗣法于福州的罗山道闲禅师,传承谱系为六祖慧能的九世嗣。德谦曾参访过许多丛林,与各地禅者切磋砥砺。他曾到招庆,指着寺里的壁画问僧人:这是什么神?答曰护法善神。德谦问:会昌沙汰(指唐会昌灭佛运动)时,它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僧人语塞。德谦做过万宁寺、崇恩寺的主持,还奉诏赴京都著述,激扬玄旨,机锋凌厉,“诸老宿皆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其锋者”(《五灯会元》)。后退隐婺州,居第一座。宋普济所撰的《五灯会元》是一部著名的中国佛教禅宗史书,其中记录了德谦在金华智者寺的公案:

  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座,寻常不受净水。主事嗔曰:“上座不识触净,为甚么不受净水?”师跳下床,提起净瓶曰:“这个是触是净?”事无语,师乃扑破。自尔道声遐播,众请居明招山开法,四来禅者盈于堂室。

  德谦在智者寺时以话头演示禅理,于是名声大振。他到明招山后,各地僧人纷至沓来,得其心法者不计其数,多人见于史籍,如明招子卿禅师、明招文慧禅师、明招微禅师,明招观禅师。又如《五灯会元》中记载:抚州的匡仁禅师听说福州的大沩安和尚曾示众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念念不忘,于是特地入岭,正赶上和尚在泥墙壁,于是上前相问:“忽遇树倒藤枯,句归何处?”和尚放下泥盘,呵呵大笑,回方丈去了。匡仁很郁闷,说我千里迢迢而来,您怎么这样敷衍我。和尚说,以后有独眼龙为你点破。匡仁沮丧返回,听到德谦禅师在明招传禅,于是径往礼拜。

  招问:“甚处来?”师曰:“闽中来。”招曰:“曾到大沩否?”师曰:“到。”招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招曰:“沩山可谓头正尾正,只是不遇知音。”师亦不省。复问:“忽遇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招曰:“却使沩山笑转新。”师于言下大悟,乃曰:“沩山原来笑里有刀。”遥望礼拜悔过。

  真是踏遍铁鞋无觅处,一语惊醒梦中人。

  《五灯会元》和《卍新纂续藏经》集录了很多德谦禅师的语录公案和参禅、机锋等片段。《大藏经》有与德谦相关的近百处记录,雍正皇帝的《御选语录》里也有多处选录。他的法系后世传到日本,上世纪末日本一批资深佛学专家曾专程前来祭拜遗骨。在宋代禅林中,有人把他的地位比作临济宗、云门宗的开创祖师。

  “我住明招顶,兴传古佛心”,德谦在明招山弘法四十年,明招寺也成为婺州、处州和衢州一带的禅宗祖庭。德谦临迁化时,上堂嘱咐众人莫辜负佛法,说偈毕,端坐而逝,葬于寺旁的塔院。“明招一拍和人稀,此是真宗上妙机。石火瞥然何处去,朝生凤子合应知”,他的这些诗偈,还有声声喝问,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

  清乾隆二十年,明招寺被特敕名为智觉寺。

  四

  在明招德谦禅师圆寂二百多年以后,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吕祖谦又向明招山中走来。

  1127年,北宋亡,中原大批豪族、官僚和士子、百姓南迁,熙攘的人流中就有官宦世家的吕氏。吕祖谦上溯十代以内就有五人为相、十七位进士,如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都曾任宰相,封侯受爵。吕的曾祖父吕好问此时从安徽寿州迁临安,吕好问四个儿子则星散于绍兴、上饶和金华等地,其中吕祖谦的祖父吕弸中定居金华。1137年,吕祖谦出生于金华,青少年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吕大器居于福州,从师问学。

  吕氏家族除官位显赫外,家学渊源深厚,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保存着完整的中原文献,而且,还有着家族聚居论学的传统。吕祖谦的叔父吕大伦任武义县丞时,在官厅旁筑起聚学的豹隐堂,公事之余与兄弟们切磋学问。正是那时,他们看中了“青松挺秀,修篁聚密,灵异天成,绝非恒境”(翁嵩年语)的明招山,买下坟山和土地,建造了墓庐,也在寺侧造起用于聚学的明招精舍——它后来成为吕氏包括吕祖谦授业、会友、著述之地。

  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祖父吕弸中卒,成为吕氏入葬明招山的第一人,八年后,吕好问的遗骨从广西桂林迁葬于此。此后,吕祖谦的父母、三任妻子等三十多人先后归葬于此,形成江南罕见的五代家族墓群。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留下墓志铭或神道碑。

  宋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登进士第,复中博学鸿词科,被特授左从政郎,走上了仕宦的坦道,但命运的隐忧随之到来,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两任妻子去世,儿女夭折。乾道二年(1166年),母亲在泉州离世,翌年归葬,吕祖谦按制离职守丧三年,从此开始长驻明招山。

  五

  葱茏的林木笼罩着智觉寺西面明招讲院的照壁。从偏门进入,是一个花木扶疏的小庭院,长着玉兰树和三角枫,盎然的绿意中,一条石径把人引入朱红的木门内——门楣悬“婺星之光”匾额,里面是座宗祠格局的四合院落,单层,梁柱门窗被漆成褐红色;门内一侧有座小戏台,正对着厅堂,堂上摆着吕祖谦汉白玉半身像,两侧是厢房,长方形的天井里种了两株石榴,榴花绽放,屋脊之上就是明招山苍翠的山色。

  从讲堂后绕出去,后面还有一进,应该是原来的寝室。穿过天井的耳门,墙外荒草萋萋,一尊卧倒其间的石狮子,已被苍苔覆盖,看不清面目。在它的旁边,一丛高大的芭蕉新叶舒张,枸树挂着鲜红的甜果,山坡上,是茂盛的竹树,林中一片阴暗。

  回到前面的小庭院,向西穿过月洞,是明招文化碑廊,曲径回廊,亭台水榭,柳树丛后有一口池塘,塘水浊黄,游着一群群鲤鱼,不时发出响亮的唼喋声。长廊里陈列石碑十数块,有的碑文已经缺损。

  巡游在明招讲院内,看不见几个游人,气氛静悄悄的,只有鸟雀喧叫,当年响遏行云的读书声,沉寂已久。

  六

  吕祖谦当年是与朱熹齐名的一代大儒,他与弟弟吕祖俭丁忧守墓于明招山,使得周边士子争相趋从之,于是1167—1169年,他开始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讲学。明招讲院,其实是一家私家学堂,通俗地讲就是读书人科考讲习班。

  当时,南宋社会存在三大儒学流派思潮,即朱学、陆学和吕学。朱熹的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穷尽事物之理,主张多读书多观察。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的心学认为心即理,主张“发明本心”,不必读书穷理。作为浙东金华学派(婺学)的主要人物,吕祖谦则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强调儒者当通世务,否则胸中藏着再多的经卷,一旦遇事,便与闾巷中人无异,他有一句名言: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为此,他冲破重经轻史的禁锢,劝人读史,如《左传》、《史记》。他自编教材《东莱博议》,教导学生以史为鉴,明白治乱得失之理。

  吕祖谦的讲学是相当轰动的,不久就云集了三百多人,昔日寂静的明招山,已是繁闹如市肆,在他的笔下呈现如此盛况:“鸡一鸣,弦诵之声交于户庭。日旰休帙,汗巾,曳屦,相追于松阴,予时往参焉。”(吕祖谦《洪无竞字序》)

  吕祖谦第二次讲学是葬父之后的1172年,“诸生复集”,因为影响太大,连他的师友都写信劝止,直到1174年的正月,才散遣诸生,专意读书。1175年六月,在江西铅山举行鹅湖之会之后,吕又回到明招山,专心阅读《资治通鉴》,学生闻风又多来问学。有人统计,吕在明招山讲学实际时间大约四年,培养了大批青年,他的学生巩丰、巩嵘、洪无竞、郑良臣、刘敏中、刘粹中等都中了进士,入朝为官。作为吕氏墓地的明招山,想不到成为了武义文化教育的发祥地。

  吕祖谦守丧和讲学山中时,全国的名流学者朱熹、陈亮、叶适、陆九渊、陆九龄、陈傅良、黄干等都抵达过明招山,或探访,或辩难,或讲学,譬如永康学派的陈亮自1168年初次和吕结为密友后,七上明招。陆九渊也来过六趟,每次来,论学三五日或十余日。明招山,一度成为全国理学名区。

  1176年,吕守丧期满,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等,时年四十岁,但已经疾病缠身,翌年娶第三任妻子芮氏,但仅仅两年后,十八岁的芮氏又去世,给了吕祖谦很大的精神打击。1181年,45岁的吕祖谦英年早逝。

  吕祖谦病逝后,其弟吕祖俭和高足零零星星仍有讲学活动,至元明年间,讲院“主持无人,沦于荆榛蔓草,而讲堂旧址也湮没无存,风流歇绝不可复识矣”(翁嵩年《重修明招大殿朱吕讲堂记》)。

  多次维修,多次毁坏的明招讲院,其本来面目已经全非。如今,地表已无南宋遗迹。

  七

  从玩珠山的南麓进入另一条山陇约里许,西面一座冈峦斜出,将谷地一分为二,沿着土路左行,过田畴,上一道缓坡,可以看见整个畚箕状的幽谷。谷口有大小两座水塘。浓荫深处,散落着三四座砖砌或土筑的简陋屋舍,很有些避世绝俗的意味。其中塘岸住着一对中年男女,女的微胖,正准备骑电动车出山。

  经她指点,绕到外面那口陂塘的边缘,便看见了吕祖谦的墓。

  墓坐西朝东,对着山塘,墓前有三叠宽大的石坛,拾级而上,来到墓前,墓碑只简约地写着“宋吕东莱先生之墓”,看得出是近代重修的,听说也曾遭盗掘过。蓊郁的树林围绕着墓丘,显得异常安谧,只听见远峰的松涛起伏。吕氏家族其他成员的墓穴,也分布在左右山坳,听胖女人说有些没有修葺好。

  作为理学家、史学家或教育家,吕祖谦都是严谨的,但不妨碍他抒发一份闲情逸致,玩珠山顶建有玩珠亭,吕祖谦经常带着弟子登亭游玩。他还写过《明招山居杂诗》四首,可以窥见他内心深处对明招山是酷爱的:

  前山雨褪花,余芳栖老木。卷藏万古春,归此一窗竹。浮光泛轩槛,秀色若可掬。丰腴当夕餐,大胜五鼎肉。

  魂归秀色可餐的明招山阿,吕祖谦应该是宽慰的吧!

  八

  从诵经声到读书声,从禅学到理学,时过境迁,尘事都已风流云散,明招山变得无比岑寂,让人有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喟叹。但当人们回望时光深处,明招山总是一座令人景仰的文化高山,而一座山和一个人的关系,还是清康熙年间出任武义教谕的翁嵩年说得好:从来名山胜地,必得人以共为不朽。从这个角度说,怀抱着阮孚、德谦和吕祖谦等魂魄的明招山,幸甚!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