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自2003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省、市、县先后派遣了科技特派员110人,目前在任的有15名个人科技特派员、1个法人和2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各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结合入驻地的产业特色,帮助当地农民引进推广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县以有机茶为代表的有机农业、“十里荷花”为代表的观光农业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县农业的转型升级中大显身手。
根据我县实际,在坚持科技特派员工作各项制度的基础上,2006年,县科技局探索成立了特派员工作站,每周安排一名科技特派员在工作站值周办公,接受全县农民的科技咨询,做好与其它特派员的联络工作,有效地拓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空间和服务领域。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特派员科技讲坛”栏目,2006年至今累计播出“特派员科技讲坛”专题130多期。此外,科技局还筹集资金为每位科技特派员配备了电脑和便携式投影仪等仪器,建立了特派员电教流动培训课堂,至今已累计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00多期,参训农民达23600多人次。通过科技特派员一对一传帮带、重点指导等措施,引导和培育了51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和30位农技骨干,为驻地乡镇培养出了一支“不走的科技特派员”二传手。这三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使科技特派员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出了更好的作用。
省科技厅确定省农科院为结对服务我县的法人科技特派员之后,我县又探索建立了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并从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出发,确定以食用菌设施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省农科院的技术领先优势,重点帮助我县提升有机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我县与省农科院还联合出资组建了“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了法人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省农科院科研成果在我县试验、示范、推广,让法人科技特派员在我县落地生根。
三年多来,食用菌团队特派员引进推广了食用菌新品种8个,新技术10项,建设设施化生产食用菌示范基地5个。其中,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年栽培200万袋规模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实现亩产值48万元,其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浙江兴森科技有限公司列入了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食用菌精品园建设规划。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全县新建成自动化菌包生产线10条,建立年栽培2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基地8个。食用菌团队特派员与武义县食用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联合开展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先后组织实施了“黑木耳野外袋栽稳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8项,共争取到省级以上科技经费925万元。成功选育食用菌新品种3只,其中通过国家认定1个,通过省级认定2个,申请专利8项,获授权专利3项。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2010年,全县年生产各类食用菌4900余万袋,年总产值达2.31亿元,比实施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前分别增长56%和44%。
个人科技特派员则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科技需求,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开展科技创业服务。派驻柳城畲族镇的金梅松特派员,帮助当地选育推广了“十里荷1号”省级新品种,建起了保存有来自世界各地350多个品种的荷花物种园,开发了“十里荷花”观光农业项目,使柳城畲族镇的传统莲子产业的综合效益提高近3倍。金梅松特派员还自筹资金入股到当地农民创办的宣平板栗专业合作社,并获得了“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由杨开特派员牵头组建的武义县金鸡山背农产品合作社,建立了武义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
通过全县个人、团队、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共同努力,以有机茶为代表的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我县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以“十里荷花”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方兴未艾;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全省领先,全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迈出了可喜步伐。 (小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