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专副刊 >> 和美乡村

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为后发赶超提供空间保障

2020年06月15日 10:21:38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 记者 吴丁宁 陈文侃 通讯员 徐肖芸 罗安琪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县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国土利用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我县以资源整合和要素凝聚为手段,借助“美丽乡村”建设良好契机,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农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局面。

  2020年,我县将在原有整治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集约优先”总体目标,加大对山水林田路村全要素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建设用地复垦、耕地垦造、旱地改水田、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六大工程”,推动“农田连片、农户集聚、村庄美丽、生态修复”,为我县实现后发赶超提供强有力的空间保障。

  复绿造绿·废弃矿山变生态公园

  “现在疫情缓解了,我和家人从温州到武义旅游,并且住在清水湾度假区。听当地朋友介绍说附近有个主题公园环境优美,就慕名而来了。”近日,来自温州的游客蔡先生在我县温泉度假区萤石矿山遗址公园游玩时,对其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没有污染,适合散步,有另一片天地的感觉。”

  我县素有“萤石之乡”的美誉,萤石矿床分布密集、蕴藏量丰富。记者了解到,萤石矿山遗址公园的前身是溪里萤石矿,最初由于大规模的地表及地下开采,遗留下了大量的地表采坑和地下采空区,逐渐成为一个废弃的矿山,是我县百余座废弃萤石矿山之一;同时该片区有大量的地表采坑和地下采空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近年来,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的治理与绿化养护措施下,原先杂乱的废弃矿山已是满眼绿色、生机勃勃。“我们主要对这座废弃的萤石矿山的采坑和矿洞等区域进行封、堵、围填,同时在山上植绿复绿,将其改造成矿区遗址主题公园,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二次利用,提高周边居民生活幸福感,并进一步促进该片区生态旅游发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说。

  在废弃矿山治理修复中,我县根据矿山的土质坡度、损毁程度等,按“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方式进行治理,为我县35座废弃矿山披上了绿装,并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带动传统矿山企业转型升级。经过4年的修复治理,截至目前,我县已新增国土绿化面积1176亩。同时,我县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其中,以白姆乡谢坑萤石矿为例,该矿区于2018年以90.53高分通过绿色矿山创建核查和评估,并已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搭乘2020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快车,根据各矿山的实际状况,探索建设园林式景观,让更多矿区变成景区,配套发展旅游业,力争在全面建成绿色矿山的基础上,逐步建成有经济效益的“花园式”矿山、有人文气息的“文化”矿山,不断提高全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水平。

  以全域旅游“妆点”美丽乡村

  近日,在各个美丽乡村里,时常能见到一群扛“长枪大炮”的摄影师正用镜头记录我县新农村建设成果,大家纷纷感慨:“农村变了,村庄更美、生活更好、韵味更浓!”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体验游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到农村采摘特色果蔬、拍摄秀美风景、徜徉特色农庄,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首选。

  通过优化美丽乡村布局,实施生态景区全域化。目前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个,柳城特色风情小镇通过省级验收,桃溪创成全省首批4A级景区镇,建成精品线2条、精品村秀美村15个,创成A级景区村43个。去年新增坦洪、上周等中国传统村落7个,山下鲍、范村等古村落历史风貌进一步提升,锦平省级少数民族十佳特色村寨建设扎实推进。同时,我县还荣获2019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这是我县走文旅融合、全域旅游道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窗口,也是精品村和美乡村建设中,把历史人文深厚的传统村落改造开发为宜游宜居景区村庄的一大成果。

  “我县通过美丽村庄、宜居村庄、传统民俗村落和多村连片建设,打造精品村落和农村社区,实现了村庄建设与山水环境相互融合,推动了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同时,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庭院经济、庄园经济,形成了一大批富有农村韵味的星级农家乐,实现了农业产业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县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加快旅游业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去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23.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69亿元。依托较好的旅游资源,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我县积极推进“文旅富县”战略,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盘”活“废”土地“转”出“高”效益

  “去年我把我家的近10多亩地流转给了来自金华的种植户,现在有了足够空闲时间从事我喜欢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我还会记下一些重要的日常小事,觉得十分充实。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比过去种田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家住俞源乡下杨村的村民,目前正在从事电商行业的杨先生告诉记者。

  下杨村原先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在过去属于基础较为薄弱的村落。其布局过于分散,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薄弱。与陶宅村等地类似,这里的年轻人口大量外流,亦存在着一定的土地抛荒现象。村委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土地有许多在流转前,部分农户农药使用不规范,已经荒废很久了。

  “为促进产业集约规模化,原来的下杨一、二村、力丰村和新九龙山村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一起后,便加快了土地流转的步伐,对村内的稻田和种植园进行招租以壮大集体收入。”下杨村监委员主任杨惠南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一共流转了近208亩土地,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出租给来自县域内和金华的种植大户,并且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运作,产量达1260斤每亩。”土地流转的实施,真正把农户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农户不仅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反乡创业和公司返聘管理农田,农户有了第二份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多渠道创业增收,可选择的机会更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干劲也更足了。

  近年来,我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面深化“三农”工作,强化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将土地流转给第三方经营,促进了我县农用土地集约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了我县现代农业、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梅吉姝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