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滨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入处,见山不是山, 文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息处,依前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 五灯会元 第十七章 》
心者,性也。
记得三四岁时于老家浦江见邻家漆匠油刷家什,那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山川景姿,深深触动我 的绘画秉性。之后,在屋前屋后、墙板门栏到处可见我的涂鸦,竟是如痴如醉,难怪家人感叹我长大定能成为油漆师傅。后来,沉溺之余,依旧固守家门,低头描摹,竟还不知何为宣纸何为墨……
我习画性懒,觉悟顿迟,喜用真实的体验之心去面对乡间山川野景,尤喜以禅家的“外迷著相,内迷著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之去心领略山川河流,欲将内心的意象化为逸笔草草,不求形式求其韵,自在适意,纯任自然。
闲时的我常喜居幽山庙野,品“幽涧泉清,高峰月白”之境。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山音禅声,箴言妙语,我辈卧游为福,深心托毫素,也算随情所寄,感受那番尘俗少有的幽静恬然,轻松自在。
去年,常栖居于云南寺庙写生,早晚课都是虔诚参加,但最能憾动心房的当为晨钟暮鼓,钟鸣鼓响,振聋发聩,那节奏幻化出一股神奇的力量:时而舒缓,有如熙风徐拂,让人宁静;时而激昂,有如山雨欲来,天地震荡;忽然之间又似乎雨过天晴,瞬间恢复宁静,一切都已凝固,那时,心灵已被莫名涤荡,感到自我竟是何其渺小,天地间鼓我已不分,那时的我已没有分别之心,不二之心。
此为“不随分别起,声中得自在了”。
由此,我用感悟大自然的常态之心去体验着笔墨的随和、平静、悠闲境界,而山川林木也从心性中流入笔端,那时的画,已无所谓“好”“坏”“得”“失”了。
有心境,亦有山境。
此为引言。
时已丑年秋于无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