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我县正式吹响“三城同创”攻坚号角。紧随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武义开启全城“美颜模式”。“三城同创”这场事关武义未来发展、事关百姓民生福祉的大“战役”,迅速在县城各地各部门间全面打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市容管理的主力军,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全力以赴为创建工作注入能量。
文明养犬氛围逐渐形成
“那里有条狗,可能被是流浪犬,我们去看看。”昨天,执法队员在路面发现一只黑色中华田园犬,没栓绳、没佩戴犬牌。看到有人走近,黑犬窜进附近小巷。执法队员快速勘察地形,安排人员把守巷口,不断缩小包围圈,黑犬最终落网。“抓得好,这只狗在这一带流浪好多天了,经常躲进小巷里,大伙晚上走路都很害怕。这下好了,谢谢你们。”围观的市民吴先生说。
“治理流浪犬最大的难点在于执法力量单薄、执法难度大。此外,不栓狗绳如何处置也是一个难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犬类办负责人介绍,在无法确定犬只主人的情况下,将犬只收容显得有些简单粗暴,寻找狗主人也成为执法难题之一。
“将犬只纳入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上牌。”为此,该局一方面加强对犬只饲养者的宣传教育,组织街道、社区、志愿者发放和设置各类宣传资料、文明养犬提示牌,实现居民区住户、商家、单位宣传覆盖率100%。另一方面,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优化养犬登记办证流程,建立养犬管理电子信息平台。从3月25日开始,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办证窗口和城区4家宠物诊疗机构同步上线。饲养犬只的市民到宠物医院为犬只注射疫苗的同时,各宠物医院通过养犬管理信息平台填写并上传犬主信息、犬只信息、免疫信息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当事人就可以在宠物医院领取印有二维码的犬牌。
目前,城区已有4家宠物医院开展试点,羽蒙宠物诊所就是其中之一。诊所负责人说:“《金华市养犬管理规定》实施后,相关部门加大了文明养犬宣传力度,市民文明养犬意识也有所提升。往年来诊所给犬只上牌的寥寥无几,今年来办理犬证的市民多了不少。”
除了等犬来上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主动出击,联合街道、社区、志愿者、宠物诊疗机构,定期开展“犬证办理进社区服务送上门”活动,现场为居民办理犬证。在此基础上,该局加强对犬类饲养日常动态监管,针对重点限养区饲养禁养犬(烈性犬、大型犬),无证养犬和流浪犬、遛犬不拴犬链等情形进行严管重罚。截止目前共处罚违章养犬行为78起,劝导教育违规养犬行为1500余起。
3条“样板街”刷新“颜值”
180天,一座城市会有多大变化?3条“样板街”告诉我们答案。
随着“三城同创”工作不断推进,我县城区三个街道先后启动“样板街”创建工作,东升东路、东升中路、城东路和大桥南路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样板街”逐渐揭下“脏乱差”面纱,以“高颜值”姿态亮相,获得市民点赞。
东升路和城东路处于闹市中心,人流密集、车流量大,也因此带来乱停车、店外设摊、环境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3月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壶山中队以“严查、严管、严控”推进精细化管理,以“联合执法、精准治理、综合施策”提升市容管控水平。同时积极配合属地街道开展不文明行为整治,通过“文明锁”锁不文明车、张贴“门前五包”公示牌评星等具体举措,纵深推进城市管理。经过几个月的整治,店铺门口干净了,乱停车的现象少了,道路看起来“清爽”不少。
大桥南路,整条道路店铺林立,又有居民小区,在早晚高峰面临车流量、人流量大的特点。自制灶台一摆,小菜爆炒起来,久而久之变成了沿街店面的一大“特色”。经营占了道,污水脏了地……执法队员巡查于城市街头,检查沿街商铺“门前五包”履行情况,对商户超门窗经营及杂物乱堆放情况进行劝导教育,对部分拒不改正的商家采取行政处罚。经过改造后,大桥南路“颜值”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大桥南路井然有序,前来就餐的市民自觉停放好车辆,商家也按照相关标准自觉做好店铺经营。
记者手记
这180天所经历的蜕变旅程,说明一个道理:城市管理需要“小题大做”。借着采访,记者实地走访了城区三个街道。只见这些街道,车辆停放有秩序,不再拥堵;背街小巷的路干净了、环境美化了;餐饮店油烟不再扰民……困扰市民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可见,城市的治理、管理是否成功,其根本还是取决于能否给予市民创造更为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客观而言,我们的创建短板还有不少,比如市容市貌还不够整洁,城郊村环境治理还不够到位,停车秩序仍然有待加强等等。所谓“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广大市民能积极关心、参与,政府与市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城市管理就能避免“盲人摸象”。反过来,如果市民对城市里的不足见怪不怪,冷眼旁观,而把一切都寄希望于政府部门,显然也不切实际。发条微博曝光,打个电话举报,看似举手之劳,却是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点滴进步。只有在政府和市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快速补上城市管理的短板,优化城市治理,真正让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