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东良
1987年是我参加银行工作的第6个年头,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武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的老家。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时,有不少浙籍年轻官兵被胁迫入台。由于两岸长期处于敌对状态,邮路、航路、汇路被人为隔断。但两岸中国人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血浓于水,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剥夺两岸百姓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以及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坚冰终有融化时。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和大陆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政策的感召下,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开始发展起来,长达近四十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那年夏天,有一张来自台湾的汇款单(国际业务)摆在了行长的办公桌上。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仍无人来办理取款手续,这个难题让年轻的行长愁眉不展。
是否这位台属已不在人世?是否因人口迁徙这位台属已经离开山区居住地?大家从多种可能性上猜测。
在两岸春暖花开的重要节点,金融人该怎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台海方针政策?让台胞放心,让台属满意?金融人应该怎样担当起重大的历史使命?银行里的同志们在思考。
支行领导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会后便决定派“老农金”徐洪祥股长和我前往实地调查寻找这位台属。
按汇款中的收款人地址,台属应该居住在距县城几十公里的山村。接受任务后,老徐和我背着背包(自带部分干粮),一头扎进了人口稀少、交通恶劣的大山里。
一个村挨一个村地到户走访,尤其是重点向当地的老人问询这位台属的下落。崎岖的山路上,闷热无比,汗水浸透了我们的衣裤。饿了,就到山民家中讨碗茶水就着干粮;累了,就在山崖下凉荫处小憩会儿。
第一天毫无收获,我俩只好返回区所在地住下。第二天重新进山,仍一无所获,眼看太阳就要下山,老徐和我已有些失望。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里,我们终于找到了要找的这位台属,并通过村里的干部核实了情况。当满头白发的老人接过汇款单时,竟激动得眼泪扑扑掉了下来,他连声说:“共产党真好,银行真好,谢谢两位同志!”
回单位后,我立即以这件亲历的事情为新闻素材,写下了一篇题目为《我为台胞架“金桥”》的小通讯,先后投稿《中国城乡金融报》、《金融时报》、《人民日报》,结果这篇稿子在半个月内分别被这三家北京的报纸采用。最让我想不到的是,作为一名农行基层员工写的报道,竟会被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刊发(198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五版)。
从大学(专科)毕业后迈入银行的大门,我在这个让我一辈子深感自豪和温暖的大家庭里整整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此期间,我还被借调到浙江省农行办公室,参与了农行恢复建制十周年的宣传报道工作(农行经历过二次撤销、二次恢复)。十多次被评为省、市农行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1988年又荣幸地被授予全国农村金融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服务城乡撸袖干,满怀深情架金桥。我在本文中回忆的这个为台胞、台属服务的故事,只是无数默默无闻的金融人在神圣岗位上完成过的一次光荣任务。
金融人的脉搏与共和国齐跳动。一代接一代的金融人一定会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为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更加出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