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新专题 >> 2019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壮丽70年 辉煌70事

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70年农业股份合作篇
2019年09月19日 09:26: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 记者 陈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彻底打破“大锅饭”,使农民真正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产的巨大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生产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生产力获得飞跃发展。农村从温饱迈向小康,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商品化、企业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实现我国农业第二个飞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开发农业当做企业来办,这是从深层次解决土地抛荒的有效办法,是实现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我县开发农业引入股份合作制的实践证明、椎行股份合作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第二个飞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农村改革的第二个飞跃

  1991年秋武义县委提出了“从实际出发,树立大农业观念,发挥山丘广阔的优势,以开发农业和乡镇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并制定绿色小康工程,要求建成以茶桑果菌为主的四大系列十个商品基地。但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矛盾和困难,落实林产责任制时,93%的山地都以责任山、自留山形式分包到户,山地划得小块、零散、互相插花,不利于规模开发;单家独户的农民缺乏规模开发的资金、技术,又很难吸引社会上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开发;分户开发、零星种植。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困难、产品上不了档次,形不成批量,进不了大市场。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成功地引入股份合作制,并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

  股份合作制缘于农民的意愿和创造。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原武阳镇南丰村农民顾能显。1991年1月,村里将60亩基本废弃的农户自留山,以15年期承包给种粮大户顾能显,开发胡柚基地。顾能显又联合陶加永,两人各投资3万元作为合股股金,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期内双方不得退股抽资,每年所得利润扣除成本开支和留足下年生产资金后,按股分红;顾能显上交给村里的承包款,由村集体与农户实行六四分成,农户部分按自留山面积分配。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新生事物,根据本县山地多、劳力富余的特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自留山、责任山因生产要素分散而大多荒芜的状况,因势利导提出了“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入股联营、按股分红”的方针,提倡“土地使用权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推广。

  股份合作制开发农业有“村户联营、户户联营、企事业单位与村户联营、科研单位与村户联营、职工与职工合股承包联营、跨乡跨村联营”等模式。如县林业局、邵宅乡政府合股兴建千亩果木场,承租了邵宅乡仙洞、石桥头、后陈三个村土地641亩,县林业局以资金入股,并负责技术、信息指导,占有40%股份。邵宅乡政府以资金入股,占有60%股份,收益按股分红。县科委与星光村合股建造一座出口鲜菇冷库,星光村提供土地4000平方米,以土地征用费30万元入股,科委投资80万元,并负责冷库经营,前五年对村定基数分红,五年后按股分红。引入股份合作制开发农业,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迸发,使我县开发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全县23个乡镇的5万多农户成为“农业股东”,6年改造中低产田6.8万亩,新建经济特产基地11.6万亩。开发农业由零打碎敲向基地化、标准化、良种化、区域化发展,生产经营的粗放型正向集约型转变。

  我县通过股份合作制掀起的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坚持“三个化”(基地化、标准化、良种化)、“四个一”(一条水平带、一个标准穴、一担优质肥、一株良种)的要求,大大推进了农业开发向规模化、巢约化、商品化发展,使原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小面积、小买卖向大农业、大基地、大市场发展。一大批有经济头脑、有致富欲望的农民,从小生产中走出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发展各种名优特产,走“二高一优”农业的路子。

  1993年11月23~25日,我县举行农业股份合作制研讨会。全国政协常委沈祖伦、武义籍中国农民大学校长方悴农,国家体改委、中国社科院、农业部和省市有关领导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农村经济》、《求是》记者70余人出席研讨会。与会人员实地考察后,对武义农业股份合作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

  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

  泉溪镇巩宅村全村700多人,一直以来都是粮食生产大村。但由于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吸引了近三分之二的村民外出创业、务工,导致现今巩宅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农民不愿种田、良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已承包53亩荒田的种粮大户、村支书高跃平提出“靠天靠地,不如自己谋出路;单兵致富,不如党旗引领齐致富”的发展思路。他本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引领农民富”的原则,带头成立了跃平粮食专业合作社。

  然而,合作社成立之初,高跃平迟迟找不到“感觉”,合作社社员分散,很难拢心聚力。为此,高跃平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事务联议会议制,找准合作社“主心骨”,推行合作社“五统一”管理、社员农户承包经营运作模式,利用田间课堂、“流动党校”等载体,提高合作社农户种植能力。

  “对于我们来说,粮食生产的道路从来都没有终点,保障农民的收益才能让他们安心种粮,才能让耕地、农田抛荒现象减少。”高跃平始终坚持寻找让农民获得更大效益的途径,2016年县农合联成立,他成为第一届会员,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寻求新的突破。外出考察学习的路上,现代化良田耕作模式、果园种植模式让他开拓了视野,学习到超前的农业技术,“我从二十几岁开始种田,一生的青春都耗在了土地上,可是每一天我都是充实而幸福的。”怀抱着美好的心态,高跃平还打算在今年种植单季稻时拿出一部分田进行稻田养虾、稻田养鱼等“水稻+”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统一。

  土地流转

   “转”出现代农业新格局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租赁承包、转让转包、反租倒包等形式为主的新土地“故事”随之兴起。土地一包到户,农民便空闲多了,有许多富余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很快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的专业户,农村长期形成的单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018年2月12日,俞源乡岩坑村的102户村民收到了一份新年“土地”大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证,成为金华市除试点地区外首批领到该证的农户。在这本经营证上,精确标示了承包土地的面积、方位和界限,避免了土地边界纠纷,也为土地流转、整治和抵押贷款提供了保障。从此,土地有了“身份证”,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改革开放40年来,土地和农民的故事,正一步步随着时代变迁而更加生动活现。

  土地故事翻开了新篇,农业产业化发展随着土地要素的聚集,成为了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我县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两区”集聚、融合、创新、共享、绿色发展。我县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工作,经省、市政府批准,我县成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柳城畲族镇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坚持把“两区”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抓手、主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发展,确保当前“两区”建设显著成效。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