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文武义 >> 武阳川

粒粒皆辛苦

2019年10月11日 09:49:07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徐秋云

  我们吃的饭是怎么来的?这似乎是个简单问题。白花花的米,淘洗后,加水煮熟后便是热腾腾的米饭了。一路追溯下去,米来自于谷,谷来自于稻。稻、谷、米、饭,构成了从生产到生活的线性序列。而其间所蕴含的艰辛劳动与人类智慧,则很有阐发之必要。

  种稻

  春风吹绿了江南,耕耘的季节到来了。农夫们披蓑戴笠,驱牛背犁,下到水田,对土地进行处理,先是耕田,将土翻开;其次是耙田,把泥土捣碎;再是耖田,使水田更为平整。经过深耕、细耙、平耖后,水田散发出阵阵泥香。

  在平整水田的同时,秧田里的活计也在有序进行着。种稻要先育秧。农夫对秧田进行平整,然后均匀撒下谷籽,盖上草木灰。俗话说“秧好一半稻”,可见育秧的重要。待到秧长五叶,开始分蘖时,已进入立夏时节,人们挑好良辰吉日开秧门,农夫先把秧田里的秧苗拔起,用稻草捆成一束束,再以畚箕装之,挑到大田里分插。插秧者一人当先,众人随后。倒退前行,当先者把握秧苗间距与密直,众人以之为准,次第插秧。不多时,盈盈的水田里就满是绿油油的水稻了。

  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农夫须密切关注田里的水,做到雨天排涝,旱天放水,使水稻能时时得到水的滋养。除了水,肥料也必不可少,猪栏肥、草木灰、人粪尿都是农家好肥料。至于田间冒出的杂草,则必除之而后快。插秧后五至七日,农夫就要用田耙耘田除草,此后每隔十来天耘一次,保证没有杂草与稻苗争夺营养。害虫也是清剿的对象,农夫们可以利用生物灭虫,如青蛙、鸟类除虫,也可用植物灭虫,如灭虫草灭虫,也可以用化学法灭虫,如投放生石灰来灭虫。

  在农夫的精心呵护下,插秧后五六十日,水稻就开始抽穗扬花。待稻穗抽齐、谷实满浆后,水稻就不需要那么多水了,于是农夫就要通稻渎排水。较小的稻田,只需沿田塍及田后坎揭掉一排稻,改为水渎即可排水;较大的稻田,还需要从田中央揭掉一排稻改为水渎排水。水哗哗从田中排出去,待稻谷成熟时,田坂也硬了,收获的季节就到来了。

  出谷

  开镰割稻时正值盛夏。顶着烈日,全家老少齐上阵,争分夺秒抢收种。孩子们握着镰刀,一茬茬地割下稻子。大人们则鼓足力气打稻。打稻有专用的稻斗,为增加摩擦力,斗内架一个稻梯,使之脱粒干净,斗边还围着一片小篾垫,防止打稻时谷粒溅出,斗满约一担谷时,打稻人停下打稻,用撮箕把稻谷畚出来,盛到箩筐里。打稻人畚谷的时间,割稻人也转向捆稻草,将脱粒后的稻草,一把一把地捆起来,晾在田坂上,晾晒一两日后,再将稻草拖至田塍或树脚下垒成草垛。别小看了这些稻草,它可以当柴烧饭、垫栏养猪、烧灰成肥,也可遮风挡雨盖房用。

  从稻田脱粒的谷子挑到村头或村尾的晒场,晒场一般是朝阳的平地。农妇们先把竹制的篾垫摊开,再把谷子倒到灰筛上,过一遍筛,将谷子中残留的稻叶筛掉,然后把谷子晾在篾垫上,并用谷杷遛谷翻谷,使谷子充分沐浴在阳光下。若是天晴,两三日便可把谷子晒干。若是遇到阴雨天就麻烦了,尤其夏日午后多雷雨,一听到雷声,农妇们赶紧把谷子收起挑回,雨过天晴再将谷子晒出。因为谷子若淋雨受潮,就会发热抽芽,变质,变坏,所以,晒谷这些日子,农妇们颇为操心,时常盯着日头,望天公作美。

  谷子晒干后,风车登场了。农妇们将谷子倒入风车的斗中,摇动风车的手柄,风轮转起,便将谷芒、瘪谷、灰尘吹去。金灿灿的谷子,便一筐筐地在庭院中排开。农民们交完田租、农业税,藏好下年的种子,留足储备粮、饲料粮,剩下的就是一家的口粮了。

  臼米

  从谷到米,还需“臼”这个步骤。从前,用石臼臼米。把谷子放入石臼中,人们弯腰手握着锤柄,不断地捣臼,使谷子破壳,臼出米来。石臼一次只能臼几斤米,效率很低。

  大量臼米就用踏碓了,人们一只脚踏在木架上,一只脚踏在带有臼锤的木柄上,带动臼锤臼米。踏碓石臼容量较大,一臼可容米几十斤。踏碓运用了杠杆原理,节省力气,提高了臼米的效率。

  但是,踏碓仍需人力。较大的村庄建有碾堂。碾堂是用石材制成的圆形碾槽,槽内有碾轮,碾轮上支有木架,木架连接到牛轭,牛轭套上牛脖子上,牛拖着碾轮,绕着碾槽不停的转圈,利用碾轮的重量碾压稻谷破壳成米,这样就以牛力取代人力臼米,一堂碾槽能容一担甚至几担米。

  有水力资源的村庄,人们用水碓臼米。水碓是引高处的水流到一定的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盖起水碓房,在水碓房内放置四个石臼及臼锤,在臼锤上支起一长木柄,水流冲击木轮转动,木轮转动轴的四个节点上,呈90度固定四块木条,转动轴旋转一次,四块木条分别带动四个臼锤各臼米一次,如此,水流不绝,臼米不断。水碓可谓是古代利用水力的自动化装置,它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臼好的糠米过一遍米筛,筛去谷壳,留下的就是大米;大米再过一遍糠筛,筛下糠来,以团箕接之,糠可以用来养鸡喂猪。筛过的米再倒在团簸上,不停地簸去面糠。经此三番,去粗存精,大米便可食用了。

  烧饭

  早先烧饭需以灶。简易的灶,三块石头一叠即可。讲究些的灶台,则需砌青砖,抹白灰,竖烟囱,一灶上有多个锅口,如所谓的七星灶。

  用柴烧饭,一日三餐,耗柴不少。故农闲时,人们穿起草鞋、身佩柴刀、肩背柴担,到山林中砍柴。砍柴是个艰辛的活计,深山老林,可能会有豺狼虎豹、毒虫蛇蝎出没,山高路陡,磕磕碰碰也是常事,砍柴时,易被柴刀砍伤,挑一大担柴下山,也令人满头大汗。故上山砍柴,往往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应。

  万事俱备,农妇们下厨烧饭。往锅中倒水,放入淘洗好的米,加盖密封。灶膛中点火加柴,火苗欢乐地舔着锅底。约几十分钟后,锅中水沸腾,米泛白,蒸气弥漫,这时候停止加柴,用猛火再烤几分钟,饭便煮好。

  香喷喷的足水焖饭摆上了桌,全家老小齐聚,享受着劳动果实。那一粒粒饱满的米饭,经历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节奏,从种稻、到出谷、从臼米到烧饭,每一步都饱含着人们的汗水,真可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人们建土地庙立土地爷、建五谷殿立五谷神,灶台上设灶神爷,每逢初一、十五要上香,逢年过节要祭祀。但是几千年来,农民摆脱不了“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的辛苦劳作,重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轨迹。若遇天灾人祸,粮食歉收,人们时常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农业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种稻

  现在,水稻种植已不是一家一户的劳动了,而是迈向了集约化、农场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水、田、路统一规划,配套实施,拖拉机牵引着各式农业机械便可完成耕、耙、耖各道工序,把水田打理好。育秧在工厂中进行,在温室内催芽,科学调配好水、土、肥和温度,便可培育出茁壮的秧苗。秧苗运到田中,插秧机根据各品种的分蘖能力和生长要求,合理密植,高效分插。田间管理也根据水稻的生长要求,由智能机器人,合理用水、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对症下药。待到稻谷成熟时,收割机大显神威,收割脱粒可同机完成,方便高效。

  出谷

  收割下的稻谷,运至烘房,在此,一条龙作业的机器可以完成数道工序。先把稻谷倒入进谷口,启动谷叶分离机,机内的振动筛可将稻叶筛出,谷粒进入烘箱。烘箱的热量能有效烘干谷子。然后,谷子再进入扬谷机,风扇旋转,扬去灰尘与瘪谷。经此一番,出来的就是金黄饱满干净的谷子了。

  臼米

  谷子来到了米厂,它们被送入碾米机中。碾米机不断快速碾压谷子,使谷粒破壳,并在振动筛作用下使米、糠分离。分离后的米再进入扬米机,进一步扬尽糠粉。大米通过自动包装机,穿上了新衣,便意气风发地送到各商店货架上,等待人们选购了。

  烧饭

  现代化的厨房里,古老的柴灶早已被各式家电取代,煤气灶、油烟机、电饭煲、高压锅各司其职。主人用自来水将米淘好,便可入锅蒸煮,轻轻一点,静待几十分钟,饭香便弥漫开来了。

  民以食为天,尤其对于南方人,稻米是人们记忆深处抹不去的印迹。只是时代更迭,曾经的手工劳作,终被机器生产所取代。而这,不正是人类不断革新的追求吗?但回望过去,那些手工留存,并非全无意义,他们曾经是构筑我们生活的基石,即使到了今天,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工具、技艺,依然具有物质和技术史的意义,提醒着我们过去曾发生的一切,记录下那逝去时代的民力维艰,警醒人们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不管是人产还是机造,稻、谷、米、饭,粒粒都是辛苦的,粒粒都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