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义独特的端午习俗 |
|
2010年06月13日 11:05:44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大
中
小
|
|
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沿袭至今,民间尚有龙舟竞渡、裹粽子、製香袋(包)等习俗。在我们武义也还留有独特的习俗,令人赞赏。
从“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的俗谚中证实端午节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这个大午前是热闹非凡的。
端午节是女儿回娘家看母亲的好日子,女儿送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有的还带上女儿亲手编织的各种香袋和麦秆扇,俗称“担端午”。“担端午”的日子,一般都选择在五月初一到初四,因“四”“喜”是谐音,往往都选初四。
确切地说,端午节是孝敬长辈的日子。眼下,晚辈送的虽不是粽子,已换成各种营养礼品,可武义人还俗称“担端午”。
解放前,小孩特别喜欢过端午,因为在这天可穿上新衣服,胸前挂上五颜六色、引人注目的各种香袋,待吃过端午后就高兴地去看《水满金山》的端午戏和推端午船。可穷人家的孩子就截然不同,胸前挂的仅仅是用大蒜瓣、蒜梗和红绿碎布相隔穿成的串,俗叫“端午串”。
端午节前,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都清扫得干干净净,窗口、门上都悬插着菖蒲、艾蒿,以示驱瘟辟邪!
这天午餐,不管是穷、富人家都少不了烧富有营养又能抗病的艾蒿蛋、大蒜、红苋菜,吃了这些菜,遇上雷公打、大雨淋、发了痧也都勿怕。
正午时,是灭蚊、除五毒、驱瘟辟邪的好时机,每间房都要点上蚊香驱蚊,还要把一碗黄酒倒进一包雄黄拌匀后,用口喷于室内各个角落,有的还在孩子额上写个“王”字,以壮虎胆,袪邪气。
好些人家还利用午时,取谷麦、陈皮、枳壳、厚朴、山楂、木香等炒微焦成药,俗称“午时茶”长年备用。凡遇上纳滞、食伤、气胀、肚痛的均可服用,疗效显著,平民百姓颇喜爱这简便又省钱的良药。借端午日有人会切块菖蒲根,置于盐坛(盆)内,以备牙痛时用;有的取去皮的小块肥肉,涂上雄黄后挂于阴凉空间,待干后备用,是专治无名肿毒之良药。
相传,端午日是白娘子盗仙草救活许仙的日子,认为此日采药最灵,正如宋、吴自牧著《婪梁录》:“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因此,很多人上山采马蹄香、六月雪、一支香、青木香等草药,藏而备用。
昔日,演古戏、推端午船隆重热闹的端午节,早已化繁就简,面目一新,而那份孝父母敬长辈浓浓之情正在绵延深化,而讲营养,爱卫生,制良药,防疾病的优良习俗亟须发扬。 (徐斗斋)
|
编辑:
韩莉
|
|
|
|
|
企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