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副刊 >> 武阳川

矿工孩子忆往昔

2019年08月23日 09:23: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丁耀明

  当年在330国道旁的一个绿茵葱葱的山坳里,矗立着一座大型国有企业。工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的孩子也无忧无虑地在这块储藏着晶体剔透莹石的宝地上茁壮成长着。

  大食堂是我们矿工子女的天地,各种烹饪炸煮食物应有尽有。油炸排骨、油炸馒头、油炸肉丸是最爱,因为还可以当零食吃。我好吃油炸馒头,首先把里头白面食吃掉,再吃外面金黄色的香脆馒头皮,几乎每周都有这种“爽口”的享受,想起那松酥的带甜或带咸的味觉至今仍会垂涎欲滴。矿上做的棒冰,是煮了水再冷冻成的,无菌可口,一分钱一块,有的孩子一天吃八块,让人惊讶无比。在物资普遍匮乏的年代,我们还能不愁吃,那真是少有的幸福!

  父母的辛勤我们也有参与。“杨家坳”有好多闲置土地,我们与父母一道将它们开垦出来种菜,俗话说:“瓜菜半年粮。”地垄上一年四季栽培着各种蔬菜,有辣椒、豆角、茄子、丝瓜、冬瓜……“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好一幅田园丰盈图。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经常到公路边的山脚下,沿着小溪捉鱼虾、翻螃蟹,带回家给晚饭添加一盘美味佳肴。

  当时没有电视机,若能看上一场电影就是最好的享受。刚开始看的是露天电影,记忆深刻的是多次观看“三战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以及《大闹天宫》。之后,萤石矿在大门入口处建造了一座集开会、看电影、看戏于一体的大会堂,舞台大,翻板座椅坐着舒爽,使用率很高,是当时武义县域内最好的室内影剧场馆。电影的放映机也是当时最先进的,不用换片可以连着放,往往是拷贝从金华用车运过来,杨家放映了之后,再发至武义。《红灯记》等八个样板戏看了N遍;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放映时,大人们个个成泪人儿,全场哭声一片;《闪闪的红星》中机智勇敢的潘冬子已经成为当时孩子们崇拜的偶像。金华市婺剧团和武义县文工团都与萤石矿有长期合作,况且这里条件好,吃住行一条龙,所以他们时常来演出,那时只允许演现代戏,如婺剧《朝阳沟》、京剧《沙家浜》以及一些表演唱、小组唱、合唱、三句半、舞蹈、双簧、器乐合奏等。

  在矿校学习期间,我们经历过小学的“复式教学”,即一个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上课;经历过几个家住附近的同学,自发组织学习小组的认真又热闹的氛围;经历过背诵毛主席1970年发表的《520声明》的激情澎湃场面;经历过跟着音乐老师学弹奏月琴,学吹笛子,并参加了金华市学生器乐合奏比赛;经历过在学校操场边的防空洞内,师生共同培育蘑菇成功的高兴时刻。那时候没有各种课外补习班,完成作业放了学就是结伴亲近自然的游戏和玩耍。矿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只要家庭成分是雇农、贫农或中农,就可以报名直接到武义一中就读高中。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杨家矿区一边学习高中文化知识,一边到机电车间跟着工人师傅学手艺:学习钳工、汽车修理、电工、精工、铸造、冷作、热处理、模具等。半工半读的职业性教育应运而生,它如火如荼的办学规模和成就,是东风莹石矿教育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俱乐部也是我们的学堂。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学打乒乓球,第一次玩台球,第一次玩摄影。我们阅读报刊杂志,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如何交友,怎样学习,怎样拍照更美。记得我最喜欢看的是《解放军画报》,看到军人的雄赳赳气昂昂的英姿,内心总会燃起一股热情,精神为之振奋。《参考消息》是机密报纸,我也会经常关注该报刊登的国内外大事,这就是之后特别喜欢新闻埋下的种子吧。那时我有几十册小人书,这些讲述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连环画是童年生活时的一抹亮点。每当周末,将这些书搬出来放在长板凳上晾晒,大家一本本地摩挲欣赏,这成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资本。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睦,相互帮衬,真像一家人。东风莹石矿由武义的杨家矿区、溪里矿区和永康的花街矿区组合而成,工人住房以平房为主。夏天到了,大家在门前空地上纳凉,大人聊家长里短,小孩看小人书,不亦乐乎?有几户干脆拿出两条长凳,放上木板床,四只床脚树起竹竿挂起蚊帐,在露天过夜,一觉睡到大天亮,也真是惬意。冬天来了,工人们就有碳发了,在方型的木架当中,有一个铁锅,倒入碳,点上火,就可以取暖,而且这种碳特别耐烧,大家围坐着,其乐融融。还有的依据矿井口冬暖夏凉的特点面临井口过冬夏。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通讯工具就是电话,邮电所的话费又昂贵。矿上有个叫老K的大人管理着电话总机,任务就是为领导接通电话。而他们一家人助人为乐,每每有谁家的电话,会不辞辛苦走着路叫主人接电话,电话多了,大人小孩就分头通知,给了家家户户以很大的方便,大家对他们赞不绝口。

  我们经常到矿区,跟着父辈学开卷扬机,用电力滚动巨大的轱辘,使绕着的钢丝绳另一头绑定罐笼,让矿工站立其内,从垂直的矿井上下,特别要错开时间将矿石从井底拉上来。我们还偶然戴着矿工安全帽下井,推着翻斗车参加劳动。时常跟着妈妈们一起参加人工选矿,从原矿中将70度、80度、90度的精矿挑选出来,分门别类放进铁流槽里;70年代初,浮选厂建成投产,原矿经过机器破碎、球磨、选别,成为精矿萤石粉,大大提高了选矿效率。

  矿上有汽车队,最早的是解放牌汽车,后来是法兰西翻斗车,再后来就是配套的日本五十铃汽车,它动力足,性能好,车速快,以至周边的老百姓都称它为“强盗车”。春节前后,矿上总会安排接送车,车上放着几排有靠背的条凳,上面搭个篷。印象最深的是设在金华火车站旁的“三角线”,由矿车将萤石精矿运载到这里,然后通过火车运往各地,于是这里成了矿工们回家、回矿乘车的中转站,我在这里搭车也不下百次。

  以前一切美好的事物似乎都在远去,沉没在时间的黑洞里。而我们犹记得矿工吴文荣赴北京见到毛主席后全矿上下热烈庆祝的激动盛况,犹记得轰轰烈烈的挖防空洞景象,犹记得矿校组织学生宣传队在大食堂为正在吃饭的工人表演文艺节目的场景,犹记得初中时全年级师生到源口水库参加筑坝劳动的情景,犹记得每年清明节来到“死难矿工墓”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犹记得国道上解放军换防途经杨家时迎来送往的军民鱼水情场面,犹记得萤石矿医院一流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犹记得招待所待人接物的气派,犹记得灯光球场频频进行的激烈篮球赛,犹记得新村的幢幢楼房,犹记得萤石矿单独发放的菜票、饭票、棒冰票、开水票和洗澡票等等。

  岁月如歌,幸福似水,在心间静静流淌,温暖润泽。东风莹石矿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18个女工捡拾萤石发展走来,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她曾经强大,曾经辉煌,曾经自豪。作为矿工子女的我们享受过国家给予的优厚条件,享受过深情的父慈母爱,享受过同伴们的喜乐情怀。东风矿,杨家,山坳,我们的记忆是甜甜的,深深的,久久的……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