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熟溪街道郭下村八旬老农何春木的车塘下田弄,可见金灿灿的稻穗迎风招展,一派丰收的景象;一群牛羊在山弄草坪上悠闲自得地吃草嬉戏;菜园边的一片草丛中100多只鸡鸭在追逐觅食;门前3亩多面积的池塘里,成群结队的鱼儿时而鳃盖一张一合吐着水泡,时而摇头摆尾追逐嬉戏……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游走在风光旖旎的景区里。
“来来来,到我书房坐坐。”正当我陶醉在这迷人的世外桃园时,82岁的何春木肩扛锄头、脚穿雨鞋急匆匆地从水稻田走来,招呼我进屋聊聊。望着面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的老人,我真不敢相信他今年已82岁高龄。
“其实人和树一样,也可以说是土地的植物,何况人本身就来自泥土而又归于泥土。所以人来到世上一生,首先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克服不健康陋习。多劳动锻练,多活动筋骨,对促进血液循环有好处。人其实和树一样,砍下的木头如长年不用,也会老化变脆,天天拿来用反而更有韧性……”谈起养身之道,何春木老人就滔滔不绝。
在何春木的住所,有副对联十分引人注目:上联“远显达近庶士咏词吟诗读篇章”,下联“厌闹都恋荒野犁田锄地牧牛羊”,横批“逍遥草堂”。这副对联不但是老人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的人生品质写照,也是他现实生活的缩影。
就是这位82岁的何春木,至今还耕种20多亩田,养有100多只鸡鸭和11头羊、4头牛,硬是从这条山弄里一年整出5万多元的收入,而且这么多农活都是他与老伴何双凤起草摸黑干的。用何春木老人的话说,干农活也是活络筋骨、健身锻练的一种方式,只要不过度劳累,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1929年出生在郭下村的何春木,少年时代的他就是一个活跃分子,当年曾经担任过武义简易师范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也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初期,何春木参加编制当时乡里的土改方案,为土地改革提供正确可行的数据。1951年,何春木被分配到本县新宅区做征税工作。
老人一生克勤节俭,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惟一的“爱好”,就是劳作之余,独坐灯下,记录生活收支,将当天所见所闻所感笔录成诗,自娱自乐。何春木想得开、放得下,老两口相敬如宾,四儿三女和睦孝敬,很多人都喜欢称他为“农民诗人”。更让乡亲们传为美谈的是,老人辛勤赚的钱设立了家庭奖学金,凡是他的子孙后代只要考上大学,根据成绩和录取院校,奖励2000至1万元的奖学金,至今他的后代已有8人享受此奖项。
在何春木简陋的书房里,挂满了他人生感悟的诗稿,有自律篇、人生篇、处世篇、和谐篇、忆昔篇及农家乐篇等。字里行间充满着热爱大自然,邻里要和睦、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何春木老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每逢过年过节,村里的人前来求笔写对联,他就主动帮忙。谁家造新房、贺生日、结婚办喜事,请老人写对联写请柬,何春木从不推辞。 (张建成)
10月12日,善于从放牧中寻觅乐趣的何春木,在车塘下开心园放牛。
10月12日,何春木在水稻田挖沟排水,以便稻田水干后收割。
10月12日,何春木与老伴何双凤在喂鸡。
“今年水稻收入18000元、卖牛收入14000元、鸡鸭收入11000元、卖羊收入5000元……何春木与老伴何双凤开心地算着收入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