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儿媳妇是安徽人,她真是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说起自己的儿媳妇李娟,婆婆潘子花赞不绝口。
今年27岁的李娟是安徽阜南人,7年前在昆山打工的她遇见了三港小伙子范海峰。那时候,她或许没有想到,她的人生将和这个武义小乡结下不解之缘。李娟说:“认识他之后,发现他和其他做小生意的人不一样,骨子里透着鼓朴实劲。”
相处两年后,两人回到武义结婚,范海峰第一次把李娟带回三港老家,“那时候去三港的路还有修好,一路颠簸,我才知道他的老家在这么山区的地方。”李娟不仅没有嫌弃眼前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反而更为丈夫今天的独立自强感到骄傲。
15天后,丈夫要回昆山的前夜,李娟向全家宣布了一个决定:“我要留在三港。”一直在沿海城市工作的李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生活的方式?她的想法很简单,婆婆和公公的年纪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的小姑子还没有出嫁,这个家需要一个人留下照料。
就是这个决定,李娟开始了近6年的“三港人”生活。虽然不会说宣平话,饮食不习惯,住的地方没有城里好,没有小姐妹陪在身边嬉闹,没有80后小青年惯常的娱乐活动……但她面对一个一个现实问题,却过出自己的精彩:帮婆婆干完农活就和邻里拉家常,硬着头皮学说宣平话,学做宣平菜。和婆婆一起看看电视,一
起说说丈夫,成了两个人每天的“娱乐活动”。
“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子,我就很喜欢,我们之间有缘。”婆婆潘子花说,“每次我病了,到山外面的医院看病,都是娟带着我去,她还常常一天一夜不睡觉,在床前服侍我,真是比亲生女儿还亲啊。”
现在,李娟已为人母,也成了真正的三港人,能做地道的当地菜,能说流利的宣平话,把这个男人们都外出开超市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连村里人也都忘了,这个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姑娘,6年前还是个外乡人。
一个外来媳妇凭借着对丈夫的爱,衍生了对这个山区大家庭的一份担当,让我们看见和谐的婆媳关系,看见可贵的善良。据统计,近年来三港乡新婚夫妻中,80%的“新媳妇”来自外省,她们已经成了山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徐宇 徐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