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武义政府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   微博   手机  
首页 新闻 微聚合 专刊 专题 武川论坛 数字报 图片 人文武义 网闻联播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温泉名城 >> 旅游新闻

墓地文学,给考古插上人文翅膀

——郑嘉励在“文化遗产日”新书分享印象
2020年06月19日 09:26:00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郑嘉励与读者分享新书

  郑嘉励(中)游明招山

  □ 记者 鄢子和

  2020年“文化遗产日”,我县举办文保、非遗系列内涵展示和活态传承活动。6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物馆学兼职教授郑嘉励,在武义上街婺州窑门店开讲的新书《考古者说》分享会即是其中一环。郑嘉励说,在考古人眼里遗迹的重要性大于遗物,在田野调查中一般现象的意义也大于特殊案例,而博物馆人更关注的是墓内遗物;对社会公众来说,考古人最重要的是讲好人文故事。在不少旁观者甚至公职人员眼里,考古学家与盗墓贼似乎没啥区别,这是危害甚大的讹传谬见。同样是南宋墓葬挖掘,黄岩赵伯沄古墓在保护完好中专业有序挖掘,墓中每件遗物,包括全身衣服、葬品及墓室细节,都能恢复当时人文社会条件下的历史真实,仅衣饰一项就成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镇馆馆藏。而武义龙王山的徐谓礼文书挖掘,由于盗墓贼前期无序破坏性介入,对古墓人文生态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除徐谓礼文书外,其他遗物器皿早已流失,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和遗憾,何况徐谓礼文书至今也还有遗漏没有全部追回。

  70后郑嘉励是生长台州玉环海边的渔民后裔,读的是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省城对口单位工作,可谓一帆风顺。可读书和工作阶段的他,曾一度不喜欢考古特别是跟坟墓打交道。因为传统的考古工作者,似乎交上机械枯燥的报告、论文、科普文章就完事。而他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观点、喜好追求,在大量的田野考古之后就交上那么一点程式化文字,感觉意犹未尽。他是资深文青,也是港台流行音乐爱好者,但对文学也有过误解,他认为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高度理性的产物,而他所接触的许多文学著作比较感性,2000年左右他把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文学藏书都处理了。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成长感悟阅历造化,他终于认识到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经得起时间打磨高度理性思考的产物,比如法国文豪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多少历史学家建筑学者写得过他。于是在2010年至2016年,他在杭州日报等平台写起考古随笔,渐渐找到感觉,读者反响也不错,枯燥冷门的考古工作走出象牙塔拨动社会大众视野及其思考细胞。一鼓作气,他写出专业著作《浙江宋墓》、《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之外,又结集出版《考古的另一面》、《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等杂文随笔,引发知名《读库》编辑张立宪兴趣,不仅在《读库》选发他3万字文章,还精心提炼标题“我这考古工作吧,上班就等于上坟”;紧接着又有知名报纸《北京青年报》等及网络转载跟进,在互联网时代把“上班就等于上坟”这一人文标签一下炒成一片汪洋了。

  “上班就等于上坟”于郑嘉励来说是真实感叹,不说他以考古专家身份奔赴浙江全省,屡屡奔赴浙中温泉名城小小武义就让他感同身受了。2009年,郑嘉励初到武义明招山考证长廊墓志铭;2012年,他参与徐谓礼文书挖掘、考证、解读;2014年,他几乎全年钻研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及墓葬;之后又参与考察挖掘徐谓礼父亲徐邦宪墓葬,他年年往武义跑,武义几乎成了他专业、灵感、交友丰收的“后花园”。明招山有吕祖谦家族六代近百穴墓葬啊,对一个专业兴趣对口的专家来说,这还不是眼睛一亮脑门洞开的掏金福地吗!他贡献网络流行语“上班就等于上坟”就是在明招山考古发掘中由衷发出的,而众多网民却严重误解了他,成为自己讨厌上班反感机械工作的发泄语。郑嘉励发出这一覆盖网络流行语是乐在其中的,几近明招文化开蒙隐士阮孚将军神色闲畅沉浸其中的由衷喟叹:“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

  郑嘉励在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新书《考古者说》后记中说:“我害怕棺木、坟墓、妖魔鬼怪、太平间、火葬场……凡是与死亡有牵连的事物或意象,能躲则躲。记得那年高考结束,我被厦门大学的考古专业录取。天哪!不就是挖古墓吗?我吓坏了,躲进房间哭了一场。”1997年,他决定改行,专做浙江瓷窑址考古。可天网恢恢怦怦心跳,还是难逃“叛逆即内心召唤”的人性宿命。他在该书后记中又说:“我发现古墓实在是认识古代历史的一面镜子,古人丧葬制度,背后通常隐藏着重大的玄机。忌讳的人真是可惜,他错过了认识历史、体验人生的绝佳素材。这世界上不会有逃避死亡思考的哲学家、文学家,我想,考古学家也不必例外,死亡才是终极的问题。在触及终极之前,励志故事、娱乐小品,都只是半拉子的话题。”

  在新书分享会的身心交融讲述中,郑嘉励可谓神色闲畅,沉浸其中,逼近竹林七贤后裔阮孚状态,似乎比去年同期在武义一中新校园的讲座入境多了。含我在内的一般人,常识心理都告知自己要远离墓地,可给考古工作插上人文翅膀的郑嘉励教授总要把我们往“墓地”上拉,我细读他赠送的3本考古随笔,几乎成了他的文字粉。考古作家郑嘉励说,他行文力求真实不迎合,这是做学术也是文人下笔底线,可惜人世间虚假空洞的文字太多。墓边思考,向死而生,生命及文字才能活出通透。以墓地为坐标思考人生及文学,真是有志文青的上佳选择和收获。

分享到:
终审:张莹 编辑:梅吉姝
 
专题报道 更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专题】反诈骗宣传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微博关注
全媒体矩阵
武义e报 武义发布
壶山顶 武义之声
 
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主管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浙江在线技术支持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0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湖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扫黑除恶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