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温泉名城 >> 视觉武义

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和乡风

2020年05月22日 09:44:37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华塘村水口吴维康摄 

  ● 记者述评      □ 鄢子和

  从历史到现实证明,“乡村振兴”20字发展战略中,最核心支撑是“产业兴旺、乡风文明”8个字。产业兴旺,无需背井离乡闯荡,在家门口的聚宝盆创业经营就能脱贫致富迈入小康;乡风文明,全村人文气息浓郁,有教养修为,读书人受尊重,人人意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柳城畲族镇华塘村是与坦洪乡上坦齐名的老宣平县历史文化名村,四面环山,东面有溪流过,且有“宣阳八景”之一“岱石流霞”矗立,清末民国私塾“芸香草堂”是宣平县设立官办教育之前影响力最大的民间教育中心。养蚕、种莲、种茶历史悠久,历史上财主、官员和书生兴旺,构成村庄产业和乡风的引擎主力军。

  华塘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晚清至民国的村内一批杰出人物,培养众多人才,人文俊彦引领老宣平县。就说晚清同治、光绪年间,贡生陈以忠(1814-1912)居家设“芸香草堂”执教40多年,其次子廪生陈逢庚(1863-1930)助力传承父亲私塾教学,慕名到陈家“爱莲堂”求学者络绎不绝。仅光绪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885-1906)20年间,先后受业“芸香草堂”学子就有2000多人,其中考取拔贡、廪生、庠生及出国留学生50多人。清末民初宣平文化知识界知名人士陈鹤书、陈丹书、郑如璋、邹家箴、王锡三、俞师昌、周耀枢、邱兆麟、陈逢甘、曾懋修、潘文渊、陈逢时等都曾就读“芸香草堂”。

  据县博物馆老馆长涂志刚梳理统计,1949年以前的华塘村陈姓仅1人是文盲,民国高小毕业到大学、留学生有71人,其中女性占28人,中专和大学生18人。建国后大学毕业生60多人,其中博士生2人。陈丹书东瀛学归,1908年在华塘陈氏宗祠首创树人小学,民国九年(1920),陈育仁设庚申学社。由于“芸香草堂”承上启下的历史效应香火延续,华塘“人文蔚起,才为国用,抑且握一邑文教之枢纽焉”。陈鹤书首任宣平劝学所总董,主持开办学堂10余所,发起成立宣平县教育会,与潘漠华父亲一起捐资筹建宣平县立师范讲习所(二中前身)。陈育才,又名丹书,1904年东渡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宣平县参议长。沈钧儒秘书陈豪1935年留学日本,曾任《中国时报》主笔。国大代表陈佑华,曾任兰溪、嵊县县长,村北做过云华乡乡政府驻地的古民居就是他建造的老房子,陈佑华在1949年以后担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执委。还有文史秀才陈倜,和同学周扬、陈器一起参加北伐的陈育仁,中共宣平县委委员兼宣平北营红军副总指挥陈俊,传承叶法善秘方的名医陈异常,在柳城开协盛官酱坊的陈方荣等等。仅民国时期,华塘就出过3个县长和2个少将,这是村人至今引以为豪的。一个至今也只有800人口的村庄,父子两代兴办享誉县域的“芸香草堂”40余载,全县文化名人几乎都曾入学开蒙悟道,这在过去和现在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村南创办过“芸香草堂”的爱莲堂,华塘人称“下新屋”,与村北陈佑华兴建曾做过云华乡政府驻地的“上新屋”,是村人引以为荣的两处历史风物和文化遗存。这栋建于清末的爱莲堂占地面积456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四合院和附屋组成,坐北朝南,门廊三间,进深三檩二柱,两坡顶,正屋、厢房均为两层,前檐施牛腿拖下檐,大门外设贡生旗杆石一对,文气乡风浓郁。据了解,今年华塘村种植宣莲300多亩,爱莲堂对面一丘丘起起伏伏莲田,仿佛往日就学过“芸香草堂”的学子都回来了。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梅吉姝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