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副刊 >> 特别报道

梨出武川 香飘四海

——70年桐琴蜜梨篇
2019年08月14日 10:03: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桐琴蜜节梨王争霸赛现场

  ▲农户对蜜梨进行过秤

  ▲梨农捧着丰收的蜜梨

  □记者 邱瑜

  7月30日,杭州会议室里,围坐着来自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一场农产品感官品质鉴评会正在这里紧张举行。现场汇报、品质鉴评、材料修改、特征提炼……经过一番品评,最终,桐琴蜜梨凭借着优良的品质,获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省级评审。

  60多年的时光里,桐琴蜜梨经历了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山旮旯里的鲜果到畅销海内外的佳品,从小范围试种到在全县大地铺开的发展过程。而今,桐琴蜜梨已经与茶叶、宣莲构成全县三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它成为一条让群众增收致富的经济线,也成为一张代表武义形象的闪耀“金名片”,推动着武义的经济发展。

  声名鹊起:从山间鲜果 到香港“果中之王”

  走在桐琴镇五金机械园区,目之所及皆是一幢幢排列整齐的厂房。但在老辈人的心中,还留存着对这片土地最初的记忆。曾经千亩果园的累累硕果和盎然绿意,在他们脑海中萦绕不去,桐琴果园老场长牟德林就是这其中的一位。1956年3月,武义永康交界的桐琴长路山,金华专员公署桐琴果园苗圃在这里筹备建立,从此丘陵荒山变成四季飘香的果园。次年年初,桐琴果园种下600亩梨树,其中引进菊水梨200亩。是年起,我县始有菊水梨。1960年,桐琴果园全场经营面积达到11088亩,成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果园。“那时国家提倡以粮为纲,水果种植很少。桐琴果园50年代主要有菊水、八云、今村秋等品种,60年代中期引种黄蜜、黄花、新水、青云等。当时,县里的百姓还吃不起梨,桐琴果园生产的蜜梨主要销往温州市场。”牟德林回忆说。

  1973,我县桐琴蜜梨发展史上不能忘却的一年。这一年,偶然的一个小机缘带来了发展的大机遇。据曾担任县外贸公司负责人的潘荣堂回忆,1973年4月,当时在县外贸公司工作的他受杭州土特产公司邀请,前往诸暨蕨菜出口基地参观,恰巧上海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业务员许定初也受邀在列。满心希望把更多武义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的潘荣堂,抓住机会,热情相邀许定初来武游玩。在武期间,他向许定初推介了桐琴果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他到桐琴果园参观,没想到果园里满山的菊水梨等品种让许定初很感兴趣,特别是香气袭人的八云让许定初一见倾心。“这个梨好香”,许定初高兴地捧着八云,当即决定把蜜梨带回上海出口试销。消息传开,全县上下一片欢腾。8月,桐琴果园生产试销的蜜梨运抵香港。“真定如拳大,灵关爽口清。甘香朱密冷,脆破玉霜鸣”,我县的蜜梨深受香港市民的欢迎,很快抢购一空。“那个时候,香港市民把我们的蜜梨称为‘果中之王’。”潘荣堂骄傲地说。

  香港市场的打开,为桐琴蜜梨带来了高光时刻。我县蜜梨以上市早、品质佳的优势抢占市场,此后10多年里年年出口。1974年,《武义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文件》中写道:“我县桐琴果园所产的蜜梨去年又超额百分之六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出口计划,为保‘西湖蜜梨’的名牌增加了货源。外商希望我们能增加出口,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1973-1990年,作为杭州蜜梨的主要产地,我县累计出口3143吨。其中,1985年,我县蜜梨出口近600吨。杭州蜜梨成为浙江省1986年前进入香港超级市场的唯一水果。

  规模扩张:桐琴蜜梨实现飞速发展

  伴随着出口的东风,我县蜜梨从桐琴果园起步,规模开始扩张,蜜梨发展实现新跨越。1974年,我县在泉溪、寺前等7个乡的11个村和国营桐琴果园共12个单位集中成片发展幼林梨树2000多亩。1979年,我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杭州蜜梨出口基地,王宅公社马府下、郭浦朱等12个单位成为县蜜梨出口基地。1983年,我县的“杭州蜜梨”送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参展,并定为全国三个出口梨基地之一。

  在潘荣堂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临近7月底,是县外贸公司最忙碌的时候。半个月里,整个公司员工全部出马,前往各个出口基地监督,一家一户巡查蜜梨质量。此时的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熟练地把一只只蜜梨过秤、包装、装箱,以每箱20斤为标准,特大的蜜梨只能装52个,甲级的蜜梨可装上70个,每一个蜜梨的品相都需严格把关。门外,是等候的大卡车,每天下午把装好的蜜梨集中运到金华冷库,然后通过列车销往香港。除了香港市场,内地销路也日渐红火,来自江西、金华罐头厂的订单源源不断。

  随着蜜梨种植产业在全县面上渐次铺展,这种增长,让蜜梨规模快速扩大,也给更多农户带来增收的希望。“今年是我县出口蜜梨最多的一年。其中,王宅镇马府下村出口160吨,收入82000元,种梨户每户平均收入3700元。桃溪滩乡后舍村村民李金涛蜜梨收入7000元。”1985年,县外贸局向县委县政府如此汇报。蜜梨的好收益,激发了农民的干劲和活力。和王宅镇马府下村的很多村民一样,王杰新在分田到户后,第一时间从生产队承包了土地,开始自主经营。“那时一担粮食是18元,卖梨的收入一年可以达到几千元。”王杰新说。在他印象中,当时仅马府下村,梨农就有30多户。

  当马府下村的梨农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时,数十里外的桐琴果园,改变已经悄悄进行。“菊水梨含糖量高,但是核大个头小,发病厉害。1989年,桐琴果园把200亩梨树全部砍光,引进了黄花、新世纪等新品种,1996年引进了省农科院自己培育的品种翠冠,一举改变了以菊水梨为主的面貌。此后全县的梨农以种植皮薄、肉细、多汁、味甜的翠冠为主。”牟德林介绍说,除了引进新品种,当时的桐琴果园还十分注重员工技术提升,经常开展各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果树修剪。桐琴果园还曾帮助宁波的梨农进行技术指导。

  多元融合:“梨+n”走出产业化品牌化之路

  1998年桐琴果园申请注册了“桐琴牌”商标,并于2000年制订桐琴蜜梨地方标准。在2003年桐琴牌翠冠、黄花梨获皇花杯浙江省十大名梨称号,5次获浙江省优质早熟梨评比金奖,获评2019浙江省十佳梨。虽然收获了众多荣誉,特别是近20年实现快速发展,但桐琴蜜梨并没有满足于种植业,而是“立足梨”并“延伸梨”。2010年,首届桐琴蜜梨节成功举办,为打响桐琴蜜梨品牌知名度,带来了新的机遇。

  回想起9年前参加首届桐琴蜜梨节时的场景,白洋街道朱村梨农许学武依然抑制不住激动,“当天蜜梨节举行了很多活动,全县梨农从各个地方赶来,现场特别热闹。我早上6点多就赶了过来,带着自己种的蜜梨参加梨王争霸比赛。看着工作人员把梨一个个放到秤上称,特别紧张。没想到最后我家蜜梨以926克重量拿下了第一名,还拍出了两万元的高价”。如今,桐琴蜜梨节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成为叫得响的节庆品牌。

  应运而生的还有蜜梨加工产业。这几日,在金华市熟溪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作间,浓稠的梨膏在七八口大锅里慢慢熬制,蜜梨沁人心脾的清香扩散开来,弥漫了整个空间。

  对于公司负责人李洪杰来说,这些熟悉的香味是他儿时最为温暖的记忆。“小时候,父亲承包了30多亩荒山种植梨树。每到蜜梨成熟的季节,父母会和其他梨农一样,把卖不完的蜜梨进行再加工,清洗、切块,在土灶上熬制梨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梨二代’,我一直在尝试着把传统老底子与时代需求结合,将传承多年的传统加工法与创新制作融合。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逐步消除土法熬制中梨膏产生的焦苦味,另一方面,在适应市场需求上不断探索”。李洪杰注册了婺道和熟溪桥两个商标,设计不同的包装,推出儿童和成人两款。这些手工熬制的梨膏在网店上一经推开大受追捧,一天销售量达600瓶,去年,线上线下共销售梨膏8000多瓶,销往上海等地。

  1957至2019,桐琴蜜梨从600亩发展到1.2万亩面积,2万吨年产量,5000万元年增加值。形成了一大批面向南方市场需求,注重品种更新换代,追求早熟优质,讲究精耕细作、栽培传统与生产特色的职业化梨农群体。60多年里,桐琴蜜梨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但在风风雨雨中,它始终步履铿锵,向前迈进。

  (照片由朱谢旻、朱时兴、县档案局提供)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