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坐立于白洋街道王村的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迎来了又一批前来瞻仰的客人。纪念馆墙上,一段段文字、一张张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难忘岁月。那些笑傲顽敌、视死如归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解说员的详尽解说下,真实地再现眼前。
从1919到1949,在武义(宣平)大地上,曾举行过响应五四爱国运动的反帝爱国大游行,开展过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的永武联合秋收暴动、宣平农民暴动与攻城劫狱,成立过中共浙武红军游击队、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宣平红军)、红军挺进师、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浙东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第六支队、第九大队、浙南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创建过宣(平)遂(昌)汤(溪)游击根据地。粟裕、徐英、潘漠华、李守初、邵李青、曾志达、吴谦、宣恩金、陶健、应飞……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血与火锻铸的史诗中,点亮了信仰的灯火,也照耀了未来的道路。
初途:于无声处听惊雷
1926年8月,武义籍学生、党员千家驹约同中共党员钱兆鹏、徐云从,回武义开展建党工作,先后介绍李守初、邵李青等6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同月,在武义县城头巷李守初的家中,一场秘密会晤在这里悄悄举行。不大的屋子里,一颗颗炙热的心在跳动,他们等待着吹响冲锋的号角,从无休止的压迫中,撕开一道口子。经过几番商议,他们选举李守初为书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武义县支部,隶属中共杭州地方执行委员会。1927年6月,随着中共浙江省委的建立,隐蔽在武义城乡的中共武义县支部成员,在县城壶山头亭召开会议,决定将中共武义县支部组建为中共武义县临时委员会。推荐王子如为临时县委书记,通讯处设在王子如开的泰山堂中药店。“这是金华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县委组织,也是当月全省建立的3个县委、临时县委之一。”据武义党史研究者吴钟文介绍说,同年10月,中共宣平县委成立。
1928年8月4日,夜幕笼罩着隔屋村,村街小巷空无一人。邵李青、倪云腾带着邵宅等5个村的40余名党团员悄然潜入,目标直指林家大院,一场清除地霸林新福的战斗开始了。事情的起因,源自金畈村一位叫陈水起的村民。这位贫苦的农民以4分的利息,向地主林新福借了100元大洋。第二年连本带利还清后,地主以找不到借契为由拒还,之后却拿着借契到官府告状逼债。农民走投无路,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大家连夜撞开了林家大门,林新福闻声爬上屋顶外逃,徐英等将惩办林的《布告》贴到县政府门内。“惩办林新福的行动,为武义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第一枪。到1928年8月,武义建立东南西北4个区委,下设45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达700多人。年底,宣平建立马口、华塘等5个区委36个支部,党员人数达550多人。”吴钟文说。
曙光:战斗在黎明之前
1928年10月10日,永武联合秋收暴动。之后,武义处在白色恐怖中,国民党军警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党员、农民协会骨干转入地下隐蔽活动。据吴钟文介绍,“当时,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武义党的组织仍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1929年冬,邵宅村邵炳荣、邵顺长等在王村一带山区与党员、农会骨干秘密联络,同时将情况告知避居义乌的邵李青”。1930年1月27日,邵李青召集邵李荣等8人在王村龙潭坑开会,决定成立武义红军。2月,红军队伍发展到200余人,定番号为“中国共产党浙江武义红军游击队”。鼎盛时期达到3000余人。在下坞垄(现属白洋街道)建立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总指挥部(后迁到大公山),徐金才任总指挥,邵李青任党代表兼副总指挥和总参谋长,下设五路指挥部。
据资料记载,1930年3月31日,由邵李清指挥总部50余名红军,主动出击,包围了正在家里开会成立保卫团的后陈村恶霸地主陈子贤家院,当场击毙陈子贤和持枪抵抗的两名团丁,缴获土枪9支,为民除害,军威大振。不久,国民党省政府派出两个连,汤恩伯也派出正规军一个连进驻武义,对红军进行围剿。指挥总部迁到大公山后,驻武省防军和县巡察队还联合金华保安队共400余人于4月16日,兵分三路围剿大公山。百余名红军利用险要关口,充分发挥土大炮“千斤棚”的威力,将其击退。同时,指挥总部及时派人冲出封锁线,与北路红军取得联系,北路红军采用“调虎离山”计,当夜派出70多名战士袭击武义县城西门,打得国民党军队措手不及,为大公山解了围。
1930年5月,宣平红军成立。当时,中共宣平县委联络站被破坏,县委领导人遭悬赏通缉,县委书记曾志达等10多人被迫避往上海。此时,浙武红军游击队西路红军邱金隆、邹高水在阳铺坪(现属俞源乡)成立了宣平北营红军,红军队伍由30多人很快发展到700多人。不久,宣平红军四个营,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
武义党史研究者吴观法曾这样讲述那段岁月,“这支红军队伍在1930年与省防军和宣平、武义、松阳的保安队、军警等进行了10余次战斗。6月26日,北营红军得到情报,在吴宅村旁设下埋伏,截住省保安队敌人的去路,迫使敌人狼狈逃窜,退回武义县城。9月9日,南营红军在张大山与前来偷袭的松阳保安队激战4小时,突围后进驻丽水三岩寺整休,六天后又遭丽水保安队偷袭,激战6小时,红军弹药殆尽,与敌展开肉搏,最后胜利突围与北营红军会合。10月7日拂晓,为拔除阻碍红军活动的敌人据点———进驻后树一带的保安队160人和他们在董处、水阁、下徐宅等10多个村庄组织的所谓‘保卫团’,武义、宣平两支红军队伍还与金华红军联合攻打了后树,打得保安队狼狈逃窜。红军进入敌人营地,烧毁敌军营房住所,共打死敌人10余人。此后,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血腥镇压,红军领导人邵李青、吴谦、邱金隆、王湘、潘成波、陈祖训、郑汝良、邹广春、邹高水、潘土法等先后被捕牺牲,全县遭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杀害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数百人。”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宣平、武义,使革命一度陷入低潮的宣武大地又燃起了熊熊烈火,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县80多个村庄。挺进师在粟裕师长的率领下,组织、宣传、武装群众,打击国民党反动武装和豪绅地主。在开展游击队伍的同时,创建了中共宣(平)遂(昌)汤(溪)工作委员会。
1942年,宣恩金率中共闽浙临边委迁驻宣平石柱源村,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反顽斗争。1946年,应飞组织建立了金华地区武工队。之后改建为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又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第6支队。1947年5月,张之清等人在丽(水)武(义)宣(平)边界成立了丽武宣武工队,之后改建为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二大队,又改编为浙南人民解放军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与国民党的“清剿”进行坚决的斗争。1949年5月9日,国民党军队203师在武义县城败退,武义宣告正式解放。同日,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1军31师91团1营,挺进宣平县城,与正在逃窜的国民党宣平县自卫队相遇,立即予以歼灭,宣平县也得到胜利解放。
家书:烽火中的红色浪漫
“亲爱的彩华,冠南、兴南吾儿,知悉我现在已经枪决了,一概家事仍旧照常料理,请你不必挂念我。我死为革命而牺牲,为民众谋益而死的。我此番在兰拿获,老峰头等谋害,他平时对我亦很要好的。彩华你可以在家守节,保全名誉,我死了也甘愿的,冠南、兴南特地托你望重一点,这个是我死后之希望。余外没有话了,下世同你再会好。
九月六号写吴谦绝笔”
这是我县共产党人吴谦临刑前写给妻子彩华的遗书。1927年入党,1930年宣平西营红军组建后,他任党代表,配合指挥郑汝良与国民党省保安队周旋于宣平、遂昌一带。1930年9月初,吴谦准备借到杭州参加省互济会之机,抵沪购买枪支。9月2日,他与战友鲍陶富一起,从大河源出发,翌日步行到金华,因在金华的同乡告密,当天在兰溪被捕,9月6日,在兰溪西门外慷慨就义。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吴谦牺牲后,同样为了购买枪支,中共武义县委书记、浙武红军游击队党代表邵李青在上海被捕。10月2日在兰溪台基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春凤我妻:这是我最后的一封信,我俩谨此诀别罢。我死以后,儿女们托汝抚养教训,汝日后的事情请你自己主张,因为我没有什么东(西)遗给你,况且儿女尚幼,汝年又不甚大,尚有适意人物,你不可拘束,任汝另配。一来衣食有靠,二来免得终身寂寞。我的尸体在兰溪,你若可能的时节可来取领,如有困难尽可不必。我这封信和下面的几首诗可留为纪念。千里关山二分别,满腔愁情难欲言。半世恩爱中途抛,回肠小断泪珠联。生生死死何稀罕,沧海也有变桑田。劝君暂把愁怀释,盟会有期在黄泉。朝生慕死不为夭,百年寿考有日了。但能不把时光错,早休一日少点愁。邵李青绝笔十月一日”。
人生自古伤别离。革命斗争时期,无数先烈纷纷告别亲人,投身革命。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武义、宣平两县红军总数达5000余人,占当时全国红军总数的5%,革命烽火遍及全县90%的乡村。牺牲的有460多位。其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就收录了潘漠华、徐英、曾志达、邵李青4位烈士。这些先烈以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为更多同胞争取幸福和自由。
幸福: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响起,半个世纪前弥漫着腥风血雨的那幕硝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地散去,但革命先驱为之奋斗的信念与理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1988年,我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这是对武义革命斗争历史的肯定,是对武义人民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所承受的巨大牺性的肯定,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能顺利获批,老党史研究者颇费了一番功夫。”原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祖南介绍说,“早在1982年,我县便开始着手进行申报工作,但一直未能获得批准,直到老党史工作者找到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的一篇报道。”1930年8月26日,《红旗日报》在第一版显要位置以《武义农民游击队成立红军战败白军,进攻县城》为题,对浙武红军进行了专门报道:“武义农民游击队自本年二月组织以来,跟着目前全国革命浪潮之日益扩大,同时其游击斗争亦日益发展……,现在该县已在武装农民包围中,该县游击队派代表与东方军委接洽,转变为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凭借这篇报道,我县顺利获批“革命老根据地县”称号。1990年4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武义县为“革命老根据地县”授匾仪式庆祝大会在县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红色基因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历经一代代延续的红色基因,一样焕发了武义村庄新时代发展下无穷的生命力。
柳城畲族镇前湾村——红十三军浙西三纵队三大队(宣平南营红军)创建地。走进村庄,村口醒目的红十三军军旗雕塑,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道路两旁的红色五星灯,高耸的文化礼堂……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这个村厚重的历史记忆。
2016年初,前湾村因其良好的生态资源被选定进行精品村建设,村党支部将前湾村的发展精准定位为“红色文化”,以此入手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宣平革命历史文化公园、历史展览馆、赤山文化礼堂、党建长廊、古炮楼、军旗村标、碉堡塔楼……一系列跟宣平南营红军相关的红色配套设施在前湾村拔地而起,重现了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也见证了前湾村红色经济的崛起。从满载历史文化底蕴的展览馆走到文化礼堂,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驻足倾听红十三军的故事;吃上一碗忆苦思甜饭,在红色电影的感染下,换上红军服装,体验当年红军走过的征程。将“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打造成乡村旅游发展的红色经济产业,前湾村一举打通了十里荷花——江下畲乡景区——前湾旅游环线。“这两年,有许多学校、团体和散客纷纷涌向前湾村,这让我们看到了红色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前湾村的红色文化,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成美丽经济,让红色前湾成为区域红色旅游示范村,让村里乡亲获得更多发展实惠。”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昌武的描述中,前湾村的未来画卷清晰可见。从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山村到市爱国拥军教育基地,前湾村依托深厚的红军革命文化,夯实了红色旅游基础。2018年,前湾村成功创建为省级3A级景区村庄。如今,美丽的前湾,载着红色记忆,正扬帆起航!
一条道路,历经艰险,筚路蓝缕走向波澜壮阔;一段历史,荡气回肠,起于青萍而后蔚然成风;一种信仰,无坚不摧,时刻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一种精神,恢宏磅礴,经岁月洗礼而弥久更新。武川大地上,前湾村、王村、水碓后村……一个个村庄串成一条红色飘带记录着红军走过的印记。徐英烈士纪念馆、潘漠华烈士纪念馆、中共宣遂汤工委纪念馆、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武义历史陈列馆、宣平地区革命史展览馆……一座座纪念馆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一段段红色故事。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红色精神正烛照我县温泉养生名城建设的坚定步伐,凝聚磅礴精神力量,迈向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