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温泉名城 >> 养生武义

范村有范,礼规义矩枕善而居

2019年07月19日 09:11:42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范村

范村花厅内墙额匾

下大厅门额

范村花厅

修缮中的范氏宗祠

  记者  鄢子和  通讯员 冰山 建成

  范村是金华府水路上溯进入武义江的第一个水码头村庄,依傍梅山脚下,地势为全县最低,整个村落沿武义江东西铺展,海拔在57米至75米之间。范村是北宋名相、文学家范仲淹堂兄范钧长子范纯诚后裔繁衍发祥地,纯诚9岁丧父即由叔父范仲俺抚养教育,从侄纯诚后以婺州保宁军节度使卒于官,次子正辞庐墓金华,迨元中叶(1318年左右),行德十者范槐从金华石壁栗塘迁居武义,范槐遂成为范氏武义始祖。范氏卜居范村近700年历史,经历大发展也遭遇大劫难。有幸近年被住建部等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又被省农办公布为第六批(2018年度)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去年编制通过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评审。今年4月启动“以保护为前提,以利用为抓手,以村庄振兴为最终目标”的保护修复工程。范氏宗祠、游客接待中心、文保单位及登录点修复、村庄入口景观、金华大路古道修复等按4A级景区标准有序推进,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历史环境要素的盛世范村即将成为现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成为范村文化历史标识。

  传说武义江边范村菩萨樟树王就是先祖范槐栽下,范氏从零星卜居到成片繁衍发展,在水网充沛沃土茁壮的码头宝地很快建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武义范氏望族村庄。这从嘉庆五年(1800)一场罕见洪水冲走整个村庄,只剩下溪边老樟树和范氏宗祠角一堵老墙,灾后又很快重建复兴就可以得到有力证明,人类繁衍生命的文明信仰、流淌范氏基因中的文化自信和夯实乡村精神家园的真善美追求,是任何天灾人祸冲不走的。范村遭遇万劫不复水患,基座往梅山脚下迁移抬升,不到30年时间又建成家族兴旺秩序井然有人文厚度和生命激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坐标村庄,像江岛渚洲“青鱼背”般张帆出航。中国传统村落范村有范村、芦家、百家地3个居民点,去年村庄调整又整合了对岸徐主村,文化生态底蕴更加厚重。就范村有县级文保单位范氏宗祠、范村花厅和慈尊寺、下大厅、十八间头、后厅、底厅、范峻明屋、文昌阁、重兴路38—2号民居等文物登录点不可移动历史建筑,它们都是嘉庆五年后重建和兴建古建筑文化遗产。占地900平方米下大厅门面水磨石镶嵌,颇有乡贤乡绅庭院门内家财万贯、门外良田万顷的农耕文明遗风,大门门额“礼规义矩”四个石刻清秀文字笔力千钧意味无穷,无论家族、村庄、国家,遵守礼义规矩是多么重要,这是奠定乡风文明享受和睦天伦的基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范村花厅是个隆重典雅古建筑群,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山地建筑的人文特征、风水意向和美学追求,用材大都以砖、木、青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可谓完美典范。走进范村花厅大门,站在大气回环庭院回望大门内墙门额石刻“枕善而居”四字,一股人性暖流和文化芬芳袭胸,感觉花厅主人立马为自己和人类打造了一只诺亚方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民回归自家庭院,走进大厅一目了然的石板天井和厅堂祖位都是一面镜子,而回首扣上大门仰望门额“枕善而居”四字是多少重要,身心疲惫如迷途羔羊,仿佛醍醐灌顶找到了人生坐标和生命意义,仰望天空怀抱星辰坦然酣眠。何为善?嘉庆五年灭顶洪水给范村人留下了珍贵伟岸教科书,祖宗积淀自己劳作仿佛一切成果都被大水冲走了,而溪边那棵沧桑五百年古樟树在激流中坚守自己,躯干挺拔伸出枝桠无私奉献供村人攀爬活命,村树樟树王就是观音菩萨化身。

  坐北朝南范氏宗祠三进两院,祠前设有照壁,占地面积735平方米,形制规整,选材构造讲究,正厅用材粗大,建筑规模适中,是武义县代表性宗祠。宗祠大门外有旗杆石和拴马石,硬山两坡顶,五花山墙,屋面均铺望砖,大门和古典照壁之间平整空旷。照壁下面就是规划修复青石板鹅卵石铺砌5里路长“金华大路”,该古道沿武义江延展直达金武交界焦岩村,是金武古道标志性路段。范村范氏宗祠知名,除形制造型精美独特,还与祠内墙体镶嵌3块石碑有关。进门内墙东侧嵌碑是道光年间武义拔贡、青田县教谕王惟孙撰写《梅山范氏重建祖庙记》,记载范氏入迁范村渊源,以及嘉庆五年大水后历时十年重建宗祠过程。大门内墙西侧嵌有两块武义知县钱正堂审理范村和邻村叶姓纠纷的判决书(示)和命令(谕),把清朝末年发生的邻村异姓纠纷官司刻写石碑嵌入祠堂可谓惊世骇俗世间少有。范村北靠梅山,东北面从西到东有下角坑、上角坑、龙门坑、麦磨垄钩坑等地段,下埠口叶益善等人1891年、1906年两次纠众闯入范村龙门坑、上角等地砍伐柴木,除叶氏性情蛮横外,还有历史原因。按叶氏宗谱记载,下埠口叶姓从金华迁移进村第一站是龙门坑(现范村百家地一带),后来迁居下埠口又迁叶长埠,嘉庆五年大水后迁回金华雅畈繁衍发祥,后又迁回下埠口定居。时代变迁发展,下埠口叶姓总认为龙门坑附近大公山及上角有他们祖宗山,到祖宗山砍伐柴木好像天经地义,于是才有长达16年的两场同一事由官司,最后县衙判定下埠口叶氏追出千二百余担树价洋60元。这则历史纠纷从反面说明礼规义矩枕善而居的重要性,任何人要顺应历史变迁时代变化,翻历史账本往往多些事情,要承认现实,立足当下,与人为善,两方牵头人都是贡生监生,读书人应该是乡村文明的主心骨领航人,野蛮人推行丛林法则占山为王是践踏乡风生态的恶源。

  百家地龙门坑口慈尊寺(又名山坑寺),宋代建成,现存部分明代建筑,至今香火旺盛。寺内古井旁有口石凿水槽,两条阳刻雕鲤鱼,清水入槽立刻变红,是为一绝。原坐落慈尊寺麦磨垄钩坑口的文昌阁,初建乾隆二十年(1755),建成道光十七年(1837),为建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合院和小三合院组成文昌阁,枕善而居有人文追求的范氏一脉人历时80多年终告完成,这是文明和野蛮的较量,是智慧和愚昧的斗争,是情怀境界与物欲铜臭的亮剑。道光武义进士、时任江西浮梁知县顾倬槱,于道光十七年为范村文昌阁落成撰写碑文:“……北九庄范氏为吾邑望族,山水清华,文物秀茂。乾隆二十年间,今盐知厅载鳌先生之太翁体仁公,邀集同志戚族八人敛赀为文昌会,并经民生息,凡生子成名皆有相助,每岁春秋赛神,散祭祀箕子母。乾隆四十年后,置买田产颇多,兼有余金,众议建造文昌阁。……体仁公辞世,众议散是会,公之长君会涧先生年方弱冠,多方劝聚,不忍拂众心,分析田产,留数亩归公,重新整理。……嘉庆二年冬建阁一所,台门二间。事未半,而资已磬,遂中止。次年会澜先生以堂侄家骏善治生,将是会田租、钱物付之经理。……计是会自乾隆已来垂八十余年几,分而复合几,断而仍续。自今以往,文教昌明,科甲鼎盛,迪前光而炽后,嗣戴匡之神其右矣,是为记。”范氏体仁公等几代人为建成文教昌明、科甲鼎盛文昌阁历尽千辛万苦,他们自家民居建造勤俭节约,抠挖余钱余粮无私投入公益事业,为范氏及整个村庄铸就枕善而居人文火炬,这也是菩萨樟树王精神的体现。

  范村就读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范乃藩,是童庐村武义民国首富童维梓校友,也是武义萤石开采第一人,曾任范村初小校长,1930年为武义北路红军筹集军费跌入水塘淹死。抗日战争期间,因为已故范乃藩和百家地人文风水原因,省里把一家缫丝厂迁办范村百家地,1941年3月建成,有“中华民国卅年二月十五日浙江省立武义缫丝厂奠基”碑石存念,厂建成第二年被日军投弹炸毁。有关慈尊寺和文昌阁历史诗文众多,姑苏人衢州知府沈杰的《过慈尊寺二首》和王惟孙的《慈尊古松歌》可谓代表。

  嘉庆五年那场大水中留下一则师生情谊佳话非常感人,也为范村“枕善而居”文化增光添彩。1800年实授浙江巡抚阮元,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清朝一代文宗,范村有个举人范肇沂是他得意门生。阮元听到武义范村发生特大洪灾,他立即策马飞向范村看望弟子,结果人马困在几里相隔的焦岩进不了范村,因为金华大路已被大水冲垮,视野只有汪洋洪流,阮元心急无奈就在悬岩石壁题诗《策马焦岩外》以示牵挂师生情谊:“地僻人烟稀,溪深水色寒。小舟穿乱石,匹马向名峦。径曲羊肠险,桥倾雁齿残。平平遵义者,应识改途难。”阮元不仅才情俊逸,在杭州还疏竣西湖留下“阮公墩”景点。

  范村走上乡村振兴道路,土壤人文基础丰厚,值得挖掘弘扬的文眼地理出色,特别是先人遗训“礼规义矩”“枕善而居”为后人指明方向。溪边樟树王和非遗板凳龙等文化底蕴好好梳理提升将如温泉喷薄而出,一条5里路长“金华大路”古色古香给人无限遐想,有此大路,现代举人范肇沂们完全可以在风雅古道接迎自己的巡抚恩师阮元了。

  对,700年樟树见证700年村庄,老樟树是武义江守门员、注流婺江交接棒,如竹篙撑起进入创世纪。

  大水中范村只留存一堵老墙

  巨浪冲撞500年老樟树摇摇晃晃

  村人一个个蚂蚁上树抱紧粗壮枝桠

  浪涛里一道佛光加持岌岌可危树身

  水中樟树长满菩萨的身躯臂膀

  故事里的树化身诺亚方舟

  ■ 编辑 鄢子和   排版  王珍如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邹宏杰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