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琴大桥
木材市场
桐琴古街
永武秋收暴动联席会议旧址———金福春饭店
大夫第古建筑
县文保单位———新屋里
桐琴古街
□赖耀卿 古梁 吴景阳
桐琴村地处桐溪之南,琴山之北,与赵宅村毗邻。早在唐朝,相传贾氏卖瓦壶留居于此地,为桐琴村之始。据孙宅《孙氏宗谱》记载,北宋靖国元年(1101年)孙垓分居桐琴,桐琴地名始有文籍可资查考。明清时期,桐琴归永康县管辖。明万历六年(1578)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金华府志·疆域》均载:“永康县西南到武义县界二十里,地名桐琴;西到武义县界二十五里,地名桐琴西堠。”“武义县东南到永康县二十五里,地名桐琴。”1956年2月划入武义县管辖。全村现分为桐一、桐二、桐三、桐四4个建制村,以金姓居民为主,另有应、程、徐、陈等50多个姓氏,共3000余居民。
与金华婺学的渊源
桐琴金氏始祖荣七公为桐阳金氏直支的第11世,于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从金华南境迁居桐琴,始称金宅,至今已近700年历史。民谚曰:“冲不断的倪桥,弹不绝的桐琴”。
桐琴金氏与金华婺学素有渊源。桐琴《金氏宗谱》旧谱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被毁,特别是历次修谱(从明正德三年(1508)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共修谱17次)的谱序、源流序、部分人物传赞都已毁。金宝录先生从兰溪抄到一份明嘉靖年修的《濲西桐阳金氏家谱序》中载:“金氏先世封邑于项,因以项为姓,橐七岁而为孔子师,其后世为楚将。至项伯归汉,以恩赐姓刘氏。五代时避钱武肃王(钱镠)讳,去卯刀而改为金。曰天原公者,为宋大中丞,迁居三衢西安之桐山峡口。至陈公者,乃迁婺之兰江望云乡鸡鸣山下居焉。四世讳展公者,始迁桐山之阳,仍曰桐山后,不忘本也。六世讳名倅公者,绍兴初,以耆行赐爵,兄弟俱迪功郎,八世讳景文公者,笃孝祖父,感天致祥,与同乡董少舒、陈天隐俱以纯孝闻,郡守韩公元吉,改其乡为纯孝乡循义里。又三世而仁山先生出焉!接朱子三传之道,开来学一贯之源,文懿许先生、文肃柳先生皆其高第弟子也。故婺州有邹鲁之风焉……”。
文中所指“仁山先生”,系兰溪的金履祥(1232——1303年),字吉父,居仁山下,世称仁山先生。他与何基、王柏、许谦同称“金华四先生”,或因开创者何基号北山而称“北山四先生”。他们秉承朱(熹)子之学,被朝廷视为朱学的嫡传。金履祥对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靡不毕究。已而向往濂洛之学,师事同郡王柏,复登何基之门。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宋末,国势阽危,执政者束手无措。然而身为朱门嫡传的理学家金履祥,竟能独进奇策:请以舟师由海道直趋燕、蓟,俾捣虚牵制,以解襄、樊之围。而且他陈述海道中的岛屿险易,历历有据。可见他的计策,并非冒险的空谈,而是经过实地调查所得的可用之策,可惜当时不能用,卒至于亡国。宋亡后,屏居金华山中,兰溪蔡良骥建齐芳书院,延金履祥讲道著书。著有《大学章句疏义》、《论语孟子集注考证》、《尚书注》和《仁山集》六卷等。传其学于许谦、柳贯,皆为元代理学大家。这里所指“师事同郡王柏”,王柏之父王翰,为吕祖谦弟子,因此所学兼得朱吕两家之传,讲究实际、实用,这也是婺学(金华学派)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到元、明之后,婺学(金华学派)一直贯穿着文道并重和道德与事功并重这一基本精神,具体表现则为经史并重、文道并重、体用并重、本末并举、道德与知识并进、性理与事功兼修等等,在理论上力求各方面的协调平衡而达到高度统一的境界。
桐琴金氏始祖金荣从金华南境迁居桐琴之后,其后裔屡有潜心理学的研究并著述者,如明代嘉靖年间拔贡金瑞授江西袁州府儒学教授,署袁州府知府,官中顺大夫。隆庆年间郡庠生金大材以习经传为己任,著述四书五经、通考通义等书百余卷,时福建建宁张公以其书梓行于世,有司奉旨采访名儒,以名奏报类入史馆。1995年,桐琴在重修《金氏宗谱》时,在谱名右侧标上了“理学名宗”4字。
农工商并重
1996年编撰的《桐琴村志·概述》中说:“村民职业,务农、经商、做工三者的比例不相上下。故桐琴的经济结构为农、工、商三者结合,既有别于一般农村,也不同于城市。”关于农工商事业的发展,现据《桐琴村志》节引如下:
桐琴系永武之间小盆地,武义江绕村而过,水利资源充足。然而水利有时也会变成水患。就说这条武义江(上游为永康江),发源于武义县千丈岩,至桐琴地段,主流全长51.6公里,集雨面积可达1167.5平方公里。早年,水利设施还没有完善,暴雨时节,江水冲塌溪岸,冲毁村庄、农田屡有发生。据《桐琴村志》记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间,连续几天暴雨,至二十一日,江水暴涨,总香火前住民应章土家,墙翻屋倒,全家死4人,尸搁树梢,惨不忍睹,桐琴全村损失惨重。据查,桐琴与赵宅相隔的上下湖,亦称牛轭湖,原为古河道,至今周边深土之下掩埋的都还是清水沙子。为了保障家园安全和农业丰收,桐琴筑有一条名为溪城的防洪堤岸。自东深溪至桐三村北岸,全长2000余米。于明代初时建筑土方堤岸,栽培树木芦竹护土防洪,每被洪水冲塌一次,发动村民子孙及时修建,越修堤岸越高,越坚固。并制订严格 的保护堤岸的规约。树木越栽越茂盛,连结如城墙,所以祖辈留下名字叫“溪城”,足见祖辈创业之艰难。为了促使子孙关心防洪,保护溪城,除立下严格的奖罚规约外,还每年元宵节迎龙灯,规定灯路要游经溪城堤岸,祈求龙神保佑,平安吉庆,实际上起了每年巡视溪城的作用。由于历代的重视,溪城森林茂盛,像一条绿色长龙绵延水边,护卫家园。
由于有了“溪城”的护卫,勤劳、发奋的桐琴人民根据土质条件,开山造地,改溪造田,至1994年耕地面积达到2304亩,粮食总产量达1462吨。同时,还种植茶叶245亩,植桑158亩,养猪1000多头,走出了一条种植、养殖并举的路子。历史上农业特产,远近闻名的是“桐琴荸荠”。关于这个至今还有一段佳话,明嘉靖年间,桐琴金氏八世祖公(后为山东济南府河池州知州)未发迹时,其胞弟的内兄王崇(后为两广总督)上京应试,家中并不宽裕,其母予以荸荠干作点心,到京后,给同寓考生共享,众举子齐声喝彩,桐琴荸荠遂享誉四方。
桐琴荸荠皮薄蒂短,色彩鲜艳,大小均匀,肉细汁多,甜脆可口,食之无渣,形、色、味俱佳,外地荸荠难与媲美,而且还有药用价值,能除油腻助消化,通便润肠,还可制成淀粉,营养价值很高。在早年,桐琴荸荠一运到金华、兰溪,顾客就慕名而来,销售一空。桐琴荸荠在当年既是走亲访友的好礼品,又是请客宴饮的一道名菜。还有一首儿歌传唱不衰:“桐琴荸荠,又大又圆;白白嫩嫩,香香甜甜;一钱三个,三钱一串;熟食爽口,生食脆鲜;过年过节,家家送礼;外婆一篮,娘舅一挈,外甥皇帝食不肯歇。”
桐琴的工业起步很早,手工作坊明清时期就有。民国廿六年(1927年)由金宝琨在上街名五公祠创办第一台古式12匹马力烧木炭碾米厂,是为机械工业之始。同年徐长溪在桐琴上街开办铸造厂,铸锅、铸犁头,开启工业之滥觞。
在社会主义对工商业的改造中,碾米厂成为国营桐琴米厂,铁、木、竹、棕等手工业组织成手工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国营桐琴米厂及手工业合作社都先后迁往东皋,桐琴各村新办机械碾米厂。1965年下王电灌开通,各村改为电力碾米加工。后来金绍宝等相继开办服装厂,五金塑料厂。“文化大革命”期间,桐联、桐三开办五金厂,当时已有一定规模,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都被批判为资本主义不正之风,相继停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活跃起来,办厂能人如雨后春笋。桐三村金明留重整旗鼓办起五金文具厂,1995年扩大为金氏实业有限公司;金文进办起砖瓦厂,金祥办起工艺火锅厂,金正中办起桐琴拉丝厂,金正东办起五金电镀厂,金年福办起卷帘门厂,金鸿广办起花岗岩制造厂,还有康达机械有限公司、隆达铸造厂、飞剑电动磨具厂、工艺制伞厂、五金装潢厂、饮料瓶厂、伞配件厂、集装袋厂、印刷厂等较大规模企业20多家,再加上木制品、粮食、茶叶等加工企业,共有100余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600多人,桐琴很少有单纯的务农家庭,或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或一家之中,从事工农商的人都有。
古代,桐琴是武义江的一个船筏码头,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在明嘉靖以前就形成农历逢二、逢七集市。明嘉靖举人桐溪先生咏《草市钱刀》诗曰:“桐琴环草市,二七聚如期;泉布规三倍,钱刀判两仪;日中潮信急,花舞蝶情痴;去去沙空白,悬壶欲问谁。”可见当时桐琴市集风貌。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金华府志》就载称桐琴集市。道光十七年(1837年)《永康县志》记载:集市大者有五,曰县市、桐琴市、芝英市、象珠市、古山市,几百年来虽然政治上风波迭起,战乱频仍,但一直保持逢二、逢七集市,并且不断发展繁荣,不愧为浙东古镇之一。
由于桐琴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优越,历史上永康、武义、缙云三县山区特产如木材、毛竹、乌炭、竹制品、土纸、扫帚、桐油、茶叶、靛青,农场品如谷、米、豆、麦、莲藕、水果等,源源不断经婺江、兰江运往苏杭,再从外地采购布匹、百货、南北杂货、造纸原料和石灰等运回桐琴,于是货栈林立。金氏总祠、程氏宗祠悉作栈房,巨商名号,辈出不穷。如清代徽州人舒永成号开设酒坊、糕饼坊、南北杂货,闻名遐迩;民国应福源号主营土纸,上江连下江成为桐琴首富;周益源号经营酒、肉、糕点名扬四方。桐琴街各行各业齐全,酒坊、糖坊、糕饼坊、染坊、豆腐坊、酱坊、药店、肉店、烟店、南北杂货、五金百货、棉布、丝绸、打铁、箍桶、细木、钉称、茶馆、剃头、饮食、客栈应有尽有。特别在市日,猪市、鸡鹅市、木材市、山货市,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桐琴成为永康县五大市镇之一,有“上芝英、太平,下李店、桐琴”之誉。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犯武义,桐琴也遭受灾难。1941年四月初七,正值市日,日军飞机3架,自西向东飞过桐琴上空。突然回头,边扫射,边轰炸,持续约20分钟,投弹百余枚,炸毁房屋13间,炸死村民4人,重伤1人。1942年四月初七日,又是市日,日军从永康而来,夜宿桐琴,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翌晨临走,又烧毁民房120多间,30余户无家可归。村民金汝安被日军刺刀戳死,一村妇被强奸后,投水身亡,另有金小那被日军打伤,不少人被强行拖走作担夫。1943年农历七月十五早晨,日军从宅口陈方向而来,对桐琴发射6炮,而后进入桐琴又是奸淫烧杀一番,扬长而去。
1955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桐琴集市贸易趋向冷落。1958年受“左”的思潮影响,农村生产推行军事化,在流通领域由国家独家经营,集市渠道被堵塞,集市贸易每况愈下。1961年农村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五风”(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乱指挥风),国家允许征购后的农村多余副产品上市,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复苏,市场逐步活跃起来。“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集市贸易又严重受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农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乡镇企业、个体商业、私营工厂、运输贩运业,如雨后春笋相继焕发,桐琴的集市贸易欣欣向荣,再现古镇传统风貌。 (下转第4版)
(上接第3版)桐琴有专业市场三个,分别是木材、畜牧和蔬菜市场。木材市场又分为杉木和松杂木市场。杉木市场设在桐琴大桥头,省道公路穿市而过,交通便捷,1982年创立,场地8000平方米,后来扩大到15亩,村里还派出7名市场专职人员,各负其责,日夜巡查管理。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促成了木材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有来自本县柳城、明山,本省开化,还有江西、福建等地采购的大量木材涌进交易市场。市场最旺时,有上百名长期固定贩运人员,常蓄木材达2000多立方,每市成交量在90立方以上,年成交额达到800多万元。松杂木市场在桐一村下坟头,省道公路边,原是桐琴柴木老市场,由桐一村老年协会管理,市场储存量大,每市成交额在3万元以上。木材市场还带动了木材加工业发展,当时有锯板厂16家,木料加工店27家,木柄作坊13家,成为生产一条龙。
桐琴畜牧市场以销售仔猪为主,兼营牛羊。明嘉靖前即随着二、七集市同步开辟。猪源由缙云、龙游、东阳等地贩运而来。市场形成后,附近各地农户看到养母猪有利可图,而且利于农业生产,纷纷效仿,一时养猪成风。市场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养猪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两者相辅相成,沿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养猪大户进一步发展成个体养猪场,畜牧市场日益繁荣,原来的场地不够用,桐一村于1986年在省道公路边无偿献出3000平方米土地建造可容纳千头仔猪的交易市场,并配备7名专业管理人员和几名防疫人员。从此,桐琴的仔猪市场声望日益扩大,远至宁、绍、温、台、江西、福建的客商纷纷前来采购,每市成交量多至千头,少则数百头,成为浙东最大仔猪市场之一。仔猪品种开始以缙云乌、龙游乌为主,后来东阳两头乌因薄脚小,是做火腿的上品,逐渐充实市场。再后来白洋猪、跃克等快长快大的品种又占领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又有瘦肉型的长白、苏白等品种应运而生,整个市场品种繁多,可供客商任意选购。除仔猪交易外,畜牧市场还有牛羊交易,羊每年春冬时期为交易旺季,年交易量约在千头左右。牛市场曾经开市,但交易不多。
桐琴蔬菜市场设在桐琴中街,于1985年自发形成,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市场上有六间肉店,还有鲜鱼、豆制品、牛肉、香菇、白笋、鲜藕、酱菜、四季蔬菜等,品种繁多,体现农村城市化繁荣景象。
桐琴市场具有三大特色:其一,木材市场是浙东最大的市场之一,推动了浙东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山区农民的收入。其二,桐琴仔猪市场是本省中部较大的市场,对金华地区乃至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的畜牧业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其三,桐琴长路山果园的蜜梨远销港澳,争取外汇。当地的“小五金”和灰鹅、荸荠等特产助长了农村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
桐琴还有农历五月十二的大市,也称会市,闻名遐迩。江西、福建,衢、婺、温、处等州商贾纷至沓来,云集交易。剧团、马戏团、杂技团,百花齐放。珍禽异兽、耍猴异蛇、相命拆字、说书清唱,变戏法、卖膏药,无奇不有,热闹非常。由于打铁乃永康人之专业,所以桐琴大市的特色在于铁器齐全。农民平时买不到的铁器,都要等桐琴大市来添置。竹木制品也特别充裕,到桐琴大市采购非常实惠。至于木材、仔猪的交易仍系大宗,成交额约在10万元以上。桐琴系武义东大门,桐琴会市的兴隆对促进武义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红军革命之乡
桐琴是红军革命之乡,1989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革命老区。1927年春,全国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桐琴知识分子金福仁、金宝龙、金福春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和反霸斗争。
1928年5月,中共浙西特委根据省委的扩大会议精神,为配合湘赣地区的秋收暴动,指示永康、武义两县联合组织秋收暴动,并专门派刘寄云前来督促暴动。同年8月3日,武义县委在金畈王鸣中家召开会议,浙西特委派邵溥慈参加,会议决定在武义成立四个区委,推定金福仁担任南区区委书记,回村组成桐琴党支部。
9月13日,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抓紧举行秋收武装暴动的指示,永康、武义两县中共党组织在永武交界的桐琴金福春饭店召开联席会议,武义县派倪云腾、徐乙威陪同邵溥慈参加,永康方面派程若汤、黄大馨、章会辰等参加,会上成立了永武联合暴动军事委员会,刘寄云任主席。会议决定10月10日(农历8月27日)夜两县联合举行秋收暴动。金福仁等负责大南区张贴标语宣传发动。会后,永康方面成立了暴动军事委员会,由刘寄云、章会辰分别担任正副主席,下设指挥部和参谋部;武义方面成立了暴动总指挥部,由徐英任总指挥,邵李清、倪云腾、徐强为副总指挥,下设东、南、西、北四乡暴动指挥部,具体负责暴动的组织领导和筹办武器印信。暴动于10月10日晚按计划举行。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暴动失败。1930年1月永康中心县委特派员胡斗南隐蔽在桐琴岳父金发松家被捕,忠贞不屈,后在永康壮烈牺牲。
永武秋收暴动联席会议旧址,位于桐琴老街的金福春饭店。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桐琴进行了多次整治,现保留有一条老街,金福春饭店的原址未曾拆建,东西二头均已拆旧新建为商业街。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桐琴人发奋经营农工商之余,懂得怎样调节自己的生活,各种不同的娱乐活动兴味盎然,陶冶淳朴的情操,引领健康的精神风貌。
闹元宵:十三纸马十五灯,是桐琴的传统文娱活动。相传桐琴金姓始祖荣七公爱养马,善驰骋。他特别喜欢一匹能日驰千里的红鬃烈马,常驰骋郊外狩猎。一次出猎,跌坏双腿,治之无效。有马贩李感义,乃良医,登门医治即愈。公以重金酬谢,感义分文不取。此后,常来桐琴治兽疫,并传授饲养术,因而桐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桐琴人尊之为李相公。若干年后,相公又来治兽疫,病逝桐琴,厝西庵山。桐琴人不忘相公恩典,建造本保殿并塑像祀之为“本保老爷”。每年正月十三桐琴人上殿祈祷,求得一方平安。后世子孙为追思始祖与李相公的友谊,遂议定一对夫妻做一匹纸马迎送,叫做“公婆纸马光棍铳”,并定正月十三迎花烛、纸马。迎纸马由仁、义、礼、智四房轮流,少时数十匹,多时百余匹,白、红、黄颜色不一;马头顶上插着一对“状元花”,花有梅、兰、桃、菊、水仙、牡丹等,鲜艳夺目,煞是好看。迎花烛更为特异。花烛架高一米余,八卦形,分三层,四周雕有花鸟龙凤,朱漆贴金,异彩夺目,顶层有个花烛珠,大如垒球,由四个青壮年抬着,和纸马一同迎出游街,继以狮子、台阁、蚕龙、马灯、大头和尚、十八狐狸、小唱等各种民间文艺助兴。迎时前面吹吹打打,锣鼓喧天,放着礼铳,老人执香,按序迎游,既热闹又壮观。
农历正月十五夜迎龙灯,是元宵娱乐的又一个高潮。桐琴的灯是板桥灯,早年每桥三盏灯,后来两盏,每次有数十或数百不等。也由仁、义、礼、智四房轮流,桥与桥相接,前面龙头后面龙尾。龙头取用一块长4米,宽约二尺的木板,用竹篾扎成龙头模型,用纸糊好,彩绘之后用羊油刷亮;龙尾也是照此制作,不过其形如尾。龙身则为桥桥衔接的桥灯。龙灯巡行,其关甚为壮观,尤其团灯时,团团环绕,伴以鼓乐、鞭炮,盛况撼动人心。桐琴人凡男子16岁则上灯,50岁满灯,迎灯者匀为青壮年男子,对胆量、体力、智力、协作精神都是极好的锻炼。出灯时,须洗火浴(用松木柴点燃环身烧烤一番),以表清洁干净,而保平安吉庆。龙头出迎要醮龙神,以总香火为起首,再下塘角、下殿、六份里、上宅、七份、五常厅、六夏厅按次轮醮。龙头前摆着几张方桌,桌上供着各式水果、糕点、猪头、鹅,上香燃烛,由年长者主持,阴阳生吹起龙角,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醮过龙神把龙头扛抬起来,让抱小孩的母亲们环身亲近,保佑儿女快长快大。
迎龙灯时,凡正月十三闹过的文娱活动,以及外来的助兴节目,一齐出动,并聘请著名剧团演戏,家家户户挂灯结彩,尽放光明。桐琴街各种彩旗花灯,异彩纷呈。龙头迎到街心,每爿店户燃放鞭炮焰火迎接,整条街上人山人海,锣鼓齐鸣。更有狐狸献媚,蚕龙跃空,船灯戏凤。清音雅韵,耳不暇闻;奇装异服,目不暇接。龙灯迎到下湖牛车井水沿,岸上一龙呼风唤雨,水中一龙翻江倒海,有似两龙抢珠,观众以为身置水晶宫,如此赏心乐事,直至天明。以至民间有歌谣:桐琴元宵真该兴,纸马、狮子、迎龙灯,迎到东头东头旺,迎到西头西头兴。烟花火炮加流星,家家户户点红灯;放火炮,有名称,一筒火炮一筒金,十筒火炮元宝数不清。狮子滚一滚,遍地是黄金;纸马旋一旋,妖魔鬼怪都赶清,国家保太平,五谷保丰登。
演戏:桐琴人爱看戏,一年总要请外地剧团演几场戏;自己也组织了“小唱班”上方岩演唱。
元宵节,称定期的灯戏,也是桐琴本保老爷的生日。自古至今,每年都要请剧团演三五天戏。
农历五月十二,叫会市戏,热闹非凡,配合桐琴大市,演戏三天,有时还请两班剧团,对垒唱戏。
中秋或重阳,各地剧团会不请自来到桐琴演开锣戏,借桐琴人气兴旺,向各地推广。此外还有禁山戏和平安戏。桐琴的各个行政村轮番上演,加大宣传作用。
1949年以前,桐琴各个祠堂都建有戏台,这个祠堂演了,换个祠堂,每年总要演上三五票,每票演上三天四夜。到桐琴演过戏的著名班子,有东阳的老紫云班、新紫云班,金华大舞台、团结舞台,永康新新舞台以及古山的超然舞台,嵊县越剧团,缙云缙东舞台等,除偶有越剧演出外,以婺剧三合班为主。
至今,桐琴的一些老人谈起看戏,总是津津乐道。他们还记得许多名角。如李朝梭正生、绍玉小生、潘宝叶大花脸、黄德银小花脸、李亨攀二花脸、森水花旦、李永香青衣等。村民最喜爱的演出戏目有《僧尼会》、《拾玉镯》、《薛猛摘印》、《过昭关》等。
上世纪50年代的桐琴文工团是风靡永、武,誉满婺江的一个农村文工团。文工团于1950年9月组建,演员由桐琴明新小学教师和村里的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文工团成立之初,经济非常拮据,连灯油钱都无着落。团员们毫无怨言,自发为炭行、山货行充当搬运工,将卖苦力的收入充当剧团活动资金。演员们白天劳动,晚上学戏,非常辛苦,后来排练了一个多幕现代戏《不拿枪的敌人》获得成功,首场演出得到区委领导和广大观众交口称赞。此后剧团声誉蒸蒸日上,群众也大力支持,桐琴工商联动员商家为剧团集资,为文工团添置了洋鼓、洋号,服装道具和一些乐器,文工团越办越好,为配合当时形势的屡次演出都非常成功,1953年冬参加金华地区会演荣获一等奖。
(下转第8版)
(上接第4版)花轿迎宾:民间舞蹈《花轿迎宾》,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表现了武义民间迎娶婚嫁、喜庆吉日、热烈欢快的民俗风情,《花轿迎宾》由武义县文化馆、桐琴镇、东干民间艺人根据流传在桐琴一带的“轿车”、“走马灯”、“哑背疯”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不断改编加工而成。《花轿迎宾》采用假人抬花轿,由坐在轿内的演员进行表演,因假人的脚和演员的脚串联在一起,假人前进后退、左摇右摆,表演自如。现在,《花轿迎宾》的花轿从一顶增加到十顶,二十个假人脸谱各异,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十顶花轿表演了《济公巧救新娘》、《碧玉簪》、《拾玉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和《八戒招亲》等五个戏剧故事,两顶花轿一出戏,生旦净丑样样全,且花轿表演动静相间,声形并茂。
文化娱乐总归是村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平常日子,村民们就以猜谜语、唱山歌、唱鼓词、打铜钱、唱道情等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名胜古迹繁多
桐琴的名胜古迹在《桐琴村志》中有记载的就有26处之多,大多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限于篇幅,简介几处。
青云庵(经堂):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旧址在下坟头西面水口,塑有观音等神像多座,历有僧尼主持,琉璃灯常明。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修。民国初在此办明新小学,正殿佛像仍保留。1949年后破除迷信毁去。1992年小学迁入新址,改为物资供应站。1993年经募捐,在本保庙后殿重建青云庵,塑观音等神像多座。
文昌楼:旧址在青云庵门前,创建于光绪丙午年,由下水口“文昌亭”搬迁于此。楼高二层,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楼上设“魁星阁”,楼下永武大道穿梭而过。两旁有两尊高4米的神像,一为夏禹王,一为汉高祖。1958年永武公路建成,汽车穿梭而过。1968年“文化大革命”被破除。
总香火:旧址在上街,是桐琴最早的香火之地。殿中供奉一脚踏黾,一脚踏蛇的镇武元帝香火老爷画像一尊,是元宵节迎龙灯的首发地点。
放生潭:地名天井潭,古人为保护水资源而立约,严禁在放生潭捕鱼,尚存碑文记载。
浮桥:建在天井潭,民国十一年(1922年)捐资建造,全长130米,用25只木船,两边架上粗铁索连结而成,面上铺厚木板,桥的两端竖有4根石柱供锁铁索用,是当时连结永康武义之间的主要桥梁,毁于1937年特大洪水,现仅留铁索。
金氏总祠:旧址在下街,始建于明隆庆戊辰年(1568年),原三进三间厅二夹厢,清乾隆辛亥年(1791年)重修,扩三间厅为五间厅,前天井建有雕花戏台,台上有敕书亭,存放皇帝圣旨,每年春秋祭祀。光绪戊寅年(1878年)重修。1952年粮食部门占用,1966年被拆毁,改建为粮站仓库和职工住房。
大夫第:又叫六份里,号太和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金銈公官奉政大夫,台门悬大夫第匾额。门前有旗竿一对,原厅九进厅,400余年间,屡遭为灾,几番重修,现留建四进排三大厅,厢房40间,可存放龙灯120桥,是永武两县罕见的厅堂。
下仓厅:号延德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钫公克勤克俭,善承善创所建。三进三间厅,二夹厢。时内兄大司马王崇赠匾“凤栖梧桐”(现无存),几经失火都被扑灭,1990年捐资重修,现尚完好。
五堂厅:址在智房新屋,号“忠孝堂”,明代甲九公金纲建造。二进三间厅二厢房,厅堂建筑高大。当时纲有五子,故称五常,现尚完好。
厅里:址在智房新屋,号“孝友堂”。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智昌球公及子诚、浩建造,堂匾系钦命状元及第、浙江提督学政通政使左司参议邓钟岳所书。二进三间厅二厢房,厅房雕刻精致高大美观,虽年久失修,厅屋仍完好,原匾也尚存。在大门口有“中宪”石匾一方,系明代三世孙江西瑞州知府金秉修所立。
新屋里:号“三星堂”,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前仁东分金象廷所建。三进排三廿八间,全部龙凤花鸟山水雕刻,为全村最精美的厅堂。清代时表彰太公为人,县知事裘公赠“好善乐施”匾一块,现厅尚存,匾已毁。
新厅:址在横街,号“显承堂”,清代乾隆年间南分金邦大所建,三进排三廿八间,厅堂高大构造完美,于1942年被日军烧毁。后地基建为村办公室。
侨居公所:址在上街,建于清代,由侨居桐琴的客姓集资建造。二进十间,中有天井,是侨居客姓活动场所。
其它还有本保庙、双节坊、节孝坊、理一公祠、名四公祠、名五公祠、五份厅、小五份厅、七份厅、立夏厅、凤翔厅、程氏宗祠等古建筑,古遗址未录。
桐琴的胜景著名的还有桐溪八景、廿四景,有一首写乌牛山、天井潭、西叶湖、杨柳埠、白羊坞、石仓岩、东瓜园、藕荷塘等桐溪八景七律:
杨柳依依锁暮烟,乌牛常对白羊眠。东瓜园里留仙果,西叶湖中系客船。
天井潭深龙献爪,石仓岩耸虎垂涎。藕荷塘上多佳致,八景新诗次第编。
每个景都有一首七律,写出其景特色。另:桐溪二十四景也都有景点名称,并各配有五律一首以叙之。