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副刊 >> 特别报道

明招山,奔流人文望县的厚度与高度

——武义明招学术研究概略
2019年09月20日 09:05: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明招讲院山门摄/张建成

  阮孚像

  德谦禅师像铸铁悦园供养

  吕祖谦像  

  □ 记者 鄢子和

  坐落金华、武义、义乌、永康四县市交界,武义八素山流布四方。《东阳山水记》有载:“秦末,有八士从洛阳来,逋栖于此,皆青素冠履,因以名山。”洛阳八素士避秦隐居八素山,可视为明招山隐逸文化的肇始铺垫。明招山及白阳山与八素山一脉相承,武义老县城东门又称八素门。东晋名列“兖州八伯”、镇南将军阮孚避乱求生弃官归隐明招山,不仅开辟武义东晋隐逸明招文化,还注入竹林七贤后裔文化独特人文风骨;五代德谦禅师住持明招寺四十载,弘扬佛法普世劝善,明招文化拓展了佛教信仰底蕴;南宋吕祖谦因在明招山为父母丁忧守墓,应四方学子需求开办明招讲学,“四方之士争趋之”,不经意间办出全国性高等学府,助力武义人文科考走向鼎盛,其以《东莱博议》为教材讲学成就浙东史学明招文化,把明招文化从独善其身、普世劝善推向经世致用的兼济天下。受惠明招文化发祥发展,三国始置、大唐复置的武义县,明清两朝仍列为人文望县。

  明招学者王文政说,明招文化发祥发展轨迹由消极走向积极、出世变为入世,总体演化是顺应时代引领社会,甚至成为婺学和浙江精神先进文化支撑,善莫大焉。他说,放眼历史渊源,明招文化发祥发展已有2000多年。在众多乡贤名流助推下,1994年4月成立武义县明招学术研究会;2005年11月,举办吕祖谦暨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及《吕祖谦全集》首发式,会议从浙师大开到武义;2012年10月,召开中华明招文化研讨暨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祖善担任首席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除外面学者专家一直关注研究明招文化,本土人文学者及文化爱好者无论有无组织和交流平台,都断断续续坚持对明招文化的挖掘撰文研讨,且日益引向经世致用,日益和武义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叶一苇老人出版

   《寻找明招文化》

  篆刻诗人叶一苇先生就读壶山小学第一天就接受“明招文化”熏陶,校长率领入学新生向吕祖谦画像三鞠躬。他在2002年10月回乡寓居前经常思念壶山、熟水、明招山,还为丽泽书院渊源写过文章。叶老归隐故土11年,对地方文化挖掘整理非常上心,和文朋诗友选编《武义历代诗词选》后,又在2008年出版《寻找明招文化》这本挖掘研究明招文化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严谨、认真、谦逊中又有几分执拗的叶老眼里,武义江溯小白溪而上的明招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为出现阮孚、吕祖谦两个历史人物,诞生了东晋隐逸明招文化和南宋浙东史学文化。叶老认为,阮孚隐居明招山与隐居白阳山的胞弟阮侯、刘伶之女及女婿永康县令张彥卿遥相呼应,把颇具魏晋名士之风的竹林七贤隐逸文化种在了武义,引发历朝历代武义成为隐士厚土,隐逸文化成为全国性文化,又与武义当下打造温泉养生名城一脉相承,影响了武义敦厚尚义的民风。吕祖谦在明招山丁忧守墓开辟浙东史学的明招文化,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身负“中原文献”和厚重家学,他是与朱熹、张栻齐名的东南三贤,又担任过太学博士和礼部省试考官,武义本土及周边有心科考学子自发蜂拥上山问学。你看家门口的青年学子巩丰、徐一夔、洪无竞、刘粹中、刘敏中、刘充中等等不约而至;名人效应,名流学友陆九龄、沈焕、薛季宣、陈傅良、黄干、陈亮等不断前来访问交流。吕祖谦只有创造性编写《东莱博议》教材应对,讲学鼎盛时学子达300多人。叶老认为,吕祖谦“课试”讲学以读史代替读经,这是主张“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教育思想的大胆实践,也是构建经世致用浙东史学学术体系的治学和教学的双重尝试。叶老在《寻找明招文化》中认为,在吕祖谦生前朱熹没来过武义,吕祖谦明招山讲学只是形成“明招讲院”,没有形成与四大书院齐名的“明招书院”,丽泽书院当然不在明招山。在武义创建形成的明招文化是全国性的先进文化,叶老有使命作去伪存真和去粗存精、以讹传讹的订正梳理,对东晋隐逸明招文化和南宋浙东史学明招文化作出框架性和创造性考据阐述,把武义本土明招文化研究推向一个高潮和高峰。

  为撰写《寻找明招文化》,叶老不顾不能耄耋之年身体负累,跑杭州、金华等省市图书馆、博物馆查找典籍资料,并在武义境内明招文化发生传播地及文献记载中寻访奔波四处核实,有幸的是记者和王文政、林鸿等人做了他伴行多年的书童,《寻找明招文化》出版后,叶老陆陆续续发现一些欠缺不足,准备修正完善改写,可惜改写刚开了头,叶老就以96岁高龄病逝。

  王文政著就《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

  义乌籍谦谦君子、孜孜矻矻书生王文政,潜心梳理挖掘撰写5年时间,在2006年12月出版《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该书主编王文政在《后记》中说:“由于吕祖谦及其‘吕学’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吕学’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武义有一批以浙东明招文化为荣的各方面人士,多年来痴迷于‘吕学’研学,取得的成果在学界颇有影响,正说明了浙东明招文化薪火相传、千古不灭的旺盛生命力。”全书上编“关于吕祖谦”为王文政独家专著,下编“关于明招文化”是县域各界人士文字,可谓广纳百家之言,汇总武义近年浙东明招文化研究成果,是“吕学”研究难得的材料。

  《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一书,王文政查阅考证手头所见文献典籍,梳理出一条“由丽泽和明招延伸的千里浙东文化之路”,挖掘统计有据可查的吕祖谦门生弟子有162位。随着咬准目标矢志不渝的深入考据研究,王文政最新研究成果已查证吕祖谦门生弟子有277位,他准备撰写出版《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续集,同时又肩负叶老交待要订正完善《寻找明招文化》使命,可谓任重道远。王文政说,明招文化通过阮孚将军、德谦禅师、大儒吕祖谦的传承拓展,融会贯通儒释道精华,总体发展轨迹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明招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当然,吕祖谦是明招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由此奠基夯实的婺学和浙东史学影响深远,枝繁叶茂的门生队伍成为影响南宋乃至更长远儒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吕祖谦个人有杰出才华又代表吕学深厚家学名望,对上进学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巨大持久的。武义“学徐”徐邦宪世家,其父辈徐钜颇有战略眼光,为让儿孙们就近拜师学习吕祖谦学问,特意把全家从衢州迁居武义县城。徐邦宪拜师问学吕祖谦后果然精进出挑,他和舅子永康“事功学派”代表陈亮同中绍熙元年进士,并且还是那年省试头名;有趣的是殿试时舅子成了状元,他是探花。永嘉学派代表叶适在陈亮介绍下路途遥遥上明招山求学,传说叶适又饥又累路经茭道曾在店家马厩过夜,但他一到明招山拜师入门,白天潜心问学,晚上和师长吕祖谦一起在明招山月谷散步,感到付出再多也满心欢喜。叶适在小诗《月谷》中写道:“昔从东莱吕太史,秋夜共住明招山。正见谷中孤月出,倒影挼碎长林间。凭师记此无尽意,满扫一方相并闲。”本土明招讲学及武义人士知尚义理之学奠基人巩庭芝孙子巩丰、巩嵘、巩岘,南仓郭良臣、郭良仕兄弟,还有洪无竞、张成招等人,每位学子拜吕祖谦为师后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文故事都非常深切感人。

  退休在家的王文政先生,正在全力夯实完善明招文化研究。他认为朱熹对吕祖谦学说虽有批评,但对吕祖谦学问人品是非常信任的,否则不会把两个儿子托付吕祖谦教学培养。吕祖谦还做媒把同年进士潘叔度(景宪)长女嫁给朱熹长子,又把自己长女吕华年嫁给潘叔度弟弟潘景良。

  三江口汇聚众多人士研究明招学术

  母亲河熟溪、永康江、小白溪聚合处称武义江三江口。明招山、龙王山、壶山围绕三江口铺展钱江上游支流诗路文化金腰带,武义江也是一条流淌辐射明招文化的河流。以“学徐”徐邦宪家族为例,父亲徐钜因追慕吕祖谦及其明招讲学,把家迁入武义,他携子上明招山拜师登堂入室,儿辈徐邦宪成为明招文化名儒和朝廷栋梁,又私熟熏陶了孙子徐谓礼,龙王山出土徐谓礼文书成为轰动史学界考古事件。徐谓礼文书和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葬群分别成为国宝和国保,徐邦宪晚年退隐熟溪畔书台山读书并墓葬壶山山麓,一家三代明招文化信徒定格明招山、龙王山、壶山人文地理金三角。类似版图,王文政还梳理出一条明招文化发祥寻亲路线图,围绕武义江诗路文化的龙王山、水帘亭、讲堂山及下王宅、巩宅、刘宅、赵宅等进士村,都是传播光大明招文化闪亮星座。

  改革开放40多年迎来本土民间自发、政府组织助推研究明招文化热潮。9月2日,我在县城江山新村三路以里光明路寻访“武义百事通”87岁陈南山先生。陈老说,80年代初,日本一批研究佛教友人来明招山考察明招寺及五代禅师德谦住持,回国出版《中国一百位著名和尚》等书,把德谦列入书中。1985年,县领导陈正财陪武义籍农学家方悴农考察明招寺,方老认为明招文化是武义瑰宝,要好好修复明招寺保护传承。1992年左右,陈老等陪方悴农和俞旭教授等上明招山,当方老了解到吕祖谦是自编教材《东莱博议》讲学的,方老说他小时候也是读《东莱博议》成长的,就兴奋地和俞教授等提起应向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应,要呼吁成立学术组织好好研究弘扬务实奋进的明招文化。高金楼、涂志刚、朱和沈等是较早撰写发表明招寺和吕祖谦研究文章的,《武义政协文史资料》、县文联《创作之友》等是主要发表阵地,1993年《武义报》创办,报纸就成为交流发表主阵地,叶老《寻找明招文化》一书就是在《今日武义》全文发表的。

  在县明招学术研究会筹建发动成立过程,朱和沈、刘俊林、陈南山等热烈游说方老倡议,而早把武义大曲和明招寺联系一起的老酒厂是积极响应者,记得武义酒厂于《武义报》创办不久就在头版刊发《武义大曲的传说》等预热文章。1994年4月成立明招学术研究会,首批会员35人,时任酒厂厂长邬浩良担任会长并撰写多篇学术交流论文,提出文化教育、地方名酒、武义经济等9个课题发动研究。吕祖谦暨浙东学术研讨平台及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建立后,利用温泉节暨养博会平台组织举办多次国际国内明招文化论坛,编选多本论文集。明招文化研究传播在教育界是最见成效的,一中章国好老师编出校本教材《浙东明招文化》,学校成立明招文学社且出《明招》校刊;明招小学每年朝拜明招山圣地,组织力量编出多本明招文化教材书刊,把明招文化贯彻渗透学校教学每个环节;百年老校壶山小学是明招文化忠实实践者;实验小学灵活传承明招文化。

  明招文化流淌的诗路文化翻山越岭融合钱江瓯江水系,日益汹涌澎湃把一个个明招文化星座举在岸上,服务武义精神、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文化强县等建设。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