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云
那天,我为了找一张票据,凭记忆在抽屉、公文包里翻了个遍,要找的东西没有找到,却翻出了年深月久的物件:一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的武义县土地管业证和两张一九五三年武义县白姆乡选举委员会选民证。看着这几张发黄而残缺的“纸”,尘封的记忆像一道闸门瞬间被打开,思绪一下回到了那个物资匮乏,购买什么都需要票证的年代。
童年,对于现在青少年来说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娱乐、玩耍、嬉戏、打闹,俨然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是一个世界上最纯洁而珍贵的梦。哪怕经历再多的四季轮回,也许从来不需要谈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然而,在我的印象中,贫穷不存在好与不好,因为贫穷实在是太普遍,好像家家都一样,就连思维都差不多,更让人惊奇的是对于贫穷既没有歧视也没有罪过;一切都好像自然存在,甚至于对自己出身寒门浑然感觉不到可悲,这是一种怎样的淡漠啊。
记忆中,使用各种票证,或许是相当长一段岁月里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大特色。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买肉,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很重要的“双抢”季节,全家都到生产队上工去了,母亲上工前递给我一个竹篮子,一张肉票和伍角纸币,让我去村里唯一的肉店买一斤稍肥的肉(肥肉可以熬点油)。当我走到肉店时,只见买肉的队伍已排到街上,只见一个县食品公司的职员,光着膀子,穿着油光发亮的吊带围裙,挥着卖肉专用刀,随着“嚓嚓”的声音,一头整猪顷刻间骨肉分离。随着一声声“要肥肉”的叫喊声,队伍渐渐前移,终于轮到我了:“叔叔,我买一斤肥点的肉”。我的话音还没落下,一块带骨头的瘦肉已“丢”在我的小篮子里,没有半点的商量,我只好默默地提篮走开。那时心里顿时冒出了长大后该从事的职业——杀猪,卖肉,想吃啥肉自己割,岂不美哉!中午母亲回家看到骨头肉并没有责骂我,也许她知道,在那个年代童叟无欺是做不到的,何况人人都要肥肉,那瘦肉怎么卖呢?现在每当我去看98岁的老娘时,我都会感激她老人家的宽容。
回忆那些需要用粮票、布票、烟票、火柴票等购买物品的年代,足以说明那时的物资和商品是多么的匮乏和紧缺,从有记忆开始,使用票证一直伴我度过少年、青年,直至走上工作岗位,几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商品才日渐丰富,才逐渐取消票证,人们才避免了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尴尬。
回忆那些贫穷苦涩的日子,我们虽然压抑了许多基本需求,但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国家和社会70年的发展历程,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建立新中国的那天起,没有被一穷二白的困难所吓倒,团结率领全国人民开展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我们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后,中国的发展可谓一路跑起,一路飞奔,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令世界瞩目!试想,还有什么比这些累累硕果更有说服力呢?70年的努力,70年所凝聚的思想、力量、抱负、担当铸就了今天的中国。温故而知新,虽然那段苦涩的日子已渐行渐远,但是那一段尘封的记忆不该被抹去,因为,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仰望星空,是为了展开那段尘封的记忆;透视灵魂,是为了领悟风雨与苦乐的真谛;回味过去,是为了记住来时之路的苦涩与艰辛;展望未来,是为了把今天的真实融入明天的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