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露天场所粗加工,后厨卫生脏乱差,灶台油烟泥垢厚……近日,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起的全县餐饮行业“红黑榜”刷爆了武义人的朋友圈。几经曝光的小餐饮行业“脏乱后厨”现象,让在外就餐的市民多了几分忧虑——“吃的饭菜是否干净?能否吃得放心?”
位于城区朝阳路上的“阳春面馆”是第一期黑榜上榜者,榜单发布第二天,面馆就进行了停业整顿。“被黑榜曝光的时候真的很着急,阅读量不断往上涨,铺天盖地的差评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怕老客就此对我们失去信任。”于是,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店主连夜对后厨进行了整改。现在,整个后厨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阳春面馆”也因整改及时上了“红榜”,客户群也得以逐渐“回流”。
这份两色榜单,在倒逼小餐饮提升上成效十分明显。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期“红黑榜”推出之后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消费者选择就餐的重要参考之一。在消费导向的影响下,不少店家开始自觉整改。
今年是我县创国卫复审和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攻坚之年,我县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红黑榜”、“你点名我检查”、“非接触性执法”等具体措施,在小餐饮整治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同时,针对小餐饮、小作坊基础薄弱、改造困难的问题,争取政策支持,制定《武义县小餐饮、小作坊提升改造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一大批餐饮场所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大幅改善,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阳光是最好的监督剂,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让商家行为透明化,强化“后台”监管,提高厨房的透明度,将监管关口前移。如果监管部门能足够重视,多实地走访,不定期去后厨突击检查,拿出举一反三的监管措施,有更多制度化和责任心,商家也不会“肆无忌惮”。当然,对于数目众多的小餐饮单位,监管人员也不可能24小时进行跟踪,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后惩戒力度,提升违法成本。相信,从“红黑榜”开始,我县餐饮业态能在监管高压态势下悄然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