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梦菡
从天台县城出发,驱车10分钟左右,便来到了天台人称之为“未来产业集聚航母”的苍山产业集聚区。在现场,挖机隆隆,山头被铲下,山凹被填平。站在高处俯视项目工地,削峰填谷,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令人震撼。“这是天台的未来,是我们聚力打造的工业大平台。”随行的苍山产业集聚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天台县,与武义县一样遇到了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土地。想要引进大好高企业,土地保障是关键。既然平地不多,如何才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展土地空间,解决这个工业发展的“硬问题”?“苍山产业集聚区是国土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的试点,是天台县委、县政府‘小县大城’、‘产业东进’的决策,也是实现其东部统筹区产城融合的重大举措。”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苍山产业集聚区项目从2013年6月开始全面启动,集聚区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位于坦头镇南面、三合镇西侧,范围北起上三高速公路,南至苍南溪,东至上三高速洋头出口,西至苍山倒溪,交通十分便捷。整个苍山产业集聚区开发预计用15年时间,这个高标准建设的产业园区,目标是建成省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产业示范区,建成后将成为天台县发展新的‘动力源’。”
综合开发10平方公里的“低丘缓坡”,对于天台县来说,将一举打破土地空间发展瓶颈,赢得后发优势。然而10平方公里化荒山为聚宝盆,需要的不仅是想象力,更需要坚定向前的执行力。大凡项目越大,困难矛盾就越多。“集聚区开工以来,在征地、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已无法统计。”据了解,集聚区一期启动区块涉及坦头镇5个行政村约1700亩、三合镇3个行政村约500亩土地的征用。为取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当地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发动干部一村一户走访,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说服群众,消除群众误解。“平时我们工作过程中,跟老百姓接触,把我们工作人员放到一个村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老百姓就更能接受我们。”坦头镇一位干部表示,“在打好温情牌的同时,我们也对一些恶意阻挠工程进度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保证项目无障碍施工。”
如今,随着集聚区一期的雏形初显,集聚区二期、三期工程正迅速推进。这个天台县未来工业发展的“龙头”,已经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大好高”企业的意向合作。其推出的二期项目,作为涵盖大健康、大车配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的PPP投融资项目,方案通过当天,就有5家国内财团慕名前来等待洽谈对接。“苍山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为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为浙江省低丘缓坡建设示范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产业园,特色鲜明、高品质的现代产业新城,最终打造一艘能够拉动我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集聚航母。”
记者手记:总投资73亿,计划15年时间,开发10平方公里“低丘缓坡”,苍山产业集聚区着实是天台县打造工业大平台的“大手笔”。十年磨一剑,出鞘之日必将技惊四座。记者在采访中可以感受到,天台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有一种“聚合”的理念,比如他们将零散的工业产业做成集中化、规模化的现代工业园区。当然,从武义县和天台县对比的角度来讲,由于永康的产业辐射,以及武义人“白天搞三讲,晚上跑永康”等的开拓进取,当前武义工业经济体量比天台县要大得多。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对于同样“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武义来说,如何去学习天台“化荒地为聚宝盆”的气魄和思路,进一步做好开发区聚合文章,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低散乱污整治”及“腾笼换鸟”,进一步将我们“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企业凝聚成“抱团发展、共谋市场”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可以从苍山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中得到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