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2010专题>>寻访古村落>>寻访古村落报道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远去的马草湖:草马湖村已逝的岁月

2011年11月21日 09:13:02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乐寿堂
草马湖叶氏宗谱
昔日的騲湖原址
草马湖村新景
叶氏宗祠
遗存的柱础

  朱谢旻  古梁涂  志刚

 

  騲湖是远古时代草马湖村北侧后山脚下的一个湖泊。騲是个生僻字,读Cǎo,通“草”,是雌马的意思。沧海桑田,騲湖已经远去,它什么时候有,又什么时候消失的,似乎不是本文的论题,然而它却见证了草马湖村已经逝去的岁月,也见证了草马湖村的历史风雨。

  騲湖岁月

  关于草马湖村名的由来,该村老人叶冬心对此作了深入考证。叶冬心(1915~2004),民国武义师范讲习所毕业,当过小学教师、民国黄岩县法院书记,解放后回村务农,是一位民间书法家。在草马湖上下一些村落,他的书法很有名,逢节过年,村里人都叫他写春联、喜联。

  1999年7月,时年83岁高龄的叶冬心写下了《草马湖地名的由来》一文,文中写道:

  古时,武义江即熟溪源头燕山岭下的溪港水道,原是由方处村入口,沿着山脚流入草马湖(即騲湖),而后直达长安坝。《武川备考》也有长安坝源出草马湖的记载。此湖坐落在草马湖村上首,白株山东边,因岩石凸出,受激流的冲击碰撞,漩涡为一湖,占地数亩,低洼水泽,四周野草丛生。原名騲湖,因“騲”字冷僻罕见,而致讹将一个字左右掰分为“馬”、“草”两个字,又因旧时横写是从右向左排列的,所以也先草后马,称为草马湖。后因遭受多次暴雨山洪,山石泥沙堵塞,另辟新溪港,流向变迁。原长2公里的旧水道,已成干涸的旱滩。经长期艰辛的人力平整,利用多余沙石筑成防洪长塍一条,其中有排灌水洞三个,成为旱涝保收的粮田。騲湖除烂泥糊沙深陷没臂,及有地下冷泉涌出不能种植外,其它均填土造田,现这小段地名,仍以湖称。

  依上所述,草马湖村名,是因村所在近于騲湖,所以和各地命名一样,尔以湖名村,更因騲字传讹,而成为草马湖云。

  叶冬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写了騲湖的成因。其实从草马湖的地形看,熟溪在很长的地质年代里一直靠北侧径流,而且一直顽强地向南侧摆动,因此第四纪以来,熟溪造就了武义盆地许多河漫滩,如县后畈就是一个明证。当熟溪从方处村沿新泥山、石狼山,向北东径流时遇到横塘村棺材山,约距200米的东边突然遇到了南北走向伸出来的白株山,溪水被狠狠地挡了一下,水流向白株山凹岸,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凹岸发生侵蚀,长年累月就形成了一个湖泊。草马湖始迁祖叶森于明正统七年(1442)七月二十八日卒,宗谱上记载:“葬草马湖白株山湖边”现墓址还在。这说明騲湖在570年前还存在,直到1900年何德润在《武川备考·水利·湖》中还指出“草马湖”距城五里。因此騲湖的消失应该是近代的事,这在叶冬心文章已详述了。

  叶氏来草马湖村的岁月

  草马湖村有246户575人口,村民多以叶姓为主。叶冬心先生认为:“叶姓始祖方叔公,于南宋时告老后,由松阳古市迁居武义,旧址在城内花园殿巷,传至十世孙名森的,约于公元十五世纪20年代(明代)又由县城支分草马湖定居。”提起叶姓,使人会联系到“叶公好龙”的典故。历史上的叶公是一位勤政爱民、靖难救危,颇有作为的人。中国的叶姓,就源于这位叶公。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的儿子。沈尹戌在与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沈诸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史记·楚世家·集解》云:“楚邑大夫皆称公。”所以沈诸梁被称为“叶公”。叶公关心民众疾苦,曾带领民众开山凿渠,发展农业生产。公元前481年,楚国王族白公胜发动政变,劫楚惠王欲弑之。叶公闻讯,立即领兵进入楚都,与楚惠王的人马一起打败白公胜,救出楚惠王,安定了楚国的局势,然后又回到叶。沈诸梁的子孙以他的封邑为姓氏,就是叶氏。

  1993年4月,叶冬心、叶一苇曾合撰《武义叶氏定居臆述》,他们认为:

  一、江南叶姓的源头

  沈诸梁的第十八代子孙叶望,于汉代建安二年(197)渡江侨居到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第二十四代子孙叶俭,任晋朝折衡将军,迁散骑常侍括州太守(括州即处州,今丽水当时郡治在松阳古市),就定居在古市。到了南宋,叶介又从处州松阳古市迁到武义。当然,这是叶氏的一个支流。

  自沈诸梁一直到叶介,已经历了一千二百九十多年。

  二、武义叶氏的始祖——叶介

  叶介,字方叔,生长于处州古市。南宋淳熙八年(1181),叶介考中进士。开始由朝廷放到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任知县。上任时,刚遇上灾荒,朝廷催收苛重的赋税,百姓不堪负担。叶介冒着得罪朝廷的风险,力争请求免税,百姓得以喘息,受到爱戴。后来叶介升任福建邵武军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又遇上泉州湾一带海盗侵扰,朝廷派尚书黄公度来坐镇,委派叶介主持邵武军政。叶介召集将领密授策略,擒了海盗。当时邵武郡守更换频繁,官场上送迎、宴会、馈赠,所费公款甚多,官库财钱空虚。叶介立即改除这些恶习,免除冗费,地文财政得到充实。后来,他以奉直大夫的官位(一种闲散的文职,从五品等级)主管浙江台州崇道观(管理宗教文化)。最后辞官,定居武义,度晚年生活,并著书立说,撰有《中庸讲义》、《芷江诗稿》及《杂文十卷》。叶介性情纯厚,操行廉洁,平易近人,在地方上虽有一定名位,但与县官只是新任时识一次面,就不往来联系,过着闲居生活。嘉定十二年(1219)病逝,享年67岁。武义县人民为了纪念他,把他列入“乡贤祠”,他的坟墓安葬在离城南十二里的花粉山上(大公山与古竹之间)。

  至于叶介为何选择武义定居,这恐怕与当时武义的文化环境有关。

  南宋自建都杭州以后,在偏安的局势下,社会得到暂时安定,经济日渐繁荣。在文化上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兴起,武义成为浙东文化重镇。金华人吕祖谦(东莱)在武义明招山住居,设立讲坛,招收门徒,著书立说,成为浙东学派。一时名流如朱熹,永康的陈亮,永嘉的叶适,加上武义的巩丰等人,时常聚集在明招山,可谓人文荟萃。这样一个文化胜地,不可能不吸引叶介的。再加上武义水陆交通,比起山区松阳来要优越;武义民风淳朴,物产富饶,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是,他与巩丰有没交往关系?叶介是淳熙八年进士,巩丰是淳熙十一年进士;巩丰卒于1217年,叶介卒于1219年,他们是同一时期的人。依理是有交往可能的,可是缺乏资料,有待将来探考。

  叶介定居武义,当然依照封建社会士大夫的营谋生活方式,即用自己俸禄的积蓄去购置房屋、田地,取得物质的保证。他的住处是在城内花园殿巷花园殿斜对面的一座房子,后来叫叶宅厅。这房子传到第九代子孙叶奇杰,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的时候,遇到火灾被烧毁;永乐二年(1404),叶奇杰又重建。

  三、叶氏分支到草马湖

  叶奇杰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叶玉,次子叫叶旭,小儿子叫叶森。花园殿巷的房屋就传给叶玉、叶旭居住,叶森则迁到草马湖村。原先叶奇杰在草马湖置有土地,叶森就在这里从事农业,创立新家庭。到了第十四代子孙叶松,在明嘉靖年间又建造了楼屋,以后家庭经济有很大发展,他又添建了一些房屋。

  到了清初,叶氏就在过去的基础上兴旺起来,不仅人口繁衍很多,家庭经济也得到空前发展。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的经营,将原有田地山林的收入作为资本,再投资购买土地,扩大生产,渐而渐之,出租土地,增加收入。在反复的循环运转中,土地产业渐趋浓厚,成为草马湖庞然的富户,大兴土木……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咸丰十一年(1861),草马湖深受数年战火洗劫,村民逃离各处,房屋焚毁,原来的存原堂全部化为灰烬,务本堂也仅留平屋十多间,只有乐寿堂部分门壁损坏,这个建筑至今仍保存完整。同治二年(1863),人们回家重整家园。从此以后,叶氏家族一蹶不振,贫富分化:仍拥有土地资产,生享不劳而获,但已在衰落之中的叶应环一家;自己劳动,也兼受祖业分享地租收入的是较多一部分;全靠自己耕种维持艰苦生活的也是较大的一部分。前两种人中也在每年把祖宗的土地出卖,以弥补支出。由于战后瘟疫年年发生,医药缺乏,死亡率增加,人口渐渐减少,人寿也渐缩短,能活上六十岁的是凤毛麟角。这种衰落之势,也带来了聚族而居的日趋瓦解。

  四、叶氏又分支迁往麻阳

  在草马湖村住居的叶姓中,有一部分自食其力的农民,生活窘迫,迫使他们寻找出路。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束缚下,他们的命运是离不开土地的,他们只能在比较中去寻找一丝的余地。于是第十四子孙叶容一支,到了第二十二代子孙叶迁佐的时候,就毅然迁到武义西乡麻阳,孙塘后住居。因为那里是山区,尚有荒山可以垦植。可以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的子孙到现在,每年清明节还要回到草马湖来扫墓,纪念祖先。

  从民国丙子年(1936)重修的《草马湖叶氏宗谱》中所载《南阳叶氏世谱图卷·总图世系》及《世系支图》中可以看出,叶法善及叶梦得都是草马湖叶氏的直系远祖。《草马湖叶氏宗谱》记载:“自受姓至此图之始凡四十三世,第十一图,慧明公长子,法善,唐元宋朝道行甚著,宠遇备至封越国公,见素真人始末,详见宗史列传及天师传书,卒于开元八年,传云在景隆观托疾潜服神丹化剑为尸,敕葬栝苍山未一年,棺椁忽惟剑履存,以第道感公次子元瓘过房奉祀。”

  叶法善(616~720),为唐代著名道士,世居缙云,即后之处州。

  叶法善从曾祖起,三代皆为道士。叶法善少得家传,尤善符箓,历高宗、武则天、中宗三朝计五十年,时时往来山中,屡被召入宫,先天二年(713)拜鸿胪卿,封越国公。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宋高宗时官至尚书左丞、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叶梦得从小生活在一个世儒之家,世代为官,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有着强烈的仕进心和建功立业的思想。绍圣四年(1097),21岁的叶梦得即登进士第。这一登科年龄,在宋人中算相当年轻,所以,获得“妙龄秀发,独步当时”的佳评。 (下转第8版)  (上接第7版)叶梦得登第之后,即调丹徒(今江苏丹徒)尉。崇宁元年(1102),除婺州(今浙江金华)教授。后在京为检点试卷官、仪礼局编修官、祠部郎官、起居郎、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兼直学士院、翰林学士等。1129年3月至1131年夏,叶梦得罢职归卞山,其中,1129年冬至次年春,避乱缙云。

  叶梦得一生著述繁富,如《春秋传》、《春秋考》、《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见于历代文献著录的多达50多种。

  叶梦得其孙叶籍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所撰《宏坦叶氏宗谱题辞》,叶梦得有五子:叶栋、叶桯、叶模、叶楫、叶橹。叶橹字汝楫,又字叔敏,南宋初年以承奉郎摄知处州缙云县事,卒于官。其子叶籍尝思自古达人志士未尝固守一乡,先君有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逐从众所请,择地葬父于万安乡靖胜里下麻柘,并于墓旁结庐而居。

  叶梦得还是桃溪镇塘头叶氏的先祖。叶梦得说,法善之后,叶氏已无有造就之人。其实不然,在武义,还有叶介、叶之燧、叶梦河,他们皆为进士。

  太平军劫难的岁月

  在草马湖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晒谷场。如果将历史退回到 150年前,这里原本是连片的院落,院内建筑雕梁画栋,四周回廊。《武义叶氏定居臆述》就有这样一段记载:

  第十八代子孙叶可坚,在村南建造了务本堂,内有花厅、小厅等建筑,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第二十代子孙叶应环,在南连务本堂又建造了房屋,乾隆年间,又新建堂楼七间,左右厢房楼屋各二间,在堂楼后建楼屋八间;第二十一代子孙叶文谟,于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在堂楼屋前增建了乐寿堂,合抱梁柱大厅三大间,朝厅一大间,厅之南北各建楼屋九间,楼屋后又建平屋各十七间;第二十二代子孙叶廷筠(又名廷蕙),于咸丰年间在务本堂后建筑存原堂,内有小花园,侧厅三间,建筑面积超过务本堂及乐寿堂,其栋梁雕镂,极为精美。这样就形成全村广夏毗连,屋与屋之间有游堘披屋衔楼,互相往来,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我们从村中遗存的一个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雕刻精美的柱础上就可以看出,当年其建筑之雄伟、宏大。 

  然而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期,武义深受数年战火洗劫。据《武义县志》记载:“咸丰八年(1858)四月十六日,太平军石达开部李天福率军攻占县城。六月,退出武义。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县城。二十五日,知县惠世扬令大南乡、小南乡、西乡、东乡民团围攻县城,被太平军击溃。同治元年(1862)秋,官军林文察部从丽水来攻太平军,太平军在破竹园、李村进行阻击,击溃官军。十一月十八日,太平军再次在破竹园、李村阻击官军,战败,死千人。同治二年(1863)正月十三日,太平军退出武义,官军林文察部进入县城。”

  草马湖村的这片建筑也在战火中遭到了空前的劫难,毁损殆尽。

  日军暴行下的岁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将武义列为浙赣战役中的永久占领区,并开设公司,兴建铁路,大肆掠夺矿石资源。同时日军在武义境内纷纷设立据点派驻兵力,其中县城就驻有日军宪兵队、伪和平军一大队,还设有梅机关一处,专事特务活动。

  1941年4月,为逃避日军,当时的武义国民党政府将监狱迁移到草马湖的叶氏祠堂。那时只有8岁的叶中尼,曾到监狱卖过香烟,只见祠堂门厅内挂满了刺刀、枪。一年多后,监狱又迁移出了草马湖,当年监狱内关押着多少人,至今不得而知。到了90年代,有村民在离祠堂500米外的溪滩上劳作时,挖到了大量当年监狱迁移时国民党遗弃的手铐、脚镣。如今在县博物馆里,仍保存着这些历史的见证。

  日军侵占武义县城期间,由于国民党军79师一个团的驻地在草马湖南面相距约5里地的下苏埠村,因此草马湖在日军的扫荡中屡遭城门之祸,几次要被日军放火烧掉,成了日军窜扰的重灾区。每次探知日军出城,草马湖村就会响起警报,提醒村民们到村后山躲避。当年村里有一72岁的老人,名叫叶荣昌,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就留在了村里。日本人进村后,四处抢掠。有三四个日本人来到叶荣昌家附近,见到树上长着文旦,就去采摘。叶荣昌上前劝告,称文旦还没成熟不能吃。日本人大为扫兴,对着叶荣昌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一个日本人还搬起石头砸他,当场将叶荣昌的右手砸断。不久之后,叶荣昌因伤势加重身亡。

  三座残留的古建筑

  在无数次的硝烟弥漫和灾劫后,草马湖村的古建筑被毁殆尽,至今还幸存着仅有的三幢古建筑。

  乐寿堂: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乐寿堂坐西朝东,三进二井,占地面积2455平方米,由门厅、大厅、堂楼和两侧厢房组成,硬山两坡顶,五花山墙,东、西、后侧有附屋。正台门施磨砖,起门楼作五跌落式马头墙,脊饰花砖与鸱吻,门楣石匾行楷阳刻“知仁乐寿”四字;两侧小台门施磨砖与正台门同,门上施砖砌门罩,正脊隐出,饰鸱吻与宝瓶,檐下仿木墨绘一斗六升象鼻拱。柱础有鼓形、八边形和莲瓣形几种,正厅明间莲瓣形柱础下加垫古镜。院落地面用石板铺砌,排水沟蓖石雕刻造型别致。院内房屋100多间,有室内走廊相互连通。乐寿堂建筑体量恢宏,用材精大,造作讲究,雕刻极为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1998年,乐寿堂被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今,乐寿堂被村里修缮和整治成了村老年活动中心。

  叶氏宗祠:建于民国,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47平方米。二进二院。正厅三开间,进深七檩,明间抬梁式,前后单步用四柱,前檐雕花牛腿托挑檐檩。南、北廊庑各三间。后厅五开间,进深七檩四柱,前檐雕花牛腿托挑檐檩,明、次间设天花板。南、北厢房各二间。鼓形柱础,正厅、后厅除后檐柱外,其余下垫古镜。天井地面卵石铺设。建筑民国特点明显,乡土建筑风格浓郁,正厅建筑构架硕大,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叶祖启民居:建于民国,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三合院式,二层结构,硬山顶。正屋面阔五间带二弄,进深七檩五柱,后檐设太师壁,前檐月梁下设廊。南、北厢房各一间。鼓形柱础,天井地面石板铺设。院墙内外均有壁画。建筑布局规整,选材讲究,壁画丰富,尤其是大门上方的双狮戏球砖雕十分精美,在县域内罕见,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今天的草马湖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错落有致。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苦难已成为历史,然而当我们穿行在村中的街巷,不经意间的一抬头,才猛然发现,那些遥远的过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编辑: 何凌云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