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道思想的修持之径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其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哲学审美的超然境界。
1茶文化的德性
茶德,就是茶人在喝茶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德性。茶德,因人而生、因人而异。高尚的茶德应该是超越任何物欲奢望,回归淡泊平和、闲情逸致的朴真状态。
1.1 淡泊平和——茶德的境界
老庄对德性的赞美是“恬淡为上” 。人生一世,几十个春夏秋冬,谁都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其实,人只需懂得一个“淡”字,即便处在滚滚世尘纷扰中,心中自有一方宁静的精神家园。
按照现代意义上理解,“恬淡”就是淡泊平和的心态。自古以来,茶人把“平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平和”的本性。陆羽的《茶经》全面表达了“平和”的思想与方法。煮茶时,风炉置地属土;炉内放炭属木;木炭燃烧属火;炉上安锅属金;锅内煮茶属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平和”的过程。此外,陆羽关于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等方面的论述,无一不体现出“平和”的哲学审美意蕴。
1.2 闲情逸致——茶德的精神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闲情逸致,是道家理想的人生态度,也是茶道的基本精神。
首先,品茶要有闲情逸致的环境。明代徐渭在《徐文长秘集》采用“林、月、花、鸟、苔、泉、雪、火、烟”等状物手法,来衬透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梅、兰、荷、竹、与琴、棋、书、画等,这是闲情逸致的环境审美意蕴。
其次,品茶要有闲情逸致的心境。闲情逸致,既顺乎茶之本性,又合乎人之心性。人在生活余暇之时,在虚静之中漫品清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尽享怡然自得的人生之乐。
第三,品茶讲究闲情逸致的情境。古人曰:“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是很讲究情境的:春雨绵绵,临窗品新茶,即刻心旷神怡,人景合一;炎热酷暑,一面品茶,一面赏荷,心底自有一份清凉与安宁;秋月当空,邀来两三知己赏月品茗,定有一番逍遥情怀;寒冬雪夜,泡一壶热茶,倚窗聆听室外雪落梅朵、风摇竹叶,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茶文化的本真
庄子说:“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 。“素”与“朴”是道家人生哲学审美的至高境界,也是茶道的灵魂。
2.1 处下谦虚——茶道的本质
《茶经》开宗明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具有纯真质朴、清幽宁静、处下谦虚的本质。茶树生长在山野贫瘠的土地中,仍操守本质,坚贞不渝;茶叶吸收天地之精华,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 ;茶水清澈洁净,韵致幽雅。这就形成了处下谦虚的茶道本质。
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大多有“处下谦虚”的本质德性。《三国演义》记载,刘备一生“三下”成就蜀国大业:“一下”桃园结义,刘备“处下谦虚”与草民张飞、关羽结拜兄弟,得成大业的左右手;“二下”三顾茅庐,刘备“处下谦虚”三次登门拜访未出茅庐的孔明,得成大业的高参;“三下”礼遇张松,刘备“处下谦虚”亲自款待益州别驾张松,得成大业的版图。
“处下谦虚”是一种风范、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本质德性。陆羽提出茶道“精行俭德”的思想内涵,确立了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古今茶人以茶陶冶情操,修持“处下谦虚”的美德。
2.2 撄宁静美——茶道的真性
“撄宁静美”是道学的重要概念,是一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宁静幽美的人生真性:不患得,不患失,心中永远安详而平静。茶人十分讲究“撄宁静美”的茶道真性。唐代刘贞亮说:“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此处的“雅行”与“行道”指的就是撄宁静美;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为核心的茶道内容,实质也是撄宁静美的真性。
撄宁静美的茶道真性,是通过品茶而达到的精神洗礼和人格澡雪。释皎然说:“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生动反映了品茶过程中撄宁静美的修性境界和自得其乐的愉悦心情。
茶圣陆羽,一生操守撄宁静美的真性,不羡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致力于茶事研究,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陆羽的人生,是撄宁静美真性的最真实、最完美的写照。
武义有机茶价值说
有机茶是一种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一般生长在大气、水源和土壤没有污染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坡地上。武义县被誉为“浙中绿岛”,大部分面积是海拔500-1500米的山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据统计,该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75%的地面水达到II类水质标准,森林覆盖率70.2%,林木绿化率70.8%。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武义有机茶概况
1995年开始,武义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发有机茶,先后获得“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称号。目前,全县12.22万亩茶园大多数分布在山区,已有2.65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 17家企业获得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认证。涌现出“武阳春雨”、“更香翠尖”、“汤记高山”、“金山翠剑”等有机名茶产品,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 武义有机茶修身价值说
陈宗懋院士说,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国外的喝茶之风很盛,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日本视茶为“万寿之药”,倡导“全民饮茶运动”。2006年,国际会议上评定最佳保健饮料,有机绿茶排名冠首,喝有机绿茶已成为当今人们最时尚的养生方式之一。
有机茶贵在纯正。武义有机茶基地选择在没有污染的山区或半山区,茶园四周有森林,上空是蓝天云雾,茶树常处在云雾之中,茶叶具有很高的自然质量。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依靠土壤自身的肥力,附之作物轮作及有机肥料维持养分。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
武义民间普及饮用有机茶修身的习俗。家家户户早晨泡一壶有机茶供全天饮用,出门劳作时,以竹筒或葫芦装茶水随带随喝,即解渴又滋润养生。如遇蜈蚣、毒虫咬伤或生疮、发炎,将茶叶嚼烂敷在患处,或用浓茶水擦洗伤口。“一天三杯茶,大病不会来。”许多人早起就喝热茶,直接用来防病养生;有的还用陈年茶叶晒干填枕头补脑安神、延年益寿。
3 武义有机茶养性价值说
武义种茶、制茶、喝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武初年,传说刘秀避难在武义县俞源、白姆一带乡村,教当地农民到深山挖掘野生茶种植在山脚下,春季采摘嫩茶叶制作成干,存储在陶罐里,便于常年冲泡解渴、治病和养生。而武义茶文化的形成则在唐代。
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自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历时50年,为皇帝治病和指导养生之术。唐玄宗年间,叶法善奏请告老回乡终身为道士,为武义百姓行医和传授茶道及温泉、药草、莲荷、太极拳等养生之术。叶法善健活104岁,这与他一生好茶密切相关。叶法善不仅爱饮茶,还亲自种茶、制茶、总结茶道文化,湛称武义茶道第一人。
在叶法善茶道思想的影响下,武义茶文化具有“待客、敬神、避邪、施惠、修武”等五大特色。
待客:武义民间世代沿袭以茶待客的礼仪。客人进门,主人第一件事就是让座敬茶,表示把客人当亲人;客人无论口渴与否都要品几口茶,表示对主人的领情与尊重。如有嘉宾稀客登门,则会在茶中放进两片香泡的皮,香气沁心,以示对客人的格外欢迎。这种民间茶道,生动反映出武义人善良好客的淳朴民风。
敬神:武义一些地方用茶叶恭祭天地明神和祖宗。民间祈雨、求明神保佑和祭拜祖宗,供桌上摆放两只小盅,盛上一半大米、一半茶叶,以表敬意。说明神也和人一样,吃饭与喝茶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形成了“神人相通”特色的武义茶文化。
避邪:在武义农民眼里,茶为正气之树,可避邪。民间多用土纸将茶叶和大米合包成小纸包,放在小孩衣袋里或枕头底下作护身符,用于避邪保平安。如果家里有人生病,家人就用大米和茶叶撒在人体和病榻上,用以驱邪保康健。
施惠:武义人乐于用茶水施惠过路人。早年间,在炎热季节各地的凉亭、村口等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会摆放着水缸或木桶,村里农户轮流供应茶水和碗勺,让过往行人免费饮用茶水。施茶之举,历来是武义人广为流传的美德。
修武:武义历史上就流传着功夫茶道。近些年,武义更香茶叶公司把中国功夫茶道演绎得淋漓尽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更香功夫茶道表演队在奥体中心、国际俱乐部、北京美术馆等表演了十多场中国功夫茶道。把武术剑、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与茶道、茶艺融为一体进行表演,让萨马兰奇、罗格及来自世界各国裁判员、运动员大开眼界。
结 论
人的生命,在哲人眼里是一个道,在诗人眼里是一种缘,在茶人眼里是一杯茶,讲的都是自然而然、见素抱朴。现实中往往会有这种情景:你刻意追求的东西很可能终生得不到,你随意的期待兴许会悄然间不期而至。
17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弥尔顿说:“心,乃是你活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亦可以把天国变成地狱。” 上天国与下地狱取决于人心灵中的德性,有的人飞黄腾达一世,灵魂却囚禁在地狱里;有的人清贫淡雅一生,精神却逍遥于天堂中。
其实,人生旅途从起点到终点只不过是一个圆,走一大圈总还是要回到原点。那么,何不在清风明月的夜晚,静静地独坐于荷田边,悠悠然品尝一壶静美的有机茶,回味人生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让心灵自然释放若同淡泊洁净的荷花,不知不觉地融入“见素抱朴”的超然意蕴之中。
(编者按:本文刊发时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