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局:打通城市脉络实现污水零直排
自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以来,县建设局按照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抓源头、补堵点、促项目,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截至目前,已完成栖霞花苑一区、二区、七区,万隆城一期、二期以及北岭雅苑东区等6个“污水零直排小区”的创建;完成环城东路、香山路雨污分流的改造,以及4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零直排”改造提升;完成网管建设20多公里,提标改造管网10多公里,排查疏通清淤排水管网约100公里。接下来,建设局将对照问题清单及省市县新要求进一步加力。
对标问题,迅速整改。针对目前存在的城区部分小区雨污合流、在建工地泥浆水直排市政管网、新建住宅小区未与主管网对接及小区居民和沿街商铺排水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进行再次梳理归纳、分析研判,并列出整改清单,力争在年内全部整改提升到位。
明确目标,加快推进。针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进行任务再明确、措施再落实、速度再加快。争取年内20个老旧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全面完成,对157公里的雨污管道进行全面检测,漏接、错接部分全部修复,10月底前完成南门街(环城南路至中盛路段)的雨污分流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5月上旬进场施工,年底完成投入试运行。
强化指导,全面提升。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年内全面完成工业企业、六小行业、建筑施工等入网排水户的排水许可证审查核发工作,全力做到“应领尽领”。同时,全力做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维,指导乡镇做好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新建工程的建设、工业园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等相关工作,确保治污项目城乡同步推进。
加强督查,确保长效。继续整合相关力量,严格落实日常督查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对治污长效机制落实的督查。同时,将“抓整改、抓落实”作为当前开展的“比学赶超争创一流”主题活动的主要工作内容,把督查的触角延伸到职权区域的每个角落,确保长效管理无死角,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
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推动污水零直排守护美丽生态
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是今年我县“五水共治”的重点工作,今年的目标是完成百花山工业园区、牛背金工业园区、胡宅垄工业园区、五金机械一期工业园区、五金机械二期工业园区、茆角王山头工业园区、金岩山工业园区等7个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做好牵头协调,全面推进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该局将该项工作列入2019年度重点工作,并会同县建设局、开发区、桐琴镇、泉溪镇等单位,对照创建标准,倒排时间,明确时间节点,细化任务措施。在创建过程中,将积极对接开发区、桐琴镇、泉溪镇,加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对乡镇街道入河排污口整治指导工作,助力乡镇街道顺利开展整治工作。
加强源头控制,全面实现雨污分流。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高污染高耗能涉水建设顶目环保审批。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升企业生产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加强企业雨污分流工作,强化对企业雨污分流的指导服务。加强执法,严厉打击企业污水偷排违法行为。。
加强监测,推动创建工作。定期对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监测,并开展水质分析,通过分析,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及时分析水质指标,为乡镇街道按期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企业监督性监测,倒逼涉水企业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提高纳管或外排废水达标率。
抓好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利用信息、简报、微信等载体手段,及时宣传展示创建工作进展和成效,增强企业主配合创建工作的自觉性。
履坦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支撑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的核心载体和主要突破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履坦镇将着眼标本兼治、镇村共治、全民齐治,确保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
坚持谋划在前,做好“排查”文章。从去年9月份开始,履坦镇开展了两轮地毯式全方位的排查。第一轮由村干部、工作人员联同驻村干部逐户进行排查。第二轮委托专业队伍采用无人机、管道机器人等专业设备,对11个普查区块实行精细化摸排。截至目前,已完成入户调查995户,雨污水管网物探42公里,雨污管道机器人检测约15.8公里,发现管道破损约200米,农户雨污错接漏接219户,管道暗接5处,泵站整改1座、问题排水口2个。
坚持集思广益,做好“规划”文章。积极邀请治水专家、专业设计规划人员、业务骨干等组成评审组,开展问题预判、方案预评,出台《履坦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生活小区、企事业单位、“六小”行业等主体的创建标准、任务和实施步骤。对不同区域对象实行分类整治。古建筑连片区域以不破坏原有风貌为前提,实行“修旧如旧”,整体提档区块环境品质;居民集聚区实行一户一档,进行彻底改造;“六小”行业按照“能分则分、难分必截”的原则,倒逼经营户规范经营,实现镇区内所有“六小”行业污水零直排。
坚持综合施策,做好“建设”文章。计划在5月下旬完成首批工程招投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四个一”,即“一张图、一帮人、一个例会、一项责任”。一张图:制订作战指挥图,划分网格,明确任务清单、人员分工;一帮人:成立镇村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工程建设和政策处理;一个例会:建立完善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处理问题,总结提炼亮点;一项责任:将“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和红旗支部创建内容,对未完成任务或进度迟缓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卫健局:切实抓好医疗机构污水排放管理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事关我县全力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亮出“温泉养生名城”金名片大局,县卫生健康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坚决做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相关工作。
由“提”认识到“敢”担当。通过个别谈话、集中会议部署、签署责任状等方式强调“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卫健系统全体上下的时代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扬卫健人“特别能担当,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质,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由“重”整改到“抓”长效。自2018年年底全面开展管网入户排查以来,共厘清27家下属单位的管网底账,落实10家医疗机构、29家口腔诊所的销号整改,整改完成率达100%。之后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考核机制,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下属单位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权重;对医院、口腔诊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行“不建不批”,从源头上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同步投用。
由“强”指导到“严”执法。配足配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技术力量,组建技术服务组,积极协调各部门、卫生院所在乡镇街道,制订实施、整改方案,落实资金200余万元,全力做好“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监管力度,将“医疗污水先消毒后按规定排放”工作纳入重点监管事项,督促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实行从重从严处罚,巩固前期建设成果。
开发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开发区提前统筹谋划、提早部署动员,四项举措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抓推进。开发区成立了“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项行动小组,实现各办局中心与各区片联动推进创建工作。此外,每周组织召开例会,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实现目标具体化、行动精细化。工作逐项分解到各办局中心、落实到具体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责任传导链条的闭环效应。
加强督查考核抓推进。将专项行动纳入年度月度考核,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考核,加强对“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的全程跟踪督查,及时公开通报行动进展,营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借助中介机构力量抓推进。以牛背金、深塘工业区为试点对该区块企业开展全面排摸,制定整改方案,完善一企一策。下一步,将在总结牛背金工业区工作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铺开其他未完成区块试点工作。
明确目标建立长效机制抓推进。按照县“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部署,开发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开发区污水“应分尽分、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全域覆盖污水处理、全域实现雨污分流、全域消除污水直排,推动全域各类水体水质全面稳定提升。
去年,开发区已初步完成了黄龙-古马山工业区、岗头工业区、东南工业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今年将扩大范围,开展胡宅垄工业区、百花山、牛背金、深塘工业区的创建工作,当前正在进行排摸。接下来,开发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实现“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标准化、项目化、品牌化,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