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徐新华,他同时拥有“企业家”与“诗人”这两个在别人眼中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他经营着浙江省武义亮神自动擦鞋机厂、义乌市鼎泰电器商行、华宝轩盆景奇石馆3个产业,生意经营风生水起,令很多同行刮目相看,其公司产品陆续被授予“浙江省名优科技产品”、“国家质量检测连续达标产品”等荣誉称号,并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他能笔若游龙地一气呵成一笔空心字,妙笔生花地写出一首首诗词,到目前为止已创作了近300首诗词。
尘世的人情冷暖、商海的沧桑沉浮,使他的人生轨迹风云变幻、充满传奇……
激情创业不停歇
1969年,徐新华出生在泉溪镇宅园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创造过我县的多个第一:我县第一家私营家电行、第一家美国肯德基炸鸡店、第一个烤羊肉串小摊……在徐新华真正找到自己可以一辈子为之努力的事业前,他不停地换过十几个行当。
16岁就出来做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徐新华,最初干的是供销,在五六年时间里他帮不同的企业牵线搭桥。行业涉及歌舞团、五金、焊接、邮电通讯、药业、文教用品等,这段最初最苦的创业岁月,让徐新华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不过最令人拍案惊奇的还是他和他的自动擦鞋机的故事。
1997年,在经济特区深圳街头,徐新华在与擦鞋匠的一次闲聊中,有了电光石火般的灵感——一个擦鞋匠每天竟能很轻松地赚到130—150元钱!他马上联想到中国目前尚无人生产专门用来擦皮鞋的机器,这不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吗?想到就做,缺乏理工科基本知识的徐新华自己设计了自动擦鞋机图纸,再跑到当时深圳最大的赛格电子市场,找到电子、无线电专家,求教具体的技术问题,并带回了一堆的电子元件、零配件,闷在房里自个钻研。3个月后,75公分高、50公分宽、35公分厚,造型类似装甲坦克的首台擦鞋机成功问世。自此,徐新华全面展开了他的“终身事业”。
当时,徐新华经济底子薄,全部的家底只有8万多元钱,在试产初期这钱就已花得所剩无几,于是他竭尽全力借了近20万元的原材料与资金。“贷款临近归还,客户要的机器无法供应,继续生产又无资金再投入,真是走投无路了,前期所有努力化为乌有……”徐新华回忆起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时神情黯然地说,“那一年,连刚生下孩子半年的妻子都弃我而去了。” 万般无奈的徐新华来到朋友开的药业公司工作,在那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徐新华倾注全力帮助朋友打造出骄人业绩,得到了属于他的丰厚佣金。重回老家后,他继续他那因资金短缺而未竞的事业。
之后,徐新华对原设计的产品进行除弊改良、升级换代,终于赶在1999年的“中国五金博览会”上推出了成熟的“第五代擦鞋
机”系列,产品成为当时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前来咨询的客商接连不断。会后,他在“中国五金城”设立了一个展示企业产品、常年招纳加盟代理商的窗口。
五金城的窗口让他站稳了根基,义乌国际商贸城门市部的设立使他的产品走向了世界。公司实力与名望不断提升,订单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主营生产的擦鞋机现在已经升级到了第七代,自动鞋套机已经升级到了第八代,并相继研发投产了鞋底清洁机、电动扫地机、除臭飘香烘鞋器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陆续被授予“浙江省名优科技产品”、“国家质量检测连续达标产品”等荣誉称号,并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多才多艺寄情趣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徐新华,童年时代跟很多同辈人一样缺衣少食,日子单调而乏味,不过由于父亲的关系,他自5岁起便开始识字、画画、写字。年幼的徐新华天资聪明,模仿力极强,悟性高。他7岁就会为乡邻写对联,10岁时已通读了父亲书柜里的《三国演义》、《西游记》、《说唐》、《水浒传》等名著。
上了初中,徐新华的语文成绩很好,总排在班上前几名,学校的黑板报也总是让他设计、抄写,黑板报上的标题经常要用空心字,为此他开始揣摩、练习,这为他以后写得一手绝好的空心字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余间隙,同学们还常能听到徐新华的笛声……
徐新华18岁便加入“桐川文艺社”,一批热血儿郎聚在一起策划编排节目,四处演出,挥洒汗水,尽情地演绎着青春年华的激情……
童年时在溪水边捡石头、画地图的经历,仿佛是注定的渊源,与徐新华成年后的爱好暗合。徐新华在县城奇石一条街开了一家华宝轩盆景奇石馆,馆藏珍稀名贵的几千方奇石。诸如石头的“形质色纹韵”、“瘦皱漏透悬丑奇美”,以及“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等“石言”,徐新华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天……奇石馆里经常是高朋满座,笑语欢歌,他说,开这奇石馆不在乎做生意,只为创造一个与文朋艺友、兄弟至亲聚会的高雅场所,一个让自己融身山水、寄情云天、抛却凡尘、放松身心的环境。在这里,倒下一潭浓墨,挥毫书画,吟诗作词;泡上一杯香茗,品赏奇石,忘我怡情,陶醉于奇石的万千神韵之中,自是惬意无限、快乐无比。
徐新华自幼酷爱诗文,小时候他所在的乡镇每年“五四”青年节都要举办一届“知识竞赛”。有一年大赛组委会出题“苏东坡”作的千古绝对作为对联题:“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五句皆同音,有动词、名词相依附,又有语气助词“惜乎”,还阐述着一段故事 ,实在难对。 当大家面面相觑时,其兄对下联:“采桐籽,打童子,桐籽中童子,痛之!童子”。接着徐新华立起再对下联:“到武义,有舞艺,舞艺遍武义,吾矣,舞艺!”对毕,“才子兄弟”之名不胫而走……
事业稳定之后,徐新华又创办了“中华诗词网”, 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一个“畅表喜怒哀乐,抒发人生感悟,广交四海朋友”的平台,也借此重拾自己的诗人梦。其实无论是事业的起步期、低潮期,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作为诗人的创作追求。尘世的人情冷暖、商海的沧桑沉浮,使他传奇的人生轨迹跌宕起伏、色彩璀璨,也多亏此丰富的经历,使他创作的作品丰富多彩,饱含感情。
他在处女作《闯》中这样写道:“门小郁困一良驹,肢壮膘肥难转躯,何日蹄轻破羁束,纵横天下济世需。” 强烈的使命感溢于言表。《寄怀》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空装一腔千古学,愧对满腹八斗才,寄鹏万里搏长空,凌风击雨以叙怀。” 雄心壮志跃然纸上。《惜时》中写到:“日月循环严相逼,人有苍鬓时无息,劝君莫作明日佬,奋起今日争朝夕。”字字句句都透出他对时间的珍惜。
虽然已年届不惑,徐新华却依旧保持着毛头小伙初创业时的惜时与勤奋,永葆激情与乐观。徐新华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