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人文武义 >> 武川人文
 

四十年前的武义高中

四十年前的武义高中
2018年08月17日 09:21:02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郑雄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就在四十年前,我的高中生活开始了。而这四十年的大变革大发展,我们所置身的社会变化之大,以至于现在说起当年的真实生活,却恍若隔世令人难以置信。我常常想,对于后人,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他们一些真实的历史场景呢?

  绝无仅有的两次高一

  1979年9月,“文革”结束三年后,通过正规的高中入学考试,我被武义一中录取。那一届的武义一中有七个班,我被分到了高一(1)班。

  但是,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高一了,这也是我们那一批学生独有的经历。第一次读高一,是1977年9月开始的,在武义县的要巨高中,后来被称作“社办高中”、“土高中”。当年,很多大队社员(就是现在的村民)说,按我的考试成绩,一定会被下杨高中(这是我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高中,在王宅镇,当年的下杨区政府所在地)录取。而当录取通知书送到时,信封上却明明写着“要巨高中就读”。看着几个成绩较差的大队干部子女都去了下杨高中,我的心中不免有几分惆怅和不甘。但是,虽是读“土高中”,我却因此成为家族有记忆以来第一个高中生,想着毕业后将成为农村的“知识青年”了,还真是很高兴的。

  意想不到的是,在要巨高中读了一年之后,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要巨高中被解散了,我也不能接着读高二了,被迫返回要巨初中读初三。此前的初中,只有初二,我们成了那个年代的第一批初三学生。阴差阳错,世事弄人,可也正是因为“高中返回初中”这一特别的变动,让我有幸赶上中国教育制度拨乱反正的历史节奏,才有了武义一中以及之后本科、研究生的就读机会。想起来令人后怕的是,仅比我早一年进入土高中并如期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失去了进一步升学的机会。因此,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我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少年的世界

  回想起来,步入武义一中读高中确实如同梦幻!实际上,之前连做梦都不敢,也从来没有做过。第一次这样一个人离开农村到县城住校,一切来得都太突然了。

  我从小没有离开过要巨村,从六岁开始做放牛娃——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一样,在村里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每天早晨六点起床,骑在牛背上,在田间山野(听起来很浪漫吧)看着牛吃饱清草树叶,在八九点钟才去上学,下午三四点钟,又去放牛。每逢农忙耕种时节,中午不到十一点,我们又要去换班喂牛。记得,每年会因此分得五百斤稻谷,这已够我童年的口粮,回头看来,从六岁起就能养活自己也真是奇迹。整个小学、初中、土高中、初三,日复一日连续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很难想象,甚至都不敢回想,那些年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一年的每个周末和假期,是全天候的放牛加劳动。没有收割机、插秧机,在炎热的农忙季节,从早上六点到晚间九点,在近乎滚烫发臭的水田里,弯着腰割稻、插秧,后背和脖子几番晒脱了皮,双腿被无数蚂蟥叮咬得流血不止,这堪称世间最艰苦的劳作和肉体付出,却是过去历代中国南方农民的真实农村生活。

  后来,我走遍了全国各地、世界各国,都没看到比这更艰辛的劳作了。付出那么多的艰辛,物质却是极度匮乏,人们吃不好甚至吃不饱。没有烘干机,遇台风、持续降雨,稻谷就会倒伏变质,让农民颗粒无收。与此同时,一年到头,大队、生产队的社员之间经常会有各种纷争,甚至打斗,让本该无忧的童年少年岁月充满惊恐和不安……那时的我,也在思考“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真希望能发明各种机器,替代这些最艰苦的劳动。

  整个童年少年,没有看过真正的课外书,仅有的几本连环画,每天都看,一本连环画看上不止千遍。村里、学校、家里,都没有电视机,没有报纸。

  所幸,村口小山上每天播出的高音喇叭,成了我最贴心的朋友和最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当年我感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广播”、“广播连续剧”、“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等各种节目,成了我童年、少年每一天的期待和享受。直到现在,回乡探亲时,我还会刻意仰望村口的小山,寻找那远去的记忆。

  直到进入武义一中,才放下牛绳停止每日在农田里的劳作,这一突然的变化,令我内心极不踏实,我甚至会经常因此而内疚自责。所以,每到周末,还会尽力多干农活。

  到武义一中,第一次住校。每个星期回家,武义与要巨间当年是沙石路,会经过很多山坡,步行来回需要五个小时。没有自行车,偶尔有一两趟公交车在离要巨村五里外的村庄停靠,车票并不贵,但也坐不起。高中三年,我没坐过公交汽车,偶尔能蹭上一趟村里到县城的拖拉机,那可是谢天谢地了。回校时,和其他乡下的同学一样,用扁担挑着十多斤大米、一大杯的霉干菜或咸菜,算是一周的口粮。霉干菜、咸菜主要用菜籽油炒,一年中会有几次也用猪肉炒。一年到头,口袋里几乎没有一分零花钱,看着城里的同学喝着三分钱一杯的豆浆,都只能眼馋。每天只吃干饭干菜,没蔬菜更没有水果,可以想象正值青春岁月的学生,营养跟不上,上课很多人都打瞌睡。

  到了县城,村口每日的高音喇叭广播听不到了,一开始真不习惯,怅然若失。但是,很快另一样东西强烈地吸引了我,填补了这一缺憾,那就是武义一中校门口两边的报窗。没人会注意到我,除周六回家外,每天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在校门口的报窗,隔着玻璃,如饥似渴地看里面每一份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新闻、政治、文学、法律、经济、生活、健康、趣闻、幽默,特别是小说连载,各种主题无所不及。经常会看到天黑,实在看不清了,才离开。甚至在周五回家前,以及周日回校后的一个小时空隙,也会赶紧过去,看完重点文章。那时买不起手表,更没有手机,常常会因为看得太投入,上课铃声响了,才往教室跑,因此迟到而被班主任批评,还写了好多次检讨书。

  这个习惯,也陪伴着我之后的整个大学生涯,当然进入大学后,买了手表,也就没有迟到了。如同要巨村口的高音喇叭,武义一中的报窗,也是那个年代,我们感知外面动态世界最直接最有用的通道。感叹如今它们都已成为往事,近十年间广播、报纸已被电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边缘化了。但是,当年对于它们的这种痴迷,真是给了我极大的回报,它们让我的知识面和思考力从极其封闭的世界向外不断扩展和延伸,并且改变着我的思维习惯和世界观,不经意中,给我增添了几分经世济民的历史情怀。

  文学之梦 经济学之路

  在高一(1)班,只有在上语文课和数学课中,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语文课的朱明康老师,绅士风范、博学多才,高屋建瓴又生动活泼,他是我最敬重、最怀念的老师。我的作文,经常被朱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里朗读。也许朱老师并不知道,当年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情,无意间点亮了我人生的希望,指明了我未来追求的方向。以至于在1980年高二文理分班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文科班。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出重要的自主选择。

  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普遍重理轻文,而且文科班升学率极低,从理科重点班,选择到整个年级末尾的文科班——高二(7)班,还真需要勇气。当然,时至今日,我仍对这样的勇气暗自庆幸。

  正是到了文科班,我的心情豁朗开朗。在高二文科班,遇上了很多我特别敬重的老师:豁达开朗、通古达今的语文课吕明昌老师,仙风道骨、明达深刻的政治课魏昌喜老师,优雅清新、亲切宜人的地理课方月奇老师……我的作文,依旧常被吕明昌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政治、地理、历史,也都深深吸引了我,激发起我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动力。高二文科班,也是我最值得回忆最快乐充实的高中生活时光。美好时光飞逝,两年制高中转眼结束,那年高考我们班只有一个同学考上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我的高考语文成绩也是全校数一数二的,但综合成绩没能上线。

  面对这一预想的结果,我没有一丝消沉,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高考文科复习班,当时也叫高三,是高三(4)班,那是在1981年9月。

  高三的同学来自全县各个高中,年龄大小不一,背景也相当复杂。同时,学校的生活条件也更差了,全班男同学都集中住在离校门口很近的一个破旧的寺庙偏房里。人多嘴杂,经常有人半夜还在走动喧哗;下雨时屋顶常会漏水,晚上睡觉脸上会被雨水滴醒;蚊子也很多,咬得人浑身是包。这一年,还真没有几天是能睡足觉的。更加可怕的是,虽然每天只能干吃米饭咸菜,但在周末回家挑米菜时,却不断被村里人讥讽,他们开玩笑说“蛀米虫又回来了”。面对这些难言的折磨和打击,我们有的同学中途退学了,而我也第一次有了“要是考不上大学,一切都完了”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这也是我一生中身心最受煎熬的艰难岁月!面对这一切,我经常一清早独自到壶山顶上读古诗文,力借古人悲天悯人的历史情怀,来支撑必胜的人生信念。我的作文,照例经常被语文课吴凤祥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我认为吴凤祥老师是武义一中最慈祥最有耐心的老师,一身长者风范,镇定自若、令人敬仰。

  1982年高三结束,我如愿考上了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特别值得安慰的是我语文考了90分(百分制)。那一年,也是武义一中文科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年。

  但可惜,由于对英语的厌烦和忽视,高考英语仅靠猜题得了30分,本科按70%计分,即实际记入成绩只有21分。要是能考50分,当年能进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专业呢。刚进入大学时,连英文26个字母都念不全,因此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四年,我用了比其他同学多不止一倍的时间猛攻英语,被迫成为全校最用功的学生,快毕业的时候,已经能读懂英文版的语法书了。四年后,我以全校英语高分,考入了中国经济学最高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因此也彻底摆脱了高中英语的梦魇。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工作中每天都在使用英语,有时博士硕士的英语翻译,还需由我来把关。

  对我来说,系统的学习经历早已远去,但是高中和高考的记忆却依然清晰若现,我在文科生中数学算好的,初中时还当过数学课代表,可是直到现在,我还常常会在梦里因为做不出高中数学题而着急,惊醒后又庆幸自己早已高中毕业,可见高中经历影响之大啊!

  参加工作三十年,也一直没有停止学习,但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知识和学科。高中时最喜爱的纯文学,渐行渐远,难得品味。今天写这样的似有文学气息的文章,丝丝的遗憾,难言的怀恋,不禁油然而生。

  怀恋的,最多的是武义一中三年难忘的岁月和半月池边的一草一木。

  (作者系武义一中1981届校友,现任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

初审:张莹   编辑:来伟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