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2010专题>>2011年两会>>两会重要报告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十一五”时期武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1年03月07日 16:48:19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的目标,扎实推进保增长、促转型、抓创新、重民生等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县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也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宏观效益明显改善

  1.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9.67亿元增加到2010年12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85.9%,年均增长13.2%。这五年也是我县经济运行极不平凡的五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16.5%,增速较快;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行态势明显,全年增速回落至10.2%,2009年一季度经济探底到3.9%。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稳定,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全年增速9.1%,2010年进一步回升到14.1%,超过“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增速。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3772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2010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573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2.8%。

  2.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五年。2007年全县预算内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2亿元。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6.72和8.87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和1.4倍,年均增长18.3%和18.6%。

  3.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9:55.5:33.6调整为2010年的9.0:57.5:33.5,从业人员比重由29.7:40.5:29.8调整为23.8:53.5:22.7。粮食、茶叶、蔬菜、水果、畜牧等高效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60.1:6.5:28.3:3.2:1.9,调整为2010年的63.2:4.8:27.8:2.0:2.2。工业突出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10年规上企业中有10个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金属制品业产值达到93.6亿元,为我县第一大工业产业。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10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57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0%。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42.5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6%,高于GDP增速。旅游业蓬勃发展。2010年旅游人数达289.96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4倍。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县认真落实各项节能措施,大力实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前四年累计节能13.7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6.38%,预计2010年能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十一五”前四年,我县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4.94%,累计削减二氧化硫15.72%,预计能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4元,比2005年增长85.1%,年均增长12.9%。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678元,比2005年增长76.9%,年均增长12.1%。201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29.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48亿元,人均储蓄(按户籍人口计算)从8993元增加到23853元。

  6.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比较粗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重道远。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资源对经济约束的矛盾加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3%,比2005年降低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也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五年。

  1.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万吨以上。201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8.7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96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8.5%和21.6%。

  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较快发展。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 17.58亿元,比2005年增长83.6%。“十一五”时期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例从2005年的60.1:6.5:28.3:3.2:1.9调整为62.3:4.6:28.5:2.4:2.2。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生猪、淡水养殖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生产形势良好、效益显著,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了95132万元,比2005年增长101.2%。其中,茶叶产业和畜牧业成为全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茶园面积10.13万亩,茶叶总产量7424吨,总产值2.8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1.0%,21.9%和134.4%。畜牧业产值达5.01亿元,比2005年增长84.9%,生猪年饲养量达到40.69万头,家禽年饲养量 705.97万羽,肉类总产量26423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8.5%,49.9%和45.2%。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县完成土地整理9.25万亩,新增7.06万亩标准农田。2005年以来,修复各类山塘水库285座,累计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6.5亿元,改善了农业水利条件,改变了渠道硬化率低、排涝工程落后、水土流失严重、易洪易涝的状况。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14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42.9%,机械收割作业能力达到了14万亩。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累计有266个村开展“生态县”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全县共完成重点整治村177个,一般整治村165个,单项整治村5个,创建省级、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0个和24个。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体系的建设,基本建成“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络,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三角店小区一期工程479户安置区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总计投资830万元;二期工程125户,共328人的下山农户资格审定和地基落实工作已经完成。柳城小区正在开展二期约150户下山搬迁户的资格审定及地基落户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2010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9608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406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522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7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340人。

  三、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带来的困难,开拓创新、科技强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5亿元,比2005年增长198%。

  1.规模工业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我县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至597家,比2005年净增28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9亿元,比2005年增长216%;工业销售产值304亿元,比2005年增长213%。规模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规模工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份额高,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达80.8%,规模工业经济比重在全市名列前茅。二是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五年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对全部工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3.1%。三是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2010年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达13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43.1%。

  2.工业园区建设明显加快。五年间,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基础设施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6倍。到2010年底,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开发面积20.77平方公里,累计进区企业1396家,竣工企业1282家。工业园区的产出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园内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32.7亿元,比2005年增长217.4%,实现税收14.6亿元,比2005年增长160.7%。

  3.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以五金机械、旅游休闲、化工为主导的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九大行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9%。

  4.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4.2亿元,比2005年增长212.6%;实现利税总额2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78.3%,其中利润总额11.6亿元,比2005年增长205.3%。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均创我县工业发展历史最高水平。

  5.扶优扶强成效明显。全县龙头骨干企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不仅在工业经济的规模,而且在企业的效益上,均在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7家,其中超亿元企业81家(5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企业比2009年增加27家,比2005年增加58家。工业产值居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三美化工、县供电局、宏马铜业、万嘉集团、涟钢钢材、宝鑫薄板、保康集团、鑫顺光伏、正点实业和创业钢带。157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3亿元,占全部规模企业的72.5%,龙头企业效益优势明显。

  6.品牌建设取得突破。2010年全县申报商标1184件,累计拥有国内注册商标2638件,国际商标253件,其中本年有市著名商标68只、名牌产品38只,省著名商标23只、名牌产品18只,中国驰名商标1只、名牌产品1只。

  7.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转型提质任务较重。我县近几年的工业发展以粗放型发展为主,工业园区建设土地等要素投入较多,而反映质量效益型的指标与省、市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制约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走外延扩张的路子难度将越来越大。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现阶段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部分企业效益波动较大。三是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我县工业企业90%以上是传统工业,医药、电子等高新产业企业较少,产品附加值低。四是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给企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能耗结构更趋合理

  “十一五”时期,我县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得到有效遏制,能源利用率稳步提高。

  1.节能降耗目标预计可完成。近五年我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节能降耗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节能成效也逐年明显。2006年,由于对节能降耗工作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全社会能耗消费总量57.91万吨标煤,增长11.58%,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只为2.86%,低于五年期间平均每年下降4.4%的水平。2007年我县全社会能耗消费总量64.64万吨标煤,增长11.64%,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4.1%。2008年全社会能耗消费总量67.39万吨标煤,增长4.25%,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5.2%。2009年全社会能耗消费总量为69.62万吨标煤,增长3.31%,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5.31%。前四年累计下降16.38%,要完成下降20%的目标,2010年我县单位GDP能耗只需下降4.32%就能圆满完成。2010年是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攻坚之年,我县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分类指导,有效地控制用电的过快增长,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能耗数据由市统计局统一测算,目前还没有进行,但我们预计,“十一五”我县节能降耗目标能如期完成。

  2.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比重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清洁生产工作,我县原煤消费得到合理控制,煤碳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32.6%降到2009年的18.6%。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42.9%上升到2009年的57.7%。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比重提高。

  3.重点行业和用能企业节能效果明显。我县工业用能占全社会用能的七成左右,工业节能对于全社会节能降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鼓励企业通过技改或购买新设备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奖励一批对于节能降耗起到重大贡献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些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由于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空间较大,节能后的效益较为可观,加上有政府政策的扶持,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有了更大的动力。

  五、加强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十一五”时期,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创新绩效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科技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09年底,全县已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2个。2010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高新技术企业26家,2010年,我县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

  2.科技投入增加,科技成果大量涌现。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大幅度增加。预计2010年科技经费投入总额4.5亿元,比2005年增长3.8倍。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5%,比2005年提高1.91个百分点。科技成果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县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6项,比“十五”期间增加10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填补“十五”期间的空白,省级奖7项,比“十五”期间增加3项,市级18项,比“十五”期间增加5项,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253项, 全县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分别为3000件和2631件。 比“十五”期间分别增加1790件和2298件。

  3.科技进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10年全县3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36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8%,比2005年提高4.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35.8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1.2%,工业新产品产值比2005年增加11.42倍。

  六、投资建设硕果累累,投资结构显著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建设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对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五年累计投资突破20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06-2010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2倍。2010年,我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6亿元,投资总量居全市第5位,增速居第3位。

  2.工业投资引领作用突出。工业投资在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主导地位,为我县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奠定支撑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投资133.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1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6.3%,年均增长23.4%。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导的四大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力度显著增强,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总量的58.4%,年均增长27.7%。2010年,金属制品业再度成为我县投资重点,在工业投资中所占比重高达40%,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金属制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我县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3.基础设施投资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30亿元,年均增长5.9%。其中交通、电力、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共完成投资26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86%以上。绿化美化工程、交通道路建设、通信供电网络建设的明显加强,既提高了城市核心竞争力,也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保障条件。

  4.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五年间我县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9.56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98万平方米。2010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共18个,壶山一品、财富广场两个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占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的54.7%。

  5.投资项目逐年增加。五年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逐年增加,施工项目累计达到2194个,年均增长18.1%,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个(除去房地产项目)。

  七、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县工业化、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和我县“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的目标确立,我县第三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1.第三产业总量迅速提升。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2.5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3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3%,明显快于GDP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5%,服务业中发展较快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信息、旅游业。

  2.旅游功能设施逐步完善,旅游业持续兴旺。温泉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2009年我县被评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2010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9.96万人次,增长30.1%;旅游总收入21.86亿元,增长30.5%;景点门票收入7848万元,增长58.0%。

  3.信息业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得我县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0.87万户,是2005年的1.2倍;移动电话39.61万户,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3%;全县互联网用户47398户,是2005年的6.4倍;年均增长45.1%。

  4.市场购销两旺,住宿餐饮业持续火爆。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6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5%。批发零售实现增加值8.65亿元,占GDP比重6.8%,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占GDP比重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

  5.出口贸易活跃。2010年实现外贸出口额15.79亿美元,年均增长41.8%;进口额0.33亿美元,年均增长6.8%。全县经济外贸依存度由2005年的37.8%提高到2010年的84.1%。

  6.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产业总量相对较小,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不高,虽然近五年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相对于二产来说,发展的速度仍较慢。2010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33.5%,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规模小、个体户较多。到2010年全县仅有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76家,与规模工业597家相比,服务业企业上规模的不多,而多数服务业企业均为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这对服务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三是服务业发展也面临转型提质的问题,传统服务业仍占据较大比重,金融、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占比不高。

  八、财政实力持续增强,金融存、贷款双超170亿元。

  “十一五”期间,我县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金融业务快速增长,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规模逐年扩大, 2007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2010年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6.72亿元和8.87亿元,增长16.4%和20.8%。五年累计财政总收入65.7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3%、18.6%。从地方财政收入项目看,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较大,2010年分别为20.6%、22.0%、17.8%。随着财力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

  2.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十一五”时期,我县合理安排资金,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撑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节能减排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环境保护支出16389万元,与2006年比,年均增长45%。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五年累计科学技术支出16626万元,与2006年比,年均增长48.6%,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支出年均增幅均大大高出同期地方财政支出平均增幅。二是积极发挥财政的保障功能,民生投入加大。五年来,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累计支出分别为10715、37138、39467、18254万元,与2006年比,年均分别增长28.4、32.0、31.9、46.2%,年均增幅高出同期地方财政支出平均增幅。

  3.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十一五”时期,金华商业银行、稠州银行在武义设点,三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成立,金融机构增加,服务功能增强,银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9.47亿元和172.92亿元,是2005年末的3.2和4.2倍,年均增长26.4%和33.6%。2010年新增存款45.6亿元,余额比上年增长31.7%;新增贷款41亿元,余额比上年增长31.2%。由于2009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贷款规模较大,基数较高,导致2010年存、贷款增速回落,但从贷款增量看,2010年一季度贷款增量18亿元已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可见贷款投入力度仍处在高位。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继续按照产业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要求,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发挥信贷在经济转型中的杠杆作用。均衡投放信贷资金,避免大幅波动,促进信贷平稳运行;短期贷款主导信贷投放,投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生产经营企业,2010年,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130.88亿元,较年初增加3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0%;个人消费贷款28.2亿元,新增6.1亿元,增幅为33%。

  4.保险行业持续发展。五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9亿元,年均增长21.8%。分险种看,财产险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保费收入1.14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0%;人身险发展前景广阔,2010年保费收入2.02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19.7%。

  九、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民生改善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1.15年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15年教育普及率由2006年的97.41%提高到2010年的99.19%;2010年,9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35%,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比例98.38%,比2005年提高5.22个百分点;高考上线人数1774人,上线率91.96%,比2005年提高10.36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发展较快。职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6%,就业稳定率达到了85%,2010年县职校还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和数控国家级基地。

  2.扎实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累计创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0个,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站舍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共建设了117个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全县行政村通广播率100%以上,电视用户9万多户,入户率81%以上。2010年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74千册(件),比2005年增加61千册(件)。

  3.卫生体育事业较快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每万人拥有执业医生数、床位数由2005年的15人、22张增加到2010年的19人和24.3张,分别增长26.7%和10.5%。全县已完成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掀起高潮。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中。2010年,我县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桥牌混双公开赛和全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还举办了6次非官方组织的全国性钓鱼、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履坦镇、桃溪镇创建体育强镇通过检查验收,完成年内建设小康体育村60个的目标,小康体育村建设扎实推进。

  4.城市化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建成区面积18.61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1.01平方公里;道路长度412.5公里,比2005年增加251.91公里,增长1.6倍;公共交通汽车由2005年的48辆增加到2010年61辆;排水管道总长度413公里,比2005年增长1.5倍;园林绿地面积1504公顷,比2005年增长1.8倍。公园数11个,比2005年增加4个,公园面积211公顷,比2005年增加101公顷。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7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5.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08%,五年均控制在3.10%以内。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工资协商调解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已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6.9%。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规范管理,2010年末,全县共有低保对象4762人,其中:城镇204人,农村4558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92人。实施医疗救助972人,救助灾民1869人次。

  6.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67.61分,比2005年提高13.04分,发展水平上台阶,由2005年的基本统筹阶段上升到2009年的整体协调阶段。

  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县经济较快增长,我县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201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44元,比2005年增长83.1%,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7678元,比2005年增长76.9%,年均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日趋多元化,城镇居民除工资性收入外,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日益提高。2010年上述三块收入达到962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2%,比2005年提高24.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已超过家庭经营收入,2010年三者纯收入达到4589元,比重达到59.8%,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

  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01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389元,五年年均增长11.9%。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3801元,比2005年增长85.3%,年均增长13.1%;衣着类消费支出为850元,比2005年增长133.6%,年均增长18.5%;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1789元,比2005年增长143.1%,年均增长19.4%;交通和通讯设备支出1527元,比2005年增长165.1%,年均增长21.5%。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改善。201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98元,比2005年增加1831元,年均增长8.2%。其中: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支出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2.6%、15.2%、19.5%、19.1%。

  3.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财富总量迅速增加。到2010年末,我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5.84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4.84平方米。家庭使用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比重达到96%,比2005年提高1个百分点。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46台,比2005年增加36台。我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5.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0.8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5台,比2005年增加10台。城乡居民汽车拥有量26056辆,比2005年增长2.6倍。城乡居民拥有金融资产迅速增加,201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29.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48亿元,人均储蓄(按户籍人口计算)从8993元增加到23853元。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展望“十二五”,这次人大会议将通过的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分鼓舞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深入贯彻“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编辑: 徐宇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