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新专题 >> 2019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壮丽70年 辉煌70事

通衢大道畅四方

——70年武义新交通篇
2019年06月14日 09:28:06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武义大庙岭公路

  交通环境美容师

  建设沈家特大桥

  施工现场

  武义汽车站客车队

  宣平站旧照

  金温铁路武义段通车

  武义公路桥

  金温高铁动车武义段

  公路桥夜景

  □ 记者 鲍奕帆

  新中国成立前,武义道路交通闭塞,通车公路仅有金武公路一条,其余县域公路以人力车道为主,道路运输十分落后。建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城乡交流及旅游交往需求变大,发展道路客、货运输刻不容缓。经过70年的努力,武义交通人不断赶超跨越,持续改善道路运输环境,提升服务水平。70年间,我县公路建设从一张白纸到一环三纵四横公路网布局,铁路建设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密度、畅通度不断提升,交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主干道:从手车道到公路康庄大道通万家

  解放初期,我县最重要的两条公路就是金(华)武(义)永(康)公路和宣武公路,对外金武永公路连接金华永康,对内宣武公路连接宣平及各个乡镇。

  谈起解放后的金武永公路和宣武公路,家住王宅镇石井里自然村的方爱梅老人记忆犹新。如今年逾80的她,在1957年于杭州就读幼儿师范学校,她上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是当时道路情况的写照。当时的路已经不是很坑洼,是3、4米宽的手车道,走在路上父亲担着行李,一头是书一头是行李和干粮。最近的车站是位于王宅镇的王宅车站,大约是15公里的路程,中间还要趟过一条小河,全靠步行,万一运气不好遇上了大水涨潮,就得绕半小时的远路从桥过河。在王宅站坐上烧白木碳的客车,晃晃悠悠的到了武义便已经是傍晚了,歇上一夜后从武义车站坐上到金华的客车,再从金华挤上站票的绿皮火车,再花一天才能到达杭州。“现在去杭州太方便啦,参加同学会,一天都能来回。”方爱梅老人感慨道。到了1959年方爱梅老人回宣平任教,第一次坐上了武义至宣平的白木碳客车,“当时一天只有两趟,所以总是早早的去车站等车,常常等的都站累了。由于烧的是木炭,翻越樊岭的盘山路时,经常要下来步行,下雪天还要推车哩。”说起当年的“趣事”方爱梅老人如数家珍。

  金武永公路和宣武公路有着坎坷的建设历程,最早于民国21年(1932年)金武永公司就与浙江省公路管理局签订筑路合约,于是一条由砂石铺就而成,全长50公里的“生命线”结束了武义没有公路的历史。而连通当时宣平武义两地的对内主干道,便是宣武公路(手车道)。手车道,系能手拉双轮车行驶的道路,路基宽度从2.5米至4米不等,是我县公路建设的基础。宣武公路始建于民国27年(1938年),当时由于日军的侵略,省政府临时驻地打算从永康方岩迁至武义俞源,于是开始兴建武义至宣平公路(手车道)和俞源支线,在接近完工之时,因日军入侵金华、丽水而停工。日军入侵武义后破坏了金武永公路,并为阻止日军的侵略,民国政府也下令破坏宣武公路和俞源支线,县域主干道交通一度瘫痪。一直到日军撤退后,才对金武永公路和宣武公路进行修复,维持通车。

  1949年,武义、宣平解放,建立武义县实业科,兼管交通,动员群众整修公路,恢复交通。随后,武义至永康、上茭道至松阳等省道公路逐步建成,我县的交通事业才终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想要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理念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1986年后,我县走过了从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的历程。1990年,省交通厅实施了干线公路“四自工程”(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款)方针,对高等级公路实行“六统五包”(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经营、统一协调;包工期、包造价、包征迁、包质量、包管理)的办法,我县及时抓住了这次机遇,5年内新建公路18条,打开了通往丽水、遂昌、金华、永康等地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更是连接起了金华、丽水、永康三市的广大地区,对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县交通也由一张白纸向着四通八达不断发展提升。

  如今,交通路网发展也从单调到丰富,从零星单调到花团锦簇,截至2018年,全县公路共有401条,其中高速公路1条25.93公里,国道2条79.37公里,省道2条28.837公里,专用公路3条8.499公里,县道36条470.125公里,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公路:从机耕路到村村通农民走上致富路

  1988年的2月11日,那是一个不一般的日子,当时登云乡政府所在地的大河源村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典,让全县人民的目光都汇聚于此。那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们纷纷走出了家门奔走相告,走上那条刚修成的桃溪至登云公路。公路尽头有一座竹木搭制的拱门上面书写着彩色的大字“人民交通人民办,人民交通为人民”,那是当时交通建设最响亮的口号,通过发动群众的力量建设公路。大家都兴奋的看着过往的客车、货车,那都是不曾见、不曾想的新鲜事,据说远处吃草的耕牛都被汽车吓跑了。

  桃溪至登云公路连接的是当时登云乡政府所在地的大河源村,公路全线竣工通车,标志着武义县全面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并且全县乡镇都与干线公路连接,农村交通公路网初步形成。

  地处南部山区的新宅镇陈弄村,位于海拔1041米的“龙头眼睛”半山腰,全村平均海拔650米,是一个不受外界污染,自然气候十分适宜反季节蔬菜生长的的村庄。成片的香榧林,生机盎然的高山蔬菜是陈弄村的发财致富经,全村有上百家农户种植了高山蔬菜,高山蔬菜年产值达上百万元。然而谁能想到1997年的陈弄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200元,是全县贫困村之一。在1995年前陈弄村一直未通公路,不论运输肥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只能靠农户肩挑背驮到5公里之外的大莱村,高山蔬菜、茶叶等优质产品难以发展。

  “想要富,先修路”。陈弄村于1994年动工修建王宅大岭脚村至陈弄村公路,并于1996年12月完成了通村公路的修建。“为了将这条路修建好,村民们还自己捐钱。那个时候没有机械,都是家家户户各自承包部分道路的修建工作。我永远也忘不了公路通车时的场景。”如今年逾70的公路人、县公路管理段高级工程师的袁关松说道。虽然当天下着雨,但是阻挡不了陈弄村村民的热情,村民们在村口列着队、敲着锣、打着鼓,还有排成长长一排的小课桌,上摆放着满满的番薯、红鸡蛋等土特产,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最灿烂的笑容。通村公路的建成带来了便利的交通,更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村民辛勤耕作,陈弄村很快就走上了致富路。

  陈弄村只是当时“村村通”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农村公路的建设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逐年改造、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当时农村公路多为简易公路、砂石路,路窄且险,全县干部群众都意识到了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公路通,百业兴”,政府出资群众参与的建设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一家办到全社会办,从石子路到水泥路,从山间小路到阳光大道,从夯实基础到品质提升,交通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路域环境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村子,走向外面的广阔天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2017年我县通过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机制,创新客车运营机制,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工程。从1953年我县有了第一辆以木炭为动力解放牌大货车,直到1970年我县才开始建立汽车站,仅有客车5辆,年载客量38.7万人,而今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辆辆“村村通”客车承载着群众“家门口坐客车”的美梦,金温高铁更是让旅客的出行无比便捷。近600个港湾式农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也让候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改变了出行群众“冬蹲墙根风中站,夏蹲树根雨中淋”的候车景象。

  农村公路同样是老一辈公路人的辛苦见证。“修路的过程很是辛苦,一切都是简陋的。全县仅有3、4个初级技术员,修路筑路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农村公路全靠村民和公路人一锄头一扁担的做出来。”如今年逾70的公路人、县公路管理段高级工程师袁关松说道。当时的公路人和村民们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全凭双腿上山下乡,丈量的工具仅仅是一根由毛竹制成的红白标杆,一个罗盘,一卷铺盖,一担干粮,一出门往往就是十天半个月。“工具的简陋难免会产生误差,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处隧道的挖掘,即将挖通时才发现,隧道两边有近十米的落差。现在设备先进,更有上千人的交通系统,专业技术力量足,再也不会有这样的误差了。”袁关松笑着说道。

  说起通村公路,不能不提起当时曳坑赫赫有名的“石姑娘队”。为了修筑公路,1978年曳坑大队的舒春花、陈春莲、李园女等10多位妇女姑娘自愿组建了一支凿岩、打孔、放炮的突击队,这支妇女突击队叫“石姑娘队”。“石姑娘队”的妇女姑娘们起早摸黑、顶风冒雨,不论夏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冬,一年四季战斗在修路工地上。叮叮当当的打石声、轰隆隆的放炮声,带着她们坚强的意志回荡山谷、响彻云霄。三年时间,她们搬掉了数座山岭,变昔日的羊肠小道为如今的致富大道。

  如今,我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让“四好农村路”进一步释放红利,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目前,我县已有18个乡镇(街道)和温泉度假区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由乡镇分管领导任公路养护站站长,建、管、养、运营一条龙的运行模式。将风景融入公路,让公路传递文化。为实现“交通让武义更美丽,交通让生活更美好”的“两美”愿景,县交通部门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追求提档升级,配合路网优化,提高通行效率,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着力推进一路一品,一路一景,打造精品公路。紧扣城市发展的脉搏,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让山民走向幸福路、致富路,更是助力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

  铁路:从无到有品质提升新时代

  由最早的肩挑、背驮、轿抬、筏放、船运、人力车推拉,到简易机动车、拖拉机、汽车运输,再到今天的汽车、电动车、公交车、高铁,我县交通工具实现了质与量的飞速发展,见证着我县交通事业的巨大发展。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温铁路的通车,它凝结了武义人民的心血和奉献。

  金温铁路的建设经历了三起三落,民国27年(1938年),首次提出修建金(华)温(州)铁路。8-10月由铁道部武汉第四勘测设计院测设,12月3日动工修建金华至武义(经叶长埠)段铁路,但由于各方原因金温铁路暂停施工。民国31年(1942年),日军入侵武义,为掠夺萤石强行拆毁熟溪桥桥屋及两端民房,建设金华至石龙岗轻便铁路。经我县境内的下茭道、上茭道、杨家,白洋渡,过武义县城达石龙岗矿山,长23公里,最后在民国34年(1945年)4月日军溃退前,火车站及全线铁轨被拆除。

  1992年,香港商人南怀瑾个人出资出面筹资1.08亿美元(当时近6亿人民币),与浙江省政府共同兴建金温铁路(在建设完成之际,南怀瑾提出“还路于民”,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总算是动工建设起来。

  退休的金温铁路武义段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章广足老人为我们讲述了那艰苦创业的建设情况。

  在金温铁路的建设中,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人民铁路人民建,建好铁路为人民”的主人翁思想,为金温铁路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设过程中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人人为铁路做贡献”,全县50多家单位,上万个市民参与了捐款投资,筹集了153多万元用以建设武义火车站的建设。至今,在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纪念碑上,仍记录着当年全县人民的无私奉献功德。有了钱还缺力,全县人民更是发起了一场义务劳动的热潮。前有履一、履二、履三、泉头、叶长等七个沿线村1500多名村民自发地参与履坦火车站铁路建设的义务劳动,后有泉溪镇47个村的党员干部、学生、村民5000多人义务建设铁路路基,共青团员、“娘子军”、入伍新兵也都投入到金温铁路的建设中去。据统计,全县有2万多人参加了金温铁路工程建设义务劳动,为铁路建设出一把力,挖一方土,尽一份心。当时75岁高龄的朱仁田和71岁的老伴也带领10多名子孙奋战在工地一线,朱仁田说:“盼铁路我们不知盼了多少年,到了我垂暮之年还能赶上好时光,心里特别高兴。”

  1996年,金温铁路金缙段客车临时营运开通,那是历史性的一刻。站在徐徐驶往武义站的火车头上时,章广足向司机诚挚的请求道:“建铁路通火车是我县人民盼了几十年的愿望,请鸣笛八分钟,以示祝贺!”于是,在金温铁路动工兴建两周年之际,一声长达8分钟的鸣笛声,沿着新铺的钢轨,传达着振奋人心的喜讯。火车鸣笛驶来,那欢快的火车鸣笛声,划破天际,响遍武川大地,全武义都沸腾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涌向火车站,火车站里也免费派发着体验车票,武义群众终于能在家门口坐上火车了。

  1996年至今,我县铁路运输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开通客运,1998年初金温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15年底金温高铁全线开通,武义北站正式运营。这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还让市民的出行更为舒适,变“能”出行为“好”出行。其中金温高铁的开通实现了武义高铁“零”的突破,对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群众出行品质不断提升,我县进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时代。

  逐梦未来,我县将进一步强化对外交通联系,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县交通部门表示,将准确把握地方比较优势,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升互通互联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支撑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县将继续着眼于“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着力构筑“四横三纵二连”的公路网,加快构建城际便捷、干支相连、公交一体、城乡畅通、绿色智能的生态型现代化可持续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武义县域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从“适应”到“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跨越,打造武义旅游客运“一日交通圈”、节点运输“30~60交通圈”、对外交通“60~120交通圈”。此外,还将持续优化交通物流体系,主动接轨义新欧、义甬舟国际大通道,积极推进金武永城际轨道、武义二类通用机场建设,进一步提升都市区内部通达水平,助力武义融入浙中城市群,成为“长三角”后花园。

  (本版图片由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