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副刊 >> 特别报道

从城东路18号到南门街2号

——从一医变迁看全县医疗卫生70年巨变
2019年11月07日 09:18:01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医院前身——武义县卫生院

  本世纪初期医院原貌

  新设备核磁共振引进

  □ 记者 项玲慧

  壶山脚下,熟溪河畔,它在战乱中诞生,受新中国成立的雨露滋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它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它见证了武义医疗事业发展的风风雨雨,更是70年来武义医疗事业发展的缩影。

  它就是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在战火纷飞中诞生,与新中国共成长,历经了80载,跨越了两个世纪,留下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期间,医院曾五易其名,十迁其址,从上街徐氏祠堂到城东路18号再到南门街2号,最终于2018年8月实现整体迁建,就医条件与就医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与提升。

  时光倒流“蜗居”一隅寻发展

  80年救死扶伤、薪火相传,80年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一代又一代“武医人”辛勤耕耘、厚德博爱,打造了享誉方的医疗保健中心,始终呵护着武义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武义县卫生院,由民主人土发起,设址县城北上街西寺街徐氏祠堂。后因为战乱,医院数次更名、辗转搬迁,终于在1955年7月,正式落户武义县城东路(也就是以前老院区),门诊部面积也只有300平方米。历经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60多年的发展,老院区由最初仅300多平方米的“蜗居”发展到了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3.5万平方米的规模,成为武义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院区的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因此建设新医院是突破这一制约发展瓶预的唯一方案。2009年,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新址终于确定。2018年8月8日,历时4小时28分钟,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告别城东路18号,开始南门街2号时代。

  时光倒回上个世纪,我县其他医院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1948年,县第二人民医院还叫宣平县卫生院,后经5次更名,1971年12月定名,1986年全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12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2164平方米;2011年7月,医院搬迁至新院大楼,新院大楼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医疗用房10914平方米。武义县中医院前身是“武义县城关第一中西医联合诊所”,1955年5月成立,地址设原壶山街149号;后经3次更名,1982年8月定名为武义县中医院;2011年6月,医院整体搬迁至武阳东路,占地面积7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77平方米。在发展中,我县各所医住院难、停车难、冬冷夏热、各项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等突出问题,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经过70年的发展,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也达到19家,遍布各乡镇(街道)。

  薪火相传智慧医疗惠民生

  县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B超室,张雪楣正在给一个小女孩做检查。“来,放松躺下就好了。”张雪楣温柔的声音舒缓了小女孩的紧张感。完成一天的B超检查后,张雪楣才得了空坐下来。

  在我县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张雪楣,她是我县第一代B超医师。1984年,县一院被评为省级先进医院,奖励了一台黑白B超机,这是当时全县第一台B超机。当时的张雪楣被医院选派到浙一医院进修超声医学检查,一年后,县一院成立了超声诊断科室,开启县一院B超时代。她在B超岗位上见证了县一院超声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卫生院的B超医师,成为我县超声医学的“领头羊”。

  回顾上个世纪,我县医疗单位仅配置普通放射、检验、心电图常规的医疗设备;21世纪的今天,我县医疗基础建设、医疗设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先后引进了核磁共振、史赛克关节镜、新CT16排、口腔CBCT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各类原先只能在省市三甲医院开展的手术均能开展,医疗卫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现在,我县大力推进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该平台现已完成智慧医疗人口健康数据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合理用药和处方评价管理系统、区域检验系统、区域心电诊断和区域影像系统、短信支撑平台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体检系统和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十多项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升级疾控中心检测、实验设备档次,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监督执法,维护公众健康权益。推进妇幼健康促进工作,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妇幼公共卫生工作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医联+医共构建全民健康网

  “省城大医院医生在家门口给我看病,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前,在县第一人民医院专家门诊室里的葛大爷高兴地说。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开展“双下沉两提升”活动,主动对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口腔医院,分别在县第一人民医院、县口腔医院合作成立武义分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与金华市人民医院正式结成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挂牌成立金华市人民医院武义分院,实行人、财、物全面托管,取得了“医院得发展、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成效。

  今年以来,在形成“医联体”基础上,我县还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县域医共体。“医共体”的建立,实现了县、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新模式。这对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来说,就是能帮上大忙的“邻居”,卫生院医生能帮上的忙更多了。以往,假如村民生的病严重一点,需要去更大的医院就医,他们就提供不了帮助;而现在,他们可以直接求助上级医院的专家。

  “有了医联体和医共体,分级转诊顺畅了,急救就能提速。”武义二院的李郁盛医生说,像心肌梗塞这样的疾病,从该院转到武义城里,还要再从武义转院到金华市区的医院,浪费在转院途中的时间可能长达两三个小时。而在金华市人民医院与二院成为医联体后,不但转院过去的病人能享受绿色通道,而且相关检查结果也能提前传过去,省掉了术前检查的时间,病人一到就能动手术。

  如今,我县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了20分钟服务圈,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网络已经基本成型。“双下沉、两提升”实现县级公立医院全覆盖,挂牌省市三甲医院分院4家、项目合作医院1家,积极打造“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诊疗工作平稳实施,基层绩效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回首过去,武义医疗卫生工作者们70年孜孜追求,不变的是铁肩道义;70年不倦探索,不变的是医者仁心。展望未来,武义医疗卫生事业将以更加自信、从容、坚定的步伐,站上新起点,再赴新征程,继续为心中的梦想“医”路前行。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张铖倩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