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新专题 >> 2019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壮丽70年 辉煌70事

昔日山民圆了“公楼”梦

——70年农村办公场所兴建篇
2019年11月01日 09:25:49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2006年3月23日,董春法在三港乡周源村验收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新九龙山村党员活动现场。

  记者 李增炜

  走进俞源乡下杨村九龙山自然村,村口“下山脱贫好”的石碑旁,一栋气派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这栋三层高、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的大楼,被当地村民自豪地称为“公楼”。

  2005年,浙江省委出台《关于认真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问题的意见》,以提升基层执政能力。武义从全县范围内排摸经济基础薄弱、办公条件差的村庄,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建、扩建、改建300个行政村的办公场所,九龙山村的“公楼”被列入了首批经济薄弱村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计划。

  同年11月大楼完工,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田华平代表全村党员,满怀感激之心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写信报喜:“村办公场所的建成,圆了我们的梦!”

  “公楼”里,诞生过九龙山村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开正规的村民大会、第一次组织上规模的党员教育活动、第一次办春节晚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村展示馆和图书室、第一次集体收看十九大报告……直到今天,大楼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继“公楼”之后,在武义的广大农村,一栋栋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这些村子的地标性建筑。

  久经风雨楼难成

  如今的人很难想象,21世纪初,在我县的许多农村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公章别在裤腰带,开会开在支书家”,是当时村干部们办公的真实写照。

  想建一个村办公楼,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九龙山村已经盼了许多年。

  海拔1041米,这是过去的九龙山村人的生活“高度”。1995年,全村一共68户、189人,住的是破旧泥土房,耕地仅3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385元,面临出行难、经济发展难等“七大难”。到1996年,该村从九龙山上整体搬迁下山时,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多元。

  当时的村干部们,是在一个老树根周围开的会,建办公楼无异于天方夜谭。

  新九龙山村距县城20分钟车程。下山后,就业机会明显增多了。大家有的在家门口的工业区做车工、钳工;年轻人参加县里组织的劳务输出,到上海、杭州、广东等地的合资公司务工;老人就在村里做来料加工……每个人都在市场经济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村子在发展,村办公场地却没有跟上。新九龙山村附近一栋碾米用的废弃厂房,成了村干部们的临时办公地点。“场地小开不成村民大会,有事情只能由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因为地方偏僻,村民们有事情找村干部,也习惯直接去干部家里。”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田华平说,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是全村人的期望。

  2003年下半年,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

  因老村土地复垦,村集体拿到了一笔补偿款,扣除发给村民的部分后,还余下十多万元。大家坐下来商讨这笔钱的用途,一致认为与其随便用掉,不如拿来盖楼。

  村里抱着“盖到哪儿算哪儿,有钱了继续盖楼”的想法,精打细算,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盖好了一层半。由于后续资金不足,工程还是停了下来。村里的人在无奈与憧憬中,等待着大楼盖好的那一天。

  众人拾柴“公楼”起

  2005年6月的一天,正在工业园区里上班的田华平接到了原扶贫办主任董春法的电话。老董的第一句话就是:“华平,你们的办公楼这次有着落了!”

  作为浙江下山脱贫最早的推动者之一,董春法多年来奔走在“异地搬迁、下山脱贫”道路上,九龙山村得以顺利下山与他脱不开关系。2005年,已经退休的董春法被县委组织部聘请,协助村办公场所建设,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九龙山村。

  “很多村子既没钱也没人手,对于建办公场所存在畏难情绪。他们要是看到,连曾经那么穷的九龙山村都能盖好楼,不就有信心了吗?”

  在董春法的支持下,九龙山村向乡里提交了申请。

  要建办公场所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十分兴奋。“盼了这么久,终于把这‘公楼’盼来了!”盖楼的钱从哪里来?田华平说,靠省里补助一点、县里帮助一点、部门捐助一点、乡里解决一点、村里再添一点,慢慢建设起来。“为合理使用资金,我们不求豪华而讲实用,精打细算,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不乱花一分钱,以较小的投入,建成规范、实用的办公场所。”

  刚开工,大家便主动参加义务劳动,挑沙子、抬石头,大伙争先恐后。当年已经68岁的老党员刘孙勤仍经常到建筑工地,义务管理、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在各方合力下,工程的推进非常顺利。

  年底,3层6间的办公楼正式完工。一楼是活动室,二楼供办公和党员活动之用,三楼设成阅读室和下山脱贫展示馆,方便村民及外来游客了解九龙山的下山脱贫历史。门口的宣传墙上可以公布党务、村务公开等各项内容。

  办公楼投入使用那天,村里放起了鞭炮,男女老幼都赶来看,一些老党员摩挲着党员活动室里崭新的桌椅,脸上笑开了花。这之后,办公楼派上了大用场,不但村党支部活动正常了,村民议事、学习也有了地方,“党员电教室”更是常年对村民开放。

  村里的干部群众都说,首先应该感谢省委对他们村的关心,于是田华平代表全村党员,给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写信报喜:“我们村的办公场所已经造好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开始,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里进行了……”

  对此,习近平同志的批示是:“解决村办公场所,圆了村里多年的梦。要把这件实事继续办实办好。”

  百村竞相换“新装”

  九龙山“公楼”建成后发挥的作用,以及习近平同志的批示,在我县各村掀起了一股办公场所的“搬家”热。

  在壶山街道上端头村,村里提前向外来商户招租,将收到的租金用于办公楼建设。大楼盖好后,将一楼租给商户开超市,不但解决了以前村里无地办公的尴尬,每年还可获得十多万租金收益。

  在履坦镇杨岸村,过去开会都在村干部家里。2005年动工建办公楼,村里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了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馆等。建成以后,几乎每天都人员爆满。大楼成了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去处。

  ……

  县委县政府也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予以大力支持。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从快从简办理审批手续,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立项、规划、审批、办证等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

  “盖了办公楼,村子就好像有了主心骨,开会议事、开展活动都有了去处,不用再‘打游击’。”董春法告诉记者,在各方努力下,不到两年,我县建成74个经济薄弱村村级办公场所,103个村办公场所完成修缮。

  “九龙山九龙山,下山以后处处变了样……”去年,新九龙山村在“公楼”一楼,举办了该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台春节晚会,干部群众竞相登台,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尽出,大家都说村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十多年过去了,新九龙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起了漂亮的洋楼、花园、停车场,“公楼”不再是最抢眼的建筑。但在村民们心目中,这栋楼见证着村子下山以后的发展变化,早已成为一代人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董春法说,从老树根到碾米厂,再到公楼,九龙山村办公场所的几次“搬家”,正是这些年来武义农村干部办公形式变化、执政能力提升的缩影。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