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新专题 >> 2019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壮丽70年 辉煌70事

守一方绿土 筑秀美武川

——70周年武义绿化篇
2019年11月04日 09:12:57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下源村生态廊道

  千丈岩景区

  □ 记者 朱翚

  近年来,武义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温泉养生名城,打造长三角后花园”的总体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守一方绿土,筑秀美武川,截至当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3.92%,这是全县注重“绿色化”“生态化”地发展结果,是坚定走资源永续、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带来的变化,一步一景不再是新生事物,开门见绿成为常态,武川大地呈现盎然生机和青葱活力。

  造林护林掀起生态立县热潮

  翻阅旧志我们能发现,我县是个有名的竹木之乡,山清水秀,草木繁茂,产“栋梁之奇材,东南之美箭”,但因为种种原因,山林资源遭受破坏,到了1949年,全县的森林覆盖率仅为42.42%。新中国成立后,我县开始重视造林事业,多次掀起多次掀起造林热潮。

  1950年春,武义曲湖乡王山头村农会发动农民栽马尾松150亩,揭开了建国我县大规模绿化造林的序幕。1956年,武义定每年2月20日-3月20日为绿化运动月,并召开青年造林动员大会,培训造林技术人员45人,分赴各地指导造林岭上乡新宅农林牧高级合作社造油茶林1300亩,抚育林木624亩,封山育林212亩,被评为省林业生产劳动模范集体。宣平定2月17日-3月17日为绿化运动月,培训造林技术人员266人,分赴各地指导造林。1953年-1957年,武义、宣平两县共造林118万亩,零星植树1065万株,林木抚育339万亩次。

  上世纪60年代,我县出现了造林热潮。2年全县停垦还林2万亩:1963年,全县造林35万亩。期间,涌现了新宅、沿溪后林畈三大队“停垦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三方齐上”的治山先进典型,德云公社利丰大队更创造了“定点打洞,挑土上山,肥泥垫洞,栽后盖草”的石山造林法。整个60年代,全县共造林3352万亩,零星植树91.43万株,抚育苗木438万。

  熟溪河慢淌,两岸是青葱的绿,俯瞰武义,熟溪河畔这满目的葱茏仿佛“玉带”将城区紧紧环抱,不仅为武义早起了生态屏障,也是成为了城市的“气温调节器”与“氧气输送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随着植树造林等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县创建森林城市、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定位日渐清晰。

  2012年,我县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4年全县绿化总面积达36.87万亩,新增绿化面积3.7万亩,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2014年,我县提出编制全县湿地保护规划,响应湿地保护行动,建成了具有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典型特征的省级湿地公园——武义熟溪湿地公园;2017年1月,武义县启动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提出打造珍贵彩色森林,围绕“一城六镇八景十线百片”的珍贵彩色森林总体建设布局,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8.1万亩彩色森林建设,将珍贵森林、彩色森林、健康森林以“点、线、面”的形式有机结合,改变林相单一的森林景观,实现了“春花、夏荫、秋果、冬彩”的季相变化森林。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全县绿色崛起,我县2017年5月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获评“全球绿色城市”;2018年开展“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在全县形成“一带一树、一村一景”的珍贵化、彩色化村庄绿化体系,为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打造幸福乡村建设“升级版”。2017年初-2018年底,全县共投入植树造林、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各项生态建设资金7.5亿元;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3.92%。

  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馀。”千年之前,孟浩然来到了武义,写下了《宿武阳川》,将这座江南小城的景物光阴描绘得有声有色。而今的武义,大道通衢,一步一景。

  城区内一座座公园绿树掩映,绿草如茵,像是一座座城内绿岛,为城市增绿添景。从璟园驱车往西,大约8分钟的车程,就望见窗外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这便是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走近河边,微风撩起水纹,只见水的绿由深及浅一圈圈向周边扩散,墨绿、翠绿、葱绿……经过盘山路许曳线,你就能看到窗外那漫山遍野的绿,翻过山就能看到那连片的荷花。每当夏日,上松线边上的十里荷花景区里,粉红色、洁白色的荷花绽放之时,总能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是我县发展的四大战略。其中生态是根基,也是我先最大的优势。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山水城市、美丽乡村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以生态理念统筹三次产业、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发展质量和发展目标上的“弯道超车”。“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的县城,在治水中治出了熟溪湿地和熟溪景观绿带,上街古街区与北岭新区因壶山交相辉映;上松线等美丽乡村风景线,将俞源村、陶村、柳城十里荷花、牛头山,以及白革村、山下鲍村、大莱村连成美丽风景带,就连下山脱贫旧址上的一座座黄泥房也随着精品民宿游的发展,重新焕发绿色生机。

  以前“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放眼当下武义,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牢固共识,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成为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标配”。“开门见绿、出门赏绿,已成为武义人的一种享受。”武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一个充满生机的武义正大步迈向未来……

  “一村万树”助力乡村绿化建设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在温泉度假区溪里村,只见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通向农家院落,一棵棵大胸径樟树静静地耸立在村口,边上是美丽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欢快地奔向远方,垂入溪水的柳枝也在随波荡漾。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太阳底下聊天晒着太阳,也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15年来,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脏乱差”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但是从建设高标准、高品位的美丽乡村角度看,特别是对照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要求,美感和品味依然不足,多数乡村建筑风格不伦不类、布局密集凌乱。还有突出的环境卫生、低端业态等问题,都是“老大难”“硬钉子”。而“一村万树”正好是一种小成本、大功效、“短平快”的环境美化方式,通过在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上种树添彩,既增加了村庄绿化彩化,又能把村庄掩映在树林里,在改变村庄风貌方面可以起到“遮瑕造景”的效果,比大动筋骨式的村庄改造更节约成本,且更凸显自然风貌。

  来到倪上垅村,只见村道边、农房后和荒山地已经栽下一定数量的树苗,村干部反映,不少农户种植经济树种的意愿比较强烈。“以前好多年轻人都走出去打工了,剩下这些年纪大的老人,因为种不动地,成了荒山废田。现在,水清了,山绿了,田肥了,群众的观念也改变了,如今的农村像城市!”倪上垅村党委副书记朱子福感慨,“是政府改变了这一切!今年一开春,县里就定下‘调子’,村庄干净了,还得继续美化,要把绿化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增绿又增色。”

  “一村万树”是一种新型乡村绿化模式,是平原绿化的升级版。在实施“一村万树”行动中,我县立足县情村情民情,从塑造风貌特色、盘活闲置土地、发动群众参与、提振乡村经济等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坚持一个村以一种树为主,以适合本地种植的珍贵树、产出收益较高的经济树、观赏价值较好的彩色树为主,力争村均规模达到1万棵、户均10棵以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让美丽乡村收获更多的开放红利,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责任!”要继续深化“美丽城镇、美丽田园”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大地增添一分新绿,给后人留下绿水青山,留下一座“绿色银行”。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并最终迈向“发展美”。

  (本版图片由张建成 冰山提供)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