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项玲慧 刘闪闪 通讯员 邵飞建
编者按:过长的假期,打乱了孩子的生活节奏。重归校园后,可有不适?日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我县各校通过心理辅导、田间劳作、运动操活动、周末家访等,缓解返校初期带给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校园生活,有序融入校园生活。
学起来
伴随着复学的喜悦,学校也面临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每一位学生不仅要面对严峻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还要应对在线授课或者学习的挑战。复学以后,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复位”,是摆在所有学校面前的一件大事。
“因为疫情而担忧、害怕,因为延期开学、长时间居家而焦虑、焦躁,或是过分依赖电子媒介,导致自制力下降,学习出现懒惰、消沉情绪,这些都是学生复学后可能出现的心理或情绪问题。”武义三中心理辅导中心主任王春丽告诉记者。复学以后,为加强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师生、家长的心理复位,我县从关心到位、预案到位、筛查到位、建设到位、识别到位五个方面做好复学后的心理健康工作。
4月23日,为切实做好学生复学后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及“疫后综合症”,我县组织中小学及学前教育教师在线观看,由省教育厅疫情防控办公室向全省中小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复学后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专题讲座”直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师的自我关爱心理体验式课程,进行复学后的心理复位,从而提升帮助学生心理复位能力,扛起‘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当好‘校园危机守门人’。”王春丽说,这次疫情让她认识到了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重要性。身为武义春雨润心工作室的负责人,王春丽还安排了抗疫安心志愿者坚持线上值班工作,做好后疫时期的心理高危人群的动态管理,给心理支持需要的师生及家长及时的心理陪伴。推广21天美好记忆创建(每天发现孩子三个闪光点记录一件家庭愉快事件)打卡活动,从复学前的亲子之间美好记忆创建试点班级、学校,到各校各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美好记忆创建;定人定岗负责制实行分年级组包干,通过个辅、小团辅对有需要的师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借助市县心指办对各校的复学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调研,对各校工作加强把脉问诊。“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对疫情后学生心理‘复位’、顺利返校复学工作,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转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王春丽说道。
跳起来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学校开学后,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下,为增强孩子体质,我县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学生们的体操,分阶段安全、有序、科学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们在上好文化课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
动起来
加强劳动教育,旨在将劳动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的生活日常和成长必需,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近期,我县各中小学纷纷开展劳动教育,学种植技术、化身小茶工……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自己。
访起来
4月25日,复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壶山小学吴小芳老师来到小臻家里进行复学后的家访活动。小臻是壶山小学四8班的学生,因为患有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该在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奔跑,玩耍、上学的年纪,却只能终日与轮椅相伴。但是他的性格却很开朗,虽然话说不清楚,但每次见到吴老师到来却都会很热情地打招呼,邀请她坐下。
小臻的双胞胎哥哥小涵也是吴小芳老师班里的孩子。吴老师和孩子的父母交谈了复学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后,便和小臻兄弟及家长攀谈了起来。小臻很健谈,言语中充满了积极乐观,充满了对家人的感恩。吴老师鼓励他多锻炼多恢复身体机能,并承诺日后再去看望他。
吴老师的家访是我县全体老师复学后家访的一个缩影。学生们在结束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长“假期”后,都陆陆续续返校复学了。虽然已经返校,但孩子们在家上网课期间的表现如何?心理上有没有发生一些特殊的变化?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心如何?像小臻一样的特殊孩子过得怎样?复学后家长有哪些需求?这些问题,都是老师们想要了解,需要和家长沟通交流的问题。为此,县教育系统的老师们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陆陆续续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复学后的家访工作。
孩子网课学习之后,有没有形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在家里会不会和父母进行贴心的交流?复学一段时间后,孩子回家,有没有适应一些新的变化?此次复学后的家访,老师们不仅仅和家长交流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更是把重心放到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等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