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副刊 >> 和美乡村

土地流转激发乡村生机与活力

“盘”活“废”土地 “转”出“高”效益
2019年10月29日 09:28:17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杜畈村喜迎秋收

  俞源村耕读研学空间

  □记者 陈文侃

  近年来,我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面深化“三农”工作,强化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将土地流转给第三方经营,促进了我县农用土地集约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了我县现代农业、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重拾抛荒土地

  发展现代农业

  金秋十月,阳光明媚,秋风送爽。走进王宅镇杜畈村金灿灿的稻田,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辛勤地劳作着。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丰收季节的美景一览无余。

  近年来,通过实行土地流转的发展模式,杜畈村实现了历史性的蝶变,成为我县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示范村。如今杜畈村已成为我县举足轻重的产粮村之一。承包人方晓辉感叹:“又是一个丰收年!”

  现年48岁的方晓辉是王宅镇陶宅村党支部书记。十年前,他深感陶宅村粮田抛荒现象的日趋严重的现象,采取土地流转“农户+合作社”模式,成立了武义晓辉粮食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流转了300多亩农田用于种植杂交水稻,并投资百万元购进新的联合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等新设备,完善合作社科学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并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2018年,他同样通过流转模式,从杜畈村村委会流转承包了该村的800亩稻田。

  “去年,杜畈村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650公斤左右,今年的收成估计也在这个水平线上,或者更多。”方晓辉告诉记者,这里原先是一大片花木田野,过去收成时留下的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里部分田区水土流失,并且随着人口外流,抛荒现象也比较突出。“希望能把陶宅村的成功经验照搬到这里来,让杜畈村重现生机与活力。”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我县水稻种植机械化率已达83%,现代农机合作社也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效对接的有力引擎,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新鲜血液。

  增收渠道多样化

  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去年我把我家的近10多亩地流转给了来自金华的种植户,现在有了足够空闲时间从事我喜欢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我还会记下一些重要的日常小事,觉得十分充实。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比过去种田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家住俞源乡下杨村的村民,目前正在从事电商行业的杨先生告诉记者。

  下杨村原先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在过去属于基础较为薄弱的村落。其布局过于分散,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薄弱。与陶宅村等地类似,这里的年轻人口大量外流,亦存在着一定的土地抛荒现象。村委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土地有许多在流转前,部分农户农药使用不规范,已经荒废很久了。

  “为促进产业集约规模化,原来的下杨一、二村、力丰村和新九龙山村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一起后,便加快了土地流转的步伐,对村内的稻田和种植园进行招租以壮大集体收入。”下杨村监委员主任杨惠南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一共流转了近208亩土地,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出租给来自县域内和金华的种植大户,并且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运作,产量达1260斤每亩。”

  土地流转的实施,真正把农户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农户不仅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反乡创业和公司返聘管理农田。农户有了第二份工资性收入,为乡村振兴输送活力。通过参与土地流转,下杨村的村民收入增加了,也实现了多渠道创业增收,可选择的机会更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干劲也更足了。

  建设生态特色农业

  发展全域旅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发展生态特色旅游经济,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我县是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旅游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

  俞源太极星象古村落,是我县的休闲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景区,这为发展特色农业、农旅融合奠定了基础。乡悦俞源旅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打算将这里做成一块耕读研学空间,并效仿十里荷花景区,努力把这一片区打造成观光实践二合一的特色农场。”

  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花椰菜...十月的俞源农旅自然营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过去这片农田也是供农户种植蔬菜的,后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我们便与与村委会和当地农户开展了合作,并积极招商引资,与第三方展开合作,提高这些农作物的价值。”就这样,这种以“大自然”和“绿色”为基本理念,运用乡村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的新模式,在这个古村得以实践。发展生态特色种植园农业,帮助乡村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让城市居民重新认识美丽乡村。“能够和来自城市和其他地方的朋友分享丰收的喜悦,我感到很高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农田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俞源村的农户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下一步,我县将继续紧跟“两美”县城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个主题,深化土地流转策略并有效利用流转土地,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当地发展现状和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