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团县委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迅速组建武义县防疫工作青年志愿服务队,号召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团员青年、红领新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防疫工作。
武川大地,到处活跃着武义青年参与疫情防控的身影。
俞清:
为打赢战“疫”舍小家为大家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熟溪街道团工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第一时间成立熟溪街道“红色代办”志愿者服务队,为自我隔离和医学观察人员提供跑腿服务。
“永忠,你到沃尔玛买些酸奶、牛奶什么的。”“陈敏,你和我到星光菜场买菜,菜场的菜新鲜一些。”“陈芝,我们到药店去买点酒精、消毒液。”……为了方便服务,每天晚上,志愿者俞清会在微信工作群中把第二天的工作全部安排好。为了做好服务,她每天很早就从家里出发,大件物品用汽车运,小件物品用电瓶车送,为的就是能尽快将物品送到群众手中。有些物品一个店里买不到,她就跑五家六家,直到把物品采购齐全。消毒液这些物品一时难以买到,她就把自己家里用的送给居家观察人员。一天到晚奔波在大街小巷,家里两个幼小的女儿也顾不上照顾。俞清告诉记者:“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是小家,做志愿服务是为了大家,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做这些服务就是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她还十分关注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微信上与他们交流沟通,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和社会的关心与温暖。
邓巧玲:
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一线
“我是九龙山的一份子,面对疫情,作为一名大学生和九龙山村民,理所应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俞源乡下杨村九龙山自然村的“95后”大学生邓巧玲的话语不禁让在场所有人竖起大拇指。
邓巧玲是一位年仅22岁的大三学生,返乡后响应号召,不拜年、不聚餐、少外出。在九龙山设卡封村后,她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主动请缨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劝导队伍,劝导外来人员不要进村拜年。“走亲访友什么时候都能来,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相互理解,拜年心意到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深知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也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了许多防疫知识。”邓巧玲介绍道,“但是有些村民年纪比较大,又不识字,只能通过广播了解信息。”为了照顾这些村民,邓巧玲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朴素易懂的土话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劝导村民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
九龙山自然村干部纷纷为她点赞:“巧玲有耐心,讲方法,为我们村减轻了工作压力,共同守护住了我们村的平安。”
徐诺:
疫情不去坚决不退
这个特殊的假期,对于柳城派出所民警徐诺来说是个很充实很漫长的假期,二十四小时轮值真的很酸爽,回岗之后只记得时间是白色和黑色的。
柳城派出所辖区大年初四开始二十四小时设卡,实行三班倒,八个小时轮一班,徐诺排到的是初五初六。第一次轮班是在初五的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柳城的夜晚真是刺骨的冷,徐诺冻得瑟瑟发抖,手脚就像冰块,跺脚都没用。又加上身体不舒服,最后教导员帮她替了四小时。夜深人静,虽然车少了,但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不能漏过一车一人。第二天早上8时,徐诺和同事又重新上阵至下午4时。“一天下来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但是我们心里都燃着一团守护平安的火。”徐诺说道。
虽然是所里的内勤,但因为这种设卡的工作量大,所以这几天徐诺除了内勤工作,还要接应外勤工作。内勤工作既琐碎又重要,比如后勤口罩、手套、眼罩、消毒酒精等的供给等。同时还需要报送工作信息,“所以手机要随时关注,群里的信息也需要时刻盯着。”
1月31日,牛头山景区报送消息说有几个人从山的另一面爬到了牛头山景区。徐诺和同事又匆匆赶去牛头山,劝返那些群众,告诉他们这个特殊时期,请配合工作,从原路返回安心在家休息。
还有一次刚交接完下午四点钟的班回到所里,就被通知需要拍一个视频。怕天黑了不好拍,也怕事多转身把这事给忘记了,徐诺又匆匆赶回设卡点录视频,等拍完视频回所里已经错过了晚饭时间,只能去买速冻饺子吃。
有些时候,徐诺忙得脑子都转不过弯儿来。有一次执勤的时候,徐诺没有接到爸爸电话,结束后回拨没打通又忙去了,然后转头又忘了电话的事了。电话再次响起,里面传来了爸爸关心的声音。“我就叮嘱他们在家待着,不要出门,必须戴口罩,少和别人说话,然后就马上挂掉了,怕下一秒就忍不住流下眼泪。”徐诺笑着说,“想想和我一起坚持岗位的同事们,想想那些请战出征的视频,那我们吃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陈凌航:
不惧疫情坚守岗位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白姆乡全体干部职工在1月27日就停止春节休假,乡党员干部半数以上回到工作岗位,以必胜的决心投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陈凌航,从年初一开始就主动放弃假期,从永康老家回到工作岗位。
陈凌航的工作量十分繁重。除了与乡医护人员上门探访居家观察人员外,陈凌航每天还要根据大数据摸排出相关所需数据进行核查登记,再把各村干部摸排上来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联系-登记-汇总”成了他每天的固定动作。为了把返乡人员信息及时核查清楚,确保疫情能够及时发现、有效处置,从白天到晚上,有时甚至到凌晨,他都不厌其烦地拨打着各个陌生的手机号码,甚至在遇到被骂扰民或者拒接电话等情况时,也依然保持工作耐心与热情。“我年纪轻,多干点工作没什么。”他表示,“与疫情防控前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轻松多了!”
钱侠卿:
主动请缨情暖人心
“我年纪轻,村口设卡夜班由我来。”在年初二上陶村两委讨论村口设卡安排人员时,村团支部书记钱侠卿毛遂自荐道。从年初二开始,钱侠卿风雨无阻,每天晚上准时到“自维站”报到,同时还组织返村大学生和青少年协助村两委干部防控疫情,宣传疫情动态、防疫注意事项等;组织志愿服务队服务居家隔离对象,并参与对村内小超市、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巡逻。
“村里口罩没多少了,现在这个情况有钱都没地方去买,大家要省着点用。”村党支部书记陶宣文跟“自维站”工作人员交代。钱侠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去青年朋友家中“借”口罩。青年朋友得知这个情况后,捐出近百只口罩供村里使用。
(武义新闻网记者 武义新闻网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