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座座防洪堤坝护卫江河安澜,一条条生态河道扮靓生活家园,一缕缕甘流清泉淌进千家万户。
水清则城强、水净则民泰。过去三年里,“五水共治”成破竹之势,倒逼发展理念转变,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倒逼生活方式改进,顺应了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品质的追求。这三年,为了一条条美丽的河,我县全力推进“治污水”,开展河湖清淤和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管好每一处水利工程,护好每一条河流,让家乡的河流更加美丽。
记者 陈瀚 通讯员 徐陈挺
治水促发展
近日,浙江省2019年美丽河湖名单的公示完成,共评出147条(个)河湖为省级“美丽河湖”,我县熟溪(明招桥-古竹大桥)获评。
同时,在由水利部河长办指导,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和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守护美丽河湖——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微视频公益大赛中,我县选送的关于美丽河湖熟溪的微视频《熟悉·熟溪》榜上有名。
治水筑安澜
我县以建设“浙中美丽河湖,华东休养福地”为目标,坚持全域统筹、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文化引领、共享共管,全县河湖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得到大幅提高,获得了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字号荣誉。我县“网岸旅”并举,推动美丽河湖“三带”建设,连续两年获评省级美丽河湖。
总投资约1.5亿元,我县实施熟溪城区段治理工程、武义江堤岸加固工程等,修筑或加固防洪堤7.9公里,新增蓄水堰坝6道。我县围绕发挥湿地蓄洪功能及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完善湿地水系建设,新建汀步跌水堰坝、石拱桥、观鸟平台、游步道等设施,在溪滩地段种植多种类本地品种植物,打造最美河道湿地景观。我县建设绿道20公里,沿绿道栽种桑果、油菜花,提升堤岸景观面貌。以绿道为“藤”,以沿线景观、村庄为“瓜”,形成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富民惠民的休闲绿道网络体系。
车辆穿行在永武线泉溪镇路段上,宽阔的道路,整齐的车位,统一的商铺,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以前的镇区很杂很乱,夜宵摊前污水横流,现在这么整洁还有点不习惯,但真的很舒服。”商铺老板陈女士说。
泉溪,因境内泉水、溪水众多且水质清澈甘甜而得名,故称“百泉之乡”。如今,朝气蓬勃的泉溪镇,正逐渐让人感受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市级中心镇的无限魅力。
“真想不到,这两年这里变化这么大,以前还是垃圾遍地,破败不堪的呢。”住在下宅口村的村民回忆。原先,这里遍地都是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堤岸也是残破不堪。自生态廊道修建以来,泉溪镇紧跟县里部署,集中力量拆除了该地块上的6宗违法建筑和水泥预制品加工场,并修建排水涵管、游步道等,修复了生态并提升了堤岸景观。如今,此处已经成为了泉溪镇一处休闲健身场所。
泉溪镇聚焦镇容镇貌,以曲湖老街等重点节点为突破口,从地下的雨污分流、管线入地到地面的白改黑再到外墙立面改造,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全方位推进环境整治,率先实施“考拉APP”垃圾分类积分制管理并实现全镇覆盖,村容镇貌整治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立面改造,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全方位推进环境整治,率先实施“考拉APP”垃圾分类积分制管理并实现全镇覆盖,村容镇貌整治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泉湖电镀集中区,污水从空中流过,车辆在园区内有序进出。“这里之前很乱的,企业门口堆得一塌糊涂,园区后面的河道一到排水的点泡沫横流,臭气熏天,那时候在这里办厂感觉挺不舒服的。”企业主吕先生介绍到。
为改善园区环境,泉溪镇全力推进泉湖电镀集中区提升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建设雨水管1744米,污水管道3060米。启动电镀废水处理提升改造工程,将电镀污水分6类进行源头分类收集,采用架空管道处理电镀废水;在原有的物化和生化处理的基础上再新建一套生化处理保障系统,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建造中转待排池,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现在园区环境好了,大家在这里办厂也舒心了,我一些朋友听说泉溪园区建设得不错,也都希望过来考察,到时候也能把厂办在这里。”吕先生笑着说。
治水润民生
山水人文,诗画浙江。画卷之上,人与自然日趋和谐,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了。
在农村一线治水实践中,桃溪镇发现了五大治水难点弱点痛点问题,即“重工程、轻效果,重应急、轻长效,重数量、轻质量,重运动、轻科技,重建设、轻维护”,深化“河长制”,补充为“里长制”,整合建立起“二河二街二路四污水站八网格”的污水零直排全域运维网络。“里长制”就是以“服务工厂+一里的服务半径=厘米化的精准服务”去实现“污水零直排”,以“绣花精神”去钻研“秒米不差”、去“什么都管”。桃溪的“里长”们团结了党工青妇志愿者团、农村红领新青年,一起去运作“服务工厂”,在一里(即500米)的服务范围内干大事、干实事、干好事。在住房设计方面,里长将污水零直排问题的解决前移到农户住房选址和用地布局阶段,在东溪新区创新设计蓄排平衡、雨污分流、古典大气的“浙派民居”。在雨污分流方面,里长科学建设雨污两大系统,污水系统侧重于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再生作用,雨水系统侧重于降雨的渗、滞、蓄、净、用、排。在化污为景方面,里长将工程拆除后闲置地块、河岸桥下空间、废弃邮筒石磨老物件等改造成街角小品、亲水设施、生态景观,点缀陶村历史文化街区,充实“桃源福镇”全域景区建设。在群众教育方面,里长对路边窨井排放污水现象突出的小餐饮店店主进行法制、卫生、排污等专题培训,提升群众治水意识,还创作了《来自桃溪母亲河的家书》《桃溪治水三字经》等特色宣传作品,广为传唱。
通过治水实践,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治水关乎生态、关乎转型、关乎民生、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深刻认识到,“五水共治”是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倒逼转型的铁腕重拳,是百姓点赞的民心工程,是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